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施用多效唑和控制秧齿晚稻大苗盘式旱育抛秧的两大技术关键,而且两者有明显的互作。多唑浓度低时,要注意秧长短的选择;长秧龄时,要小心选择多效唑使用浓度一次数250 ̄350mg/kg均为多效唑有效施用浓度,秧齿以30d内为宜,秧龄25-30d的于一叶一心时喷1次300mg/kg多效唑即可,龄超过35d,腚于一叶一心、厨 一心各喷一次300mg/kg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满足钵苗摆秧机插的连作晚稻标准壮秧,以本地常规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和秧龄2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多效唑浓度设置5个水平,从0~300 mg·kg-1,秧龄设置4个水平,从15~30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可以有效控制连作晚稻钵苗苗高,增加浓度可以加强控制苗高的效果,对比不使用多效唑,每增加75 mg·kg-1浓度苗高降低10%左右(约2 cm),但多效唑的使用浓度不宜超过225 mg·kg-1,因为边际效应明显降低。秧龄对苗高影响极显著,随着秧龄增加苗高逐渐增加,对比15 d秧龄,每增加5 d秧龄苗高增加50%左右(5 cm左右)。秧龄20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 mg·kg-1,秧龄25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225、300 mg·kg-1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4.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不同秧龄及喷施多效唑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机插秧能有效增加秧龄的弹性,随着秧龄的增加,移栽的基本苗和最终的有效穗逐渐减少,群体茎蘖动态和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秧龄为25 d时产量最高,超过25 d产量逐渐降低;一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能在30 d秧龄内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在相同秧龄条件下,喷施多效唑与不喷施多效唑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监测狼尾草植株的形态指标,研究了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多效唑显著影响了狼尾草的株高、冠幅与节间长度,而对叶片长与宽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株高,施用后40d分别较对照降低28.7%,33.6%,之后抑制作用减弱;冠幅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20d及之后400mg/L多效唑对冠幅的影响显著,300mg/L多效唑处理40d时的冠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狼尾草基部节间长度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多效唑对基部第2节间长度影响最大,200,300,400mg/L多效唑处理的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4.6%,54.7%,66.5%。随着多效唑浓度的提高,狼尾草植株倒伏比例减少,倒伏程度降低。施用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提高狼尾草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在厚皮甜瓜基质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丽  陈华  姜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43-543,545
研究了多效唑在厚皮甜瓜基质育苗过程中的施用方法及施用浓度。结果表明:多效唑拌入基质中、盖籽土表面喷施或叶面喷施3种施用方法均可有效抑制植株生长,其中以浓度40 mg/kg多效唑盖籽土喷施效果最佳,40 mg/kg叶面喷施次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多效唑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对植株徒长的控制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100mg/L、150mg/L、200mg/L、250mg/L及300mg/L等5个浓度)对马铃薯早熟品种毕引2号、中晚熟品种毕引1号原原种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在100~300mg/L时,地上部防控效果、地下部结薯数量和产量均较对照明显提高;250mg/L和200mg/L 2个处理施用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建议: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应采用200~250mg/L浓度的多效唑防控徒长。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施用量与时期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多效唑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遵椒2号进行了多效唑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4叶期和初花期各施用1次及初花期施用1次不同浓度多效唑,辣椒苗均表现叶色变深,株高降低,绿叶片增多,根茎增粗,苗壮;田间株高降低,第1节高变矮,根茎变粗.单株挂果数增加,单果变重,千粒重增大;增产2%~20.14%,施药与不施药对辣椒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但与施药次数差异不明显,处理浓度以250mg/kg效果最好;辣椒抗倒伏性强.施用浓度以250mg/kg效果最佳.在辣椒4叶期和初花期各施多效唑1次与初花期仅施多效唑1次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在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明显抑制秧苗蹿高,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667km2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55-80g,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70-100g,稀释倍数300-1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且可以有效抑制秧苗株高,在不能及时移栽时,可以适当延迟移栽时间,且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10.
以杜鹃品种状元红为试验材料,用100、200、300、400、500 mg/L 5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杜鹃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研究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效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均提高了杜鹃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加;杜鹃植株抗性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大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300 mg/L多效唑处理抗性最强;多效唑施用浓度与盆栽杜鹃当年发枝数、枝长、叶面积呈负相关,各处理对杜鹃枝条伸长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花径和花期影响相对较小,中、高浓度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蕾数量。总体看来,300 mg/L多效唑处理的综合性状最好,以30 m L 300 mg/L多效唑喷雾处理盆栽杜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施肥和喷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喷施多效唑则有利于降低株高,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叶龄,其中单施化肥对秧苗提高株高效果最好,施肥并在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增加秧苗叶龄效果最好,而不施肥且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抑制株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药剂浓度与苗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按机插移栽对秧苗的综合要求,连作晚稻秧苗秧龄20d的用50mg·L-1多效唑处理、25d的用100~20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0、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多效唑对烤烟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能提高烟苗素质,产量质量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浓度为150 mg/kg最优。  相似文献   

14.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不同时期及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期以一叶一心期壮苗效果最佳,其次是二叶一心期,子叶期处理效果较差;多效唑浓度以100~200mg/L为宜,各期400mg/L处理壮苗指数均有所下降,600mg/L处理下的幼苗出现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在杂交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苗三叶期施用多效唑200mg/kg可显著提高油菜幼苗素质;在初花期施用1次和在三叶期、初花期各施用多效唑1次对油菜有明显的抗倒防病增产效应,其中以200mg/kg处理效果最佳;在三叶期、初花期各施用多效唑1次优于仅初花期施用1次的效果,但彼此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高密度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窄叶型品种中豆 2 9为材料 ,采用高密度种植方法 ,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密植时施用多效唑 ,大豆株高降低 ,花荚期根干重比例增加 ,茎干重比例下降 ,鼓粒期荚干重比例增加 ,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施用方法以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 80mg/kg多效唑1~ 2次最好  相似文献   

18.
喷施多效唑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选育的“多倍体一号”为材料,研究了喷施多效唑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浓度在50~150 mg/kg范围时,能促进苎麻地下部生长,极显著增加苎麻根系及地下茎重量;(2)多效唑50 mg/kg处理地上部鲜重提高幅度大,差异极显著,破秆麻和二麻分别提高了21.69%、20.67%;...  相似文献   

19.
1 施多效唑 设施栽培桃树,要求树体矮小、生长势中庸健壮,成花早而且多,结果提前.桃树施用多效唑后,营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新梢长度降低,副梢减少,长度下降,从而显著地改善了树冠内膛的光照、通风条件,使树冠得以控制,促进了幼树的早期丰产.对于设施桃树来说,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叶面喷施.从7月上旬开始,每隔10~15天1次,全株喷200~400倍的15%多效唑.浓度和次数要根据抑制效果和桃树的长势而定,生长旺,可喷2~4次;生长中庸,可喷2~3次;棚室南端的桃树应加喷1次.喷施时一定要均匀,直到叶面滴水时为止.另外,要根据夏季降雨量调整喷施浓度,雨水多时较雨水少时难控制,雨水多时喷施浓度稍大些,雨水较少时浓度可稍小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金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金槐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和主根长逐渐降低;基径增长量、叶长宽比、根鲜重和根冠比逐渐升高;300~500 mg/L范围内主根直径逐渐升高。多效唑处理对金槐生理的影响为: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在375 mg/L时达到最大值;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多效唑浓度为500 mg/L和750 mg/L时达到最大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多效唑浓度升高而升高;750~1 500 mg/L多效唑处理后金槐幼苗抗性最强。综合考量,多效唑可通过调节金槐生长和生理过程进而提高其抗性,合理的喷施浓度以75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