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光合细菌改善微生态环境培育健康虾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中国对虾育苗生产中,以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作为育苗池的水质净化剂和对虾幼体的辅助饵料,显示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特殊功效。它能有效地改善和稳定育苗池的水质,建立有益微生态环境,增强幼体的抗病力,提高幼体的变态率,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每立方水体的育苗量平均达到33.3万尾,比对照组提高了125%。对虾幼体的成活率达58%,比对照组提高了170%。试验组虾苗的暂养成活率达82%,比对照组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蟹天然苗几近枯竭,而河蟹养殖业却蓬勃兴起。促使了河蟹人工育苗迅猛发展,育苗产量逐年提高,如江苏的启东、如东两地1997年产大眼幼体达1万多公斤。但就目前情况看,人工育苗的大眼幼体的质量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幼体规格小,活力差,体质软弱,幼体身上寄生敌害生物等等,导致了大眼幼体运输成活率低,大眼幼体变幼蟹死亡率高。笔者这几年在河蟹人工育苗中,对提高大眼幼体质量作了些有益的探索,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首先分析一下造成大眼幼体质量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布苗密度偏大为了…  相似文献   

3.
1998年闽南地区斑节对虾人工育苗幼体成活率普遍很低。作者结合多年的斑节对虾育苗生产经验,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提高幼体成活率的试验。从无节幼体到仔虾幼体后期(P_(10)—P_(16)),试验的总成活率为42.1%。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引入扁藻和小球藻于锯缘青蟹幼体育苗环境中,定期测定水体中主要的水质因子和幼体成活数量,研究微藻生态调控对育苗水环境及幼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扁藻和小球藻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并有效提高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期间的有关攝食食性、育苗管理技术及其防病害等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密度育苗生产工艺能在4m~3水体中培育出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416800吸,为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我们了解国内外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这一节段的出苗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绒螯蟹的育苗过程中,采用添加微生物的方法调节育苗水体的水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中的氨氮明显下降,溶氧量增加,pH值变化不大;河蟹各期幼体的成活率提高,从SouⅠ期幼体至大眼幼体,试验池的成活率为13.9%,对照池仅8.1%。因此,在河蟹的育苗生产上,利用添加有益微生物的水质循环装置,能有效地提高育苗产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真蛸浮游幼体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了几种饵料生物对真蛸浮游幼体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轮虫不宜作为真蛸浮游幼体的生物饵料;恒温培养试验得出混合营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优于混合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并优于小球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及蒙古裸腹溞;常温试验得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的饵料效果最好,而微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好于混合营养组合。综上所述,可认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是真蛸浮游幼体期比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台山市泥蚶工厂化孵化育苗基地自今年初建成后,即进行投产试验。继今年6月份第一次孵化成功并获得种苗之后,于9月28日又成功地孵出幼体8000多万粒。为了提高这次育苗的成活率,该基地的技术人员认真总结了上次育苗的经验,着重加强了育苗的技术管理。目前这批幼体发育正常,成活率也比第一批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物对中国对虾育苗期病害防治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已摸索出一套规律,特别是对虾工厂化育苗正在形成一种规范。怎样在现有的育苗设施中,通过施加药物来防治病害及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即提高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乃是人们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在育苗期间生产单位普遍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但具体的报道还少见。为探索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的可能性,我们于1983年3~4月间在浙江省普陀县对虾育苗厂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工厂化河蟹育苗期间,因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感染病害,影响幼体成活率。防止幼体感染病害,幼体患病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河蟹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在河蟹育苗中有效防治病害的措施,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幼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随水域污染的加剧,给增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育苗带来了困难。 在对虾育苗中,Cook等首先使用了螯合剂EDTA来提高卵子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随后,EDTA广泛应用于对虾人工育苗与高密度养殖中。1981年,Lawrence等通过EDTA改变铜、镉等离子对蓝对虾(P.stylirostris)无节幼体的毒性,阐明了EDTA在对虾育苗与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减少游离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其毒性。关于EDTA在水生生物培养与育苗中的作用及EDTA的性质,袁有宪已做过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三)幼体育苗池的管理南美白对虾幼体育苗池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管理 ,日常管理措施如下 :1.每天进行各期对虾幼体发育镜检、计数 ,及时掌握各期幼体的成活率。2.每天上、下午进行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的镜检。3.每天上、下午定时测定气温、比重、pH值、溶氧等变化情况。4.根据育苗池幼体和仔虾的发育情况 ,及时排出育苗池旧污水 ,添加适量的新鲜海水。仔虾期换水量较大 ,一般换入一半或2/5的新鲜海水。5.育苗池要及时施化肥或添加一定数量浮游植物、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 ,保证育苗池生物生态趋平衡。6.保持育苗池水…  相似文献   

14.
在毛蚶的人工育苗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幼体死亡率比较高。一是幼体培育过程中的8~13d,幼体突然大量“下沉”死亡;二是变态期间幼体附着变态率很低,大量幼体解体死亡。这些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毛蚶苗种的正常生产。如何提高毛蚶幼体成活率与变态率,是毛蚶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我们从2003年开始进行毛蚶人工育苗的生产性实验研究,就上述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1影响毛蚶幼体成活与变态的原因分析幼体产生“下沉”死亡以及变态期变态质量低等情况不是瞬时产生的,而是人工育苗过程的反映,这些情况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1.1亲蚶质量亲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毛蚶人工育苗的生产过程。亲蚶质量好,性腺色泽鲜艳,雌性呈橘红色,雄性为乳白色。厚度超过3mm,卵子个体之间发育整齐。反之,如果亲蚶质量差,卵子的个体小,卵子个体大小不均匀,到幼体培育期就表现出幼体发育不整齐,大小悬殊,而且随着幼体的培育进程,导致幼体在某一阶段死亡。1.2亲蚶培育一方面,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自然排放得到的精卵质量比较好,受精率与幼体发育成活率都比较高,产生的畸形幼体少。另一方面,亲蚶个体之间卵细胞发育整齐一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亲蚶排...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刘昌杰 《齐鲁渔业》2000,17(5):32-33
日本对虾幼体对日光的光照强度适应范围较广,可利用中国对虾育苗设施用自然光或在扇贝育苗池这样近黑暗的极弱光照环境下育苗,均能确保幼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出苗量相对稳定在5~7万尾/m3左右。但对三疣梭子蟹幼体而言,光照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外有资料报道:“三疣梭子蟹幼体所需光照强度至少在1000lx以上,以 3 000lx为适;光照强度低,使幼体蜕皮和生长推迟”。究竟弱光照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程度如何,国内未见报道。笔者1999年利用扇贝育苗池进行三疣梭子蟹育苗,对此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6.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河蟹育苗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明显降低对河蟹蚤状幼体生长影响较大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因子,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提高各期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继对虾、贝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之后,又一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全人工育苗。由于工厂化河蟹育苗与对虾、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对河蟹育苗工厂的供水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一万m‘水体(即河蟹育苗池总容水量)河蟹育苗工厂的生产实践.谈一下供水、供热、供气设计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海水供水系统设计1.l海水最大供水量确定河蟹幼体的发育主要经过蚤状幼体l~5期,到大眼幼体即可上市销售。幼体发育前期,一般不换水,从蚤状幼体第3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地水的2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海湾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育苗水体的不断增加,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上改善。降低成本,提高出苗量,成为各育苗单位的首要任务。海湾扇贝的孵化率一直比较低,为保证出苗量,育苗单位往往培养大量种贝,以获得足够的幼体,造成极大浪费,增加了育苗成本,降低了育苗单位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扇贝孵化率对降低成本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水质培育速度,促进藻类快速繁殖,利用藻类降解有害物质,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为幼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1],我们进行了"鱼虾可乐"对水质和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对照组不投放"鱼虾可乐"。在相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育苗水体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育苗结束时计算育苗成活率,通过水质培育效果和育苗效果来评估"鱼虾可乐"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水体中氨氮含量降低19.76%,亚硝酸氮含量降低21.43%,溶解氧提高11.93%,有效改善了育苗水质,为幼体生长和活动提供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使育苗成活率提高了11.29%。表明:"鱼虾可乐"能缩短育苗水质培育时间,有效改善育苗水体环境,是一种营养型水质改良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罗氏沼虾育苗池进行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藻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菌藻能明显抑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