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北京403"黄瓜为试材,以蚯蚓粪为有机栽培对照,6个低浓度尿素梯度包括0.00、0.60、0.84、1.08、1.32、1.80 g(N)·pot~(-1)为无机氮处理设置了黄瓜控制试验,研究比较有机肥和低剂量尿氮对黄瓜品质以及果实硝酸盐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硝态氮对黄瓜品质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与CK相比,尿素氮处理的果实硝酸盐均显著降低,其中,硝酸盐含量最高的N4处理降低达40.23%,同时,维生素C含量比N3处理显著降低了23.46%,而所有施尿素处理间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呈现CKN1N4N5N2N3。与CK相比,N4、N5、N2、N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N3处理增加120.47%。上述结果体现了合理施用尿素无机氮处理的黄瓜主要品质指标均优于蚯蚓粪处理。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氮素施入量与茎叶、果实硝酸盐及茎叶硝酸盐与果实硝酸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实硝酸盐与维生素C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硝态氮是决定黄瓜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氮施用可有效提高黄瓜综合品质。该研究为化学氮肥生产高品质蔬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翠玉黄瓜为材料,研究了宁盾对连作地和非连作地黄瓜生长、产量、抗病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便评估使用宁盾解决黄瓜连作障碍问题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宁盾能显著提高连作地黄瓜的产量,且增幅达5.10%;能显著提高非连作地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还能显著提高连作地和非连作地黄瓜果实中的粗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连作地和非连作地黄瓜的霜霉病发病率,非连作地黄瓜果实含水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对非连作地黄瓜产量,连作地黄瓜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连作地、非连作地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果实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沼渣有机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山秋黄瓜新品种"秋分一号"为试材,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沼渣有机肥、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以普通化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黄瓜商品瓜率、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比较研究不同种类沼渣有机肥和普通化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唐山秋黄瓜商品瓜率;与普通化肥(CK)相比,沼渣生物菌肥与沼渣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和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沼渣有机肥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提高,硝酸盐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沼渣生物菌肥处理产量比对照提高10.77%,商品瓜率提高5.00%,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57%、18.54%、16.00%、45.9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5.29%和46.64%。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认为不同施肥处理在提高黄瓜产量及果实品质方面的效果为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沼渣有机肥常规施肥(CK),以沼渣生物菌肥最优。综上分析,沼渣生物菌肥对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四季西芹为试材,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西芹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有效降低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以氯化铵作氮源,芹菜的硝态氮、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高,优于以尿素作氮源的处理。芹菜中硝酸盐易在叶柄中累积,且叶柄中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叶片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柄。  相似文献   

5.
设施条件下不同轮套作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轮套作栽培方式对黄瓜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及大豆轮作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其它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轮套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硝酸盐含量以小麦、大豆、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它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亚硝酸盐含量除毛苕子外其它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表明轮套作对黄瓜营养品质的改善有一定作用.设施栽培条件下,合理的轮套作有利于作物增产和品质的提高.对于黄瓜栽培中,小麦及大豆轮作处理最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品种"南杂系列二号"(‘Nan ZaⅡ’)为试材,2017年4—5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黄瓜进行低温和寡照单因素胁迫处理,持续1、3、5、7d。日最低气温设置为4.0℃;寡照设置光合有效辐射为250μmol·m~(-2)·s~(-1);以昼/夜温度分别为25℃/18℃,光合有效辐射800μmol·m~(-2)·s~(-1)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低温和寡照单因素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器官干物质分配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低温处理后,黄瓜叶片的光合参数变化并不显著,低温处理5d和7d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分别较CK下降33.8%、41.4%;随着低温时间的持续,果实干物质分配比值降低,根、茎、叶分到了较多的光合产物;黄瓜单果质量、果长、最大果径、最小果径随处理时间呈下降趋势;果实含水率和维生素C含量随低温处理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寡照胁迫后,黄瓜叶片的各项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处理7d的最大光合速率较CK下降84.4%;果实干物质分配比值显著降低,处理1、3、5、7d果实干物质比值分别较CK降低21.2%、21.8%、26.5%和18.3%;果实外在品质发生显著变化,单果质量、果长、最大果径、最小果径显著降低,寡照处理7d的畸形果比例为100%;含水率和维生素C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处理7d较CK分别下降了20.6%、52.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黄瓜栽培温光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贞  杨延杰  林多  李素美  陈宁 《中国蔬菜》2012,1(18):149-153
以鲁黄瓜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促进黄瓜营养生长,尤以光合细菌菌剂效果最为显著,黄瓜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均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品质,光合细菌菌剂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VC含量分别提高了19.44%、126.50%、138.85%|五色土处理效果次之,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提高了124.79%、103.24%|壮园肥微生物菌剂(颗粒型)、禾苗牌-清根再生素、海亿生物源处理的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6.67%、68.33%、66.67%。同时,施用微生物菌肥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尤以五色土、光合细菌菌剂处理效果最佳。综合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剂对日光温室黄瓜高产优质效果最为显著,五色土次之。  相似文献   

8.
钾肥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花梨产量与品质,以5 a生黄花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水平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株施K2SO40.27~0.81 kg能显著提高黄花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不同程度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黄花梨产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分别提高10.57%~9.09%、4.0%~16.2%、6.9%~11.3%、1.8%~11.4%和5.0%~15.5%,硝酸盐含量降低0.4%~3.6%.以中钾处理(株施K2SO40.54kg)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和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宜的钾能促进黄花梨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白菜品种苏州青为试验材料,采用穴盘基质栽培方法,研究温室覆盖不同光伏组件密度对普通白菜生长、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光伏板覆盖处理的普通白菜株高、叶片数和叶面积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7.34%、12.50%和22.64%,而33%光伏板覆盖处理对普通白菜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除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外,光伏板覆盖(33%和50%)处理对普通白菜有机酸、硝酸盐、VC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植株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亦不显著;50%光伏板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普通白菜单株质量和单个穴盘产量,而33%光伏板覆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上,33%光伏板覆盖温室可用于普通白菜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比较鄞红葡萄在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种植模式下叶片感霜霉病的情况,并比较2种模式对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露地栽培时鄞红葡萄感霜霉病严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可降低叶片发病率80%以上,病情指数亦得到有效降低;2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大小无显著差异;简易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值,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经综合比较,鄞红葡萄在南方地区种植更适宜采用避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早1号黄瓜为材料,研究硼砂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硼肥采用基肥条施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均能有效地提高黄瓜体内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使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病率显著降低,产量显著提高;使 VC 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生产中建议,硼砂采用叶面喷施(浓度为0.15%),从定植后10 d 开始,每隔10 d 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或者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微生物菌剂对结球生菜的影响,选用"润雨"微生物菌剂,开展其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在结球生菜整个生育期每667 m~2追施4 kg微生物菌剂,植株的株高、株幅和最大叶质量显著增加,一级品产量和一级品率也有明显提高,分别为82 245 kg/hm~2、94.6%;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植株抗病性增强,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率降低,尤其是软腐病和霜霉病,发病率仅为5.39%、8.54%。综合考虑,推荐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微生物菌剂,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实现农药减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探讨通过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诱导后,黄瓜对霜霉病和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瓜植株经角斑病菌诱导接种后可以产生对霜霉病、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防效最高可达97.14 %,对角斑病的防效可达59.08 %。同时经亲和病原菌诱导后,寄主叶片中有大量木质素沉积,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提高,增强了寄主的抗病性。亲和病原菌可以诱导寄主产生广谱抗病性,不仅对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且可以对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产生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间隔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农16号是以早熟、优质、丰产自交系01316为母本,优质、抗病、耐热自交系992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2d(天)左右,瓜条长棒形,长28~35cm,粗3.5cm,瓜色深绿,有光泽,单瓜质量200g左右,干物质含量4.4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口感甜脆。高抗ZYMV、WMV、角斑病,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枯萎病、CMV。适于春秋大棚及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秋季河北省多地露地黄瓜发生一种新病害,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用药,没有防治效果。经鉴定,确定病原茵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瓜棒孢菌,并且试验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文章详细介绍黄瓜靶斑病的症状特点,其症状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的区别,病原茵的形态特征,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8月,在益阳市4个基地,设置4个处理,对塑料大棚内温度、光照进行了3次实地测定,调查了4个处理与对照的病害发生为害情况和产量变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A 处理降温最大,为4.5℃;D 处理最低,为0.5℃;B处理增温最高,达2.5℃;C处理增温最小,为0.5℃.光照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都降低了棚内光照强度,其中a处理降低光照强度大,最大值为2.85万lx;b处理降低光照强度小,最大值为0.98万lx.病害调查结果表明,4个处理都明显降低3种蔬菜作物主要病害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其中A处理下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最大,分别达97%,0.960.产量调查结果表明,4个处理下,3种蔬菜都增产,但增产幅度有差异,其中增产率最大的是C处理的辣椒,增产57.1%;增产率较小的是A处理的黄瓜,仅增产13.5%.同时,在夏季高温期,针对喜温且要求较强光照的蔬菜,提出了蔬菜生产实施“一片白”(塑料大棚盖棚膜)的栽培模式和塑料大棚在夏季高温期只开两头大棚门和两边通风窗的降温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生防菌H1、H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35.28%、35.75%,说明生防菌H1、H2不只对黄瓜白粉病效果明显,对黄瓜霜霉病也表现出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杀菌广谱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寿美青翠”是以自交系CU1307318为母本,自交系CU15070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黄瓜一代杂种。早熟,植株长势强,叶片中等,单性结实能力强;瓜长16 cm左右,无瘤,有稀刺,口感清脆,特别适合生食;干物质含量68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VC含量70 mg/kg,可溶性糖含量17.1 mg/g;综合抗性强,耐低温、弱光,耐寒,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每667 m2产量高达4 965.8 kg,适合保护地春、秋及越冬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9.
不同间作模式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小麦、大豆、燕麦为伴生作物与黄瓜间作,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各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积累,生育后期黄瓜—小麦处理的土壤EC值下降幅度最大,比对照下降38.96 %;黄瓜—小麦和黄瓜—燕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间作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传病菌数量降低,以黄瓜—小麦处理最明显,尖孢镰刀菌3个时期的平均数量比对照下降了69.44 %;各间作处理明显促进了黄瓜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黄瓜—小麦间作的综合效果最好,达到了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几种新型生物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40%烯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20%氰霜唑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连续施药3次后14 d防效分别为91.1%和88.4%,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多肽作为新型生物药剂,对病害具有较好防控效果,第3次药后14 d生物多肽667 m~2用量150 mL处理组的防效为68.4%,与1.5%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种药剂按照试验浓度施用,均对黄瓜安全,且无药害产生。推荐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生物药剂防控,重病田块可与化学药剂交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