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渤海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24种,以温带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是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japonica)、理石叶钩虾(Jassa marmorata)、拟钩虾(Gammaropsis sp.)等.季板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1764.23 g/m2,中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2322.31 g/m2.试验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夏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秋季最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污损生物群落按时间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渤海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和中层试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与水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86(P<0.0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材质网衣的污损生物附着效果,于2022年3—5月(春季)和6—8月(夏季)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域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和铜合金网衣的现场挂网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网衣污损生物的附着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两种网衣污损生物的密实度、种类数量、优势种种类数、湿质量和密度均表现为春季低于夏季。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春、夏季的密实度平均值分别为47.19%、86.98%,污损生物的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44.83±15.69)、(1 054.59±34.81) g·网-1,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 699±49)、(4 630±53)个·网-1,种类数分别为12、35种,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4、6种;铜合金网衣春、夏季的密实度平均值分别为41.04%、74.95%,污损生物的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18.32±20.13)、(876.25±23.16) g·网-1,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 678±42)、(3 870±64)个·网-1,种类数分别为12、19种,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3、4种。春、夏季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污损生物的密实度、种类数(春季相同...  相似文献   

3.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君卓 《科学养鱼》2004,26(4):10-11
该类网箱基本都是圆形,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材料,底圈2~3道250毫米直径管,用以网箱的成形和浮力,人可在上面行走。上圈用125毫米直径管作为扶手栏杆,上下圈之间也用聚乙烯支架。该类型网箱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现阶段流行的25~35米直径,即8~110米周长,最大的周长巳达120米(甚至180米),深40米,养鱼200吨,最大日投饵  相似文献   

4.
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是自然河流的滤食性底栖动物,极易进入输水工程通道,在输水结构上高密度附着生长,造成生物污损,降低输水效率,威胁工程运行。本文介绍淡水壳菜的生态学特性,分析生物污损对输水工程的不利影响,总结目前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评估效果,提出应深入开展生物污损风险评估及系统定量研究,建立快速灵敏的监测预警体系等管理对策,为输水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网箱框架 (1)高密度聚乙烯挤压管海洋网箱水产养殖技术网箱的结构框架是由管壁较厚的高密度聚乙烯挤压管制成的,框架上部和下部的水平管件为管壁厚度25.4mm,直径280mm O.D.SDR—Ⅱ的高密度聚乙烯挤压管(见图2)。框架的对角管件为管壁厚度18.2mm,直径200mm的0.D.SDR—Ⅱ高密度聚乙烯挤压管。水平方向的管件以90。连接,对角方向的管件以垂直面的52°相连接。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海水养殖箱、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6~1987年对粤东大亚湾的网箱养殖场和马氏珠母贝养殖场网箱和珠贝壳上的污损生物进行研究。共记录 124种生物。优势种是粘附山海绵、总合草苔虫、独角裂孔苔虫、华美盘管虫、放射牡蛎、网纹藤壶、皱瘤海鞘和冠瘤海鞘等。全年都有生物污损。最严重的季节是3月至6月。网箱污损生物的月湿重为8.3—545.0g/m~2;季湿重 150.0—6250.5g/m~2。最大的月覆盖面积为73.4%;季覆盖面积94.9%。网笼受生物污损上半年比下半年严重,最高记录为 4506.2g/m~2。上半年珠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多达50种,最大湿重为 16.5g/1个珠母贝。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海上风电桩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污损问题,选择具有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采用热挤压法制备了两种PTFE膜,分别为高密度PTFE膜(HD-PTFE,2.3 g·cm-3)和低密度PTFE膜(LD-PTFE,1.6 g·cm-3)。HD-PTFE和LD-PTFE的结晶度分别为89.0%和79.0%,表面能分别为16.4和22.7 mN·m-1。将上述PTFE膜经氮气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再与R4088胶带(美国3M公司)进行物理复合制得具有自粘性的PTFE复合膜(即HD-PTFE膜和LD-PTFE膜)。将这两种膜浸泡在海水中3年,发现LD-PTFE存在溶胀和脱落现象,而HD-PTFE仍可以保持原有的表面形貌结构,这归因于HD-PTFE的高密度、低表面能和高结晶性。为此,选择具有自粘性的HD-PTFE膜包覆在风电机组钢管桩(单桩)表面,经9个月海上实际运行和海底摄影,获得了HD-PTFE贴膜(T5单桩)和未贴膜(T4单桩)单桩表面的海洋生物沾附和附着结果。分析了HD-PTFE材料的防海洋污损的作用机制,提出...  相似文献   

8.
舟山深水网箱污损生物季节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7月~2007年5月对浙江舟山秀山岛和长峙岛海区深水网箱污损生物进行附着试验,揭示2个海区网箱主要污损生物种类、生物量和附着密度的月变化特征。试验得出污损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水螅虫(Hydra vulgaris)、海葵(Actina sp.)、麦杆虫(Caprella kroyeri)、钩虾(Gammarus sp.)、藤壶(Balanus sp.)、贻贝(Mytilus edulis)、牡蛎(0sfrea sp.)、孔石莼(Ulva pertusa)、浒苔(Enteromorpha sp.)等及其生物量和附着密度。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污损生物附着的月变化特征,7—11月份污损生物特别是大型藻类繁殖生长达到最盛期;11月份过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孔石莼和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等污损生物生物量开始逐渐减少;次年3~4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麦杆虫、太平洋侧花海葵、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ta)等污损生物牛物量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海洋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航  王鲁民 《海洋渔业》2003,25(3):116-119
海洋中有2000多种污损生物,多数生活在海岸和海湾等近海海域。污损生物的幼虫和孢子能够漂浮游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附着定居下来,污损海上设施,例如船体、浮标、桥墩、码头、网箱及网具等。海洋防污技术是用于防止海洋生物对海上设施的附着污损,起步于舰船防污涂料的研究,并以毒料释放型防污为主要技术途径,通过涂料中可释放的铜、锡、汞、铅等防污剂,在材料周围形成对海洋植物孢子  相似文献   

10.
《渔业现代化》2010,(4):71-71
在实验中比较了幼海参对8种不同人工材料的庇护设施的喜爱偏好,并且显示,石头,水泥管,塑料编织物(主要由聚丙烯组成的一种合成纺织材料),瓷砖和PVC管比低压聚乙烯管,木块和波纹状的PVC板等明显地更能吸引幼海参。经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水泥类型混凝土人工鱼礁对生物附着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青岛薛家岛海域进行礁体挂板实验,水泥类型包括复合硅酸盐水泥(P.C)、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和铝酸盐水泥(CA),2015年9月完成海上挂板.结果显示,2015年11月第1次取样,不同材质人工鱼礁上的附着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P、P.S、CA、P.F和P.C,生物量分别为888.29、755.43、752.07、620.11和402.01 g/m2;生物种类分别为P.ES上7种,P.F、P.P和CA上各5种,P.C上3种.2016年3月,CA、P.P、P.F、P.EC和ES上的生物量分别为1956.94、1601.44、1453.06、1254.63和1072.43 g/m2;生物种类由多到少为P.F、CA、P.S、P.P、P.C,种类分别为17、15、12、11、8.2015年11月,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CA>P.P>P.F>P.C>P.S;2016年3月为P.S>P.F>P.P>CA>P.C.2015年1 1月,附着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CA>P.P>P.F>P.C>P.S;2016年3月依次为P.S>P.F>P.P>CA>P.C.研究表明,5种混凝土鱼礁中,铝酸盐水泥(CA)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人工鱼礁生物附着效果好,复合硅酸盐水泥(P.C)生物附着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对网笼养殖的栉孔扇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发现9~11月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湿重分别为1.47、0.49和2.09g,与上壳重的比值分别为28.16%、10.24%和31.29%。通过在栉孔扇贝上壳添加上壳干重0.5、1、2和3倍重的水泥,用以模拟附着在扇贝壳上的污损生物,设不添加水泥的对照组,对贝壳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对栉孔扇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扇贝壳长、闭壳肌和剩余软体组织的特定增长率及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贝壳上的污损生物的重量没有影响扇贝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kg.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利用潜水原位采样法对竹洲人工鱼礁及附近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附着生物68种,多属于热带一亚热带暖水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华美盘管虫(Hydroideselegans)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投礁6个月的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存在显著差异,投礁12个月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差异有减少趋势,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竹洲礁区海域附着生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落,投礁12个月礁体与天然岛礁同属一个群落,投礁6个月礁体附着生物为一个群落。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改变了礁体表面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提高,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逐步向着天然岛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人工育苗模式克服了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和室内水泥池育苗水体小、开口饵料匮乏的缺点,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蒋玫  沈新强  杨红 《海洋渔业》2005,27(2):150-153
本文根据2003年11月19日于洋山深水港航道工程进行的炸礁爆破试验,就渔业生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影响效应与水下冲击波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击波的大小与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关系,爆破对生物的致死率随距爆破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渔业生物的致死具有延时性。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致死率因个体大小和种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鱼类对爆破产生的效应最为敏感,其次为虾类,蟹类和贝类的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养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外壳附着牡蛎的防除方法,对比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润泽角口螺(Ceratostoma rorifluum)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对鲍外壳表面牡蛎的防除效果。以桑沟湾筏式养殖鲍为研究对象,自7月中旬开始,每隔15 d左右分别投放3种螺到鲍养殖笼中,共投放6次,以始终未投放螺的养殖笼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甲虫螺组中鲍壳上平均存活牡蛎数目为(0.04±0.04)个/只,疣荔枝螺组和润泽角口螺组疣荔枝螺组分别为(2.49±0.91)个/只和(2.21±1.05)个/只,对照组为(3.33±0.46)个/只。投放3种螺组中鲍壳上存活牡蛎数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虫螺也显著低于其他2种螺(P<0.05)。投螺时间也会影响螺防除牡蛎污损的效果,投放时间过晚会导致螺捕食牡蛎后有明显的壳残留,牡蛎的壳高达到0.5 cm左右再投放螺即可保证防除效果。另外甲虫螺组鲍壳上死亡牡蛎残留壳长度为(0.73±0.27) cm,显著低于疣荔枝螺组...  相似文献   

19.
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及其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以及附着生物的附着机理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综述了目前所采取的防除措施,认为采取不同养殖生物混养等生物技术,是安全而彻底地解决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问题的比较经济、环保的生态方法。同时,阐述了目前有关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有利影响方面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