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内洋桔梗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现有洋桔梗组织培养资料,对洋桔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洋桔梗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练苗移栽等程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菌子山采集的优良三花杜鹃单株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三花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三花杜鹃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采用0.1%HgCl2消毒3 min,2%NaClO消毒8min,茎尖的诱导率最高为80%,采用0.1%HgCl2消毒5 min,2%NaC10消毒10 min,茎段的诱导率最高为75%。分别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增殖及试管苗生根的效果;初代培养,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最适培养基1/4 MS+ZT 3.0 mg/L+NAA 0.5 mg/L,三花杜鹃茎尖和茎段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增殖培养基采用1/4 MS+ZT 1.0 mg/L+NAA 0.1 mg/L;壮苗培养基采用1/4 MS+ZT 0.5 mg/L+NAA 0.1 mg/L效果最好;三花杜鹃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4 MS+IAA 2.0 mg/L+NAA 2.0 mg/L,生根率为90%。移栽采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比例为2∶1∶1作为基质最好,成活率为86%。  相似文献   

3.
李国贞  苏锡钧 《花卉》2019,(18):6-7
杜鹃花是我国有名的花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在医学中,杜鹃素的应用具有镇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对于抗炎、镇痛、中枢抑制也有一定的效用,因此杜鹃花的有效培植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组培快繁技术是现代先进的一种植物培育技术,能够快速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杜鹃花品种,是当代杜鹃培育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围绕组培快繁技术,针对高海拔地区的杜鹃花进行组培繁殖,观察杜鹃在组培繁殖中的繁殖状况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4.
毛竹种子"以芽繁殖芽"组培快繁技术是现在毛竹栽培技术的重点攻克的难题。该技术主要是以毛竹的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以芽繁芽"方式找到了较好的外植体消毒技术、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移栽技术等,初步建立了毛竹种胚外植体"以芽繁芽"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5.
阐述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从组培途径、外植体选择及组培条件筛选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综述培养基中各成分对金线莲增殖、根芽诱导等方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的根芽诱导以及生根壮苗配方。  相似文献   

6.
以黄花风铃木的种子为外植体,诱导获得无菌苗,然后用无菌苗的带腋芽茎段诱导不定芽,再将不定芽诱导生根,获得完整植株。总结了黄花风铃木的初始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生根苗移栽和管护的方法,掌握了黄花风铃木的组培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紫金四季"草莓叶片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组培快繁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紫金四季草莓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紫金四季草莓幼叶较叶柄更适宜作为组培外植体,培养时叶片正面朝上放置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以MS+TDZ 2.0mg/L+NAA 0.1mg/L为佳,诱导率为50%;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其增殖系数为6.17;生根培养基为1/4 MS,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达6.6条。  相似文献   

8.
介绍粗皮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即采用粗皮桉优良家系的优良单株,对其进行伐桩萌芽,利用萌芽作为外植体,通过带芽茎段离体诱导无菌芽,经过对无菌芽的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生根苗移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以小果甜柿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宜小果甜柿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为4月、6月;选择75%酒精10 s+0.1%氯化汞8 min的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76.67%;以(1/2N)MS+2.5 mg·L-1ZT+0.1 mg·L-1NAA为启动培养基,外植体萌芽率达78.33%;以(1/2N)MS+2.0 mg·L-1ZT+0.1 mg·L-1NAA为继代培养基,平均增殖系数在1.77以上;以1/2 MS+1.0 mg·L-1IB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4.73%,平均根数3.33条,平均根长2.60 cm。【结论】构建了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桃试管苗生根难一直是核桃品种组培快繁的瓶颈,研究核桃试管苗生根问题对核桃组培工厂化育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核桃试管苗的生根原理,重点从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条件3个方面分析了核桃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在核桃试管苗生根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组织培养的概况和发展简史,综述了国内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激素配方的选择、培养容器的选择、培养条件、褐变的控制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提出了我国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大花蕙兰快繁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山杜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山杜鹃嫩芽茎段为外植体,掌握高山杜鹃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对高山杜鹃进行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试管苗假植练苗,筛选出高山杜鹃的最佳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摸索出快速繁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生培养基为1/4MS+MS铁盐+1/10MS微量元素+VB5+水解乳蛋白500 mg/L+蔗糖30 g/L+ZT 2 mg/L+琼脂6 g/L,发生率为81%;继代增殖培养基同发生培养基,最佳的增殖率为1∶5;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为珍珠岩+泥炭+自制生根粉,生根率达96%,试管苗练苗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13.
以映山红杜鹃的叶片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苗基质、不同覆盖措施、施用不同肥料对其练苗效果的影响,以期筛选最适宜的练苗条件。结果表明:练苗基质最适配比是腐殖土∶锯末∶珍珠岩=3∶1∶1;最适覆盖方式为透光率25%遮阳网直接覆盖;采用0.1尿素+0.1%KH2PO4效果最佳,苗木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是重要的辛辣类蔬菜作物,长期以来用地下块根无性繁种,所带的病毒病菌常常导致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目前组织培养是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最为有效的方法。现从外植体选择、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基、蔗糖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生姜组织培养进行综述,并阐明了目前生姜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野生茅莓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茅莓枝条为试材,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野生茅莓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茅莓组织培养最佳取材季节是4月份,该时期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带有1个饱满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是组织培养的理想外植体;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30 s+0.5%NaClO 20 min;诱导侧芽的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KT 0.5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IBA 0.2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试管苗练苗移栽成活率为76.7%。  相似文献   

16.
番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番茄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物理因素、生根条件等,对番茄离体再生中的组织形态学、体细胞变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番茄组织培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的孢子叶为繁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和常规人工播种繁殖。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法对东北对开蕨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的增殖有明显影响,组织培养繁殖的孢子成活率较低但原叶体增殖率为45%;人工播种繁殖的孢子萌发情况很好但原叶体的增殖率为34%。从东北对开蕨完整植株形成来看,组织培养技术更适宜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四川杜鹃花资源调查及其育种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杜鹃花的主要分布中心,其中四川杜鹃花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通过几年来在木里、西昌、康定、泸定、雅安、洪雅、汶川、广元、北川、绵竹、彭州等地考察,对四川杜鹃花的种类及分布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四川杜鹃花资源在育种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以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茎尖脱毒方法与不同外植体启动培养基对嘉定白蒜无菌苗建立与脱毒率的影响、不 同增殖培养基与切割方式对潜伏芽激活与增殖的影响,以及组培苗分株等级标准与培养基配方对诱导组培微鳞茎形成的影 响。结果显示:带1 个叶原基的茎尖,在MS+6-BA 1.0 mg·L-1+NAA 0.1 mg·L-1 的培养基上成苗率高,达76%;采用单株 假茎去顶后,取其基部1.0 cm 假茎茎段,再沿中轴线对半纵切的方式,在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 的培养基 上能较好地激活叶腋潜伏芽,增殖倍数达3.22;1 个叶原基包裹的芽原基茎尖脱毒成效最好,达100%;假茎茎粗3 mm 的组 培苗单株,在MS+NAA 0.1 mg·L-1+ 糖90 g·L-1、pH 为7.0 的培养基中微鳞茎诱导率最高,达94.8%。茎尖脱毒方式、叶腋 潜伏芽激活切割方式和组培微鳞茎诱导的培养基配方,是嘉定白蒜脱毒与快繁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瓜类蔬菜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瓜类蔬菜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类型,部位与生理状态、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及其他添加物质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瓜类蔬菜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