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漠化综合治理借鉴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讨论了应用ArcGIS软件,基于ASTER DEM进行小流域提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小流域提取结果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对提取的小流域的精度及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STER GDEM提取小流域的精度可达1:50 000的精度.利用ASTERGDEM自动划分小流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太行山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分河北省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类型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和各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特色.最后对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的投资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3.
板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配置图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板桥河小流域现有的森林植被调查和乔、灌、草的最大持水率和各植被类型根量的调查,结合坡度和土层厚度划分了十六个坡类,采用综合评判法,结合具体的造林实际,提出各造林坡类上的相应造林图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基础上,根据影响林果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的主导因素,对河北省片麻岩山地划分了土地类型和小流域类型;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微型计算机运算选择最优方案,研究了山地林果的合理布局、科学营造和管护,得出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生态经济系统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治理在我盟尚属首次,文章通过对清河流域通辽市余粮堡镇段,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调查结果,分析论证了小流域治理方案及有关技术措施,为今后小流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有诸多大小不等的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对小流域已广泛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并逐渐形成产业化和商品化。从20世纪80年代始,山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辽东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及开展多种经营的广阔天地。为了充分发挥小流域的自然优势,利用小流域的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完善小流域的最佳组合模式,是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以集水区划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亦是山区农林牧生产作业安排与土地规划的基础。小流域资源优化配置涉及到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微观地域单元内的合理利用与组合。本文就这3个方面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影子价格理论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小流域年际降雨量差异较大;小流域降雨年内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集中性很大,主要集中在汛期(4-8月),但年内降雨量的月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②小流域迳流年际变化很大,迳流年内分配不均。迳流集中是该小流域迳流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小流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洪峰的出现和洪峰流量具有明显的延缓和削减作用。③径流(Qi)主要来源于降水(Pi),二者呈明显的一元线型关系:Pi=115.7678+2.7386Qi。④小流域的年输沙模数与年迳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小流域年内产沙也高度集中,且与降水、迳流关系密切,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由汛期的强降水引起。⑤随着小流域大面积、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1990年至2004年间小流域的输沙模数呈锐减之势,植被恢复与重建起到了显著的减沙效应。  相似文献   

9.
针对蒙坝河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的自然特点,提出了营造水保林、水源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和方法。根据地貌、地形、岩性、林草覆盖度、坡度和土层厚度等综合因子将示范区划分为一个类型区、4个类型亚区、10个类型组、5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一些;森林不能降低小流域的日平均气温,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季的平均气温0.1~0.5℃;平均地面温度降低了0.9~1.3℃,秋冬季的地面平均温度略微增加0.1~0.5℃;年降水量增加了77~115mm;年蒸发量降低105~175mm。小流域小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气候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DEM为基础数据,通过水文分析将研究区自动分割成28个小流域,并分别提取各个小流域的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起伏度等地形因子,建立地形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利用聚类分析将小流域划分为6种类型,并采用C5.0算法发现各个类型的基本特征,该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地形与土地利用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既能提示综合防护效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对金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提出了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方法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左有志承包治理[小流域]高旭菊新马乡中阳村农民左有志,靠承包治理小流域走上致富路,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1982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左有志带头承包治理了门前沟小流域,承包面积200亩。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流域治理上,不论严寒酷暑,风...  相似文献   

15.
对迤者小流域径流场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观测,了解小流域的产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通过分析了解等高反坡阶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控制作用,用量化指标评价了该流域产流产沙输出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总体效果,为以后的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风沙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城郊型生态景观小流域治理模式等3种小流域治理模式。提出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应结合本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合理地运用各种模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杖子村小流域治理四十载本刊记者程月华敖汉旗的造林治沙工作,北部地区以治沙为重点,南部地区以小流域治理为主。在南部广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诸多乡村中,刘杖子村堪称佼佼者。这个昔日天旱土薄、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村,经过整整40年不懈的治理,终于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山地系统典型小流域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径流和土壤侵蚀特点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头塘小流域为监测点,运用森林生态学、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了闭合小流域的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北省平山县树石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小流域测流建筑物的设计法和计算步骤,其中包括设计流量的计算,测流建筑物型式的选择和测流建筑物的设计计算,并且给出了确定流量的计算公式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和方法,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良好综合治理效益为目的,经过五年多努力,建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系和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并建成了宁夏西吉县黄家二贫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研究表明,该地区2000年在温饱水平下流域人口承载力为128个/km2.小流域治理效果显著,粮食单产比治理前增加4.5倍,人均收入增加2.5倍,林草覆盖面积由1.7%提高到61%,土壤流失量减少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