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河北省栾城长期耕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F1)、翻耕秸秆还田(F2)、旋耕(X)和免耕(M)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秸秆分解速率及CO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季节呈动态变化,6~7月份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4~5月和8~9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不同耕作措施情况下表现为:X>M>F2>F1,旋耕处理的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处理11.27%~91.46%.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别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温度和CO2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4种耕作处理中旋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免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低于旋耕是由秸秆还田深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以松嫩平原盐碱区查干湖湿地土壤为试材,采用模拟冻融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冻融温度、冻融循环次数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变化及水溶性物质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盐碱湿地土壤水溶性物质对冻融循环和冻融温度的响应,为评价土壤肥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环境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湿地0~20 cm土层的土壤WSOC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冻融干扰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性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冻融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交互存在时影响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变化。不同冻融处理土壤WSOC均由类腐殖质酸组成,-25~5℃冻融温度样品中含有的腐殖酸含量最高;冻融处理影响了土壤水溶性物质的荧光强度,但并未影响土壤水溶性物质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3个刺槐林样地中分别设置20、40、60cm深度的培养坑,坑底埋入装有不含枯落物土壤的尼龙袋,装填均匀混合枯落物碎屑的土壤,研究测定非迁移性有机质(LDOM)的成分,以期对LDOM含量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提取的DOM和自然迁移性DOM存在较为复杂的差别,其差异受土壤深度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非迁移性有机碳(LDOC)含量和非迁移性有机氮(LDON)含量随深度变化并无统一特征;LDOC含量在土壤较浅层7月11月,深层7月11月,LDON含量反之;LDOC/DOC比率和LDON/DON比率分别为0.01~0.55、0.05~0.87;LDOM有高的UV吸收值和低的DOC/DON值。  相似文献   

4.
长期增施CO2条件下黄瓜叶片淀粉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优35号’黄瓜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在长期增施CO2的条件下黄瓜叶片淀粉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单纯的高温处理(40 ~ 45 ℃)会抑制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常温处理以及高温 + CO2和常温 + CO2两个处理,而且在处理22 d时就已经达到最大值,光合产物——淀粉的合成也最少,其分解成的可溶性糖也最少。②增施CO2可以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而且高温 + CO2处理 > 常温 + CO2处理;高温 + CO2处理在处理36 d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常温 + CO2处理在处理29 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③黄瓜叶片内淀粉含量的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出与淀粉含量相反的变化趋势。高温 + CO2处理淀粉含量在处理第36 d以后开始高于对照,随着时间处理的延长,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转化成的可溶性糖含量开始下降;常温 + CO2处理22 d以后淀粉就开始积累,而在处理36 d时其净光合速率就已经低于对照,淀粉的积累对光合作用造成了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5.
以大叶芹为试验材料,根据其原生环境的特点,进行遮荫栽培。结果表明:遮荫能够降低叶片温度,但差别不明显;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气孔阻力增加;适度遮荫使细胞间CO2浓度减少;不同遮荫处理下蒸腾速率的趋势基本相同,但各处理在同一时间蒸腾速率的值不同;遮荫可以使净光合速率增加;遮荫使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以接坝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水文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规律一致,其大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26.04 t/hm2)>油松林(16.46 t/hm2)>华北落叶松林(11.36 t/hm2);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1.29 g/cm3)>油松林(1.24 g/cm3)>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05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 441.4 t/hm2)>油松林(963.5 t/hm2)>华北落叶松林(829.9 t/hm2);对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进行拟合,呈较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对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花卉》2015,(17)
森林生态系统里面的碳储量大概占陆地地上部分的82~86%,而森林土壤里面的碳占土壤里面总有机碳含量的70~73%,所以,森林土壤里面发生的很小有机碳改变,都会使森林生态系统里面的碳平衡出现变化,而土壤有机碳关键来源是枯落物输入和根系周转形成的碎屑,森林树种重要利用控制有机质输入质量以及数量的手段和分解机制来对土壤有机碳库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对阔叶以及杉木人工林给森林土壤碳氮库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庆阳市北部丘陵沟壑区和东部子午岭林缘区内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地土壤水分和枯落物差异及其变化,探索造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丘陵沟壑区造林地土壤含水量、枯落物厚度、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枯落物蓄积量均低于东部子午岭林缘区;造林样地和未造林地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造林样地>未造林地,差异明显;枯落物厚度在样地植物种类与数量越多、长势越好时,其厚度相对越厚,反之其厚度相对越小;枯落物自然含水率和蓄积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枯落物厚度增厚时,其自然含水率越高,蓄积量也越大,反之其自然含水率越小,蓄积量也越小;枯落物层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有显著的保水能力。因此,造林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含量,而庆阳市东部子午岭林缘区造林对土壤水分影响更明显,保水效果相对更好,有利于发挥林分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O2浓度在200、350、500、700、1 000 mg/kg处理下的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增加CO2浓度,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强光下,效果尤其明显.黄瓜叶片光合速率对不同CO2浓度的响应都有一个由低到高再低的趋势.空气CO2浓度,细胞间隙CO2浓度与光合速率是一致的,在高CO2浓度下,气孔导度一般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羊角酥"甜瓜(Cucumis melo L.)为试材,分别利用浓度为12.5、25.0、37.5、50.0、62.5、75.0 mmol·L-1Na2CO3进行梯度胁迫处理,对碱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状态、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甜瓜碱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Na2CO3浓度为75.0 mmol·L-1时,幼苗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受到显著抑制。随着Na2CO3浓度增加,净光合速率(Pn)呈降低趋势,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反之;叶绿素(Chl)含量呈降低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在高浓度Na2CO3时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高浓度(75.0 mmol·L-1)碱胁迫下,幼苗生长势受抑制,且MDA含量增加显著,Pro积累有利于提高幼苗自身的抗碱性。  相似文献   

11.
液态CO_2对香菇速冻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态CO2速冻和缓冻,探讨了在选用不同的筛板、风速和食品层高,以及不同的冻结温度下香菇的流化状态,冻结速率与解冻后冻品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选用开孔率为50%,孔径为5mm的筛板,采用3.0m·s-1~3.5m·s-1循环风速对床层高度为6cm的新鲜香菇进行流态化速冻效果最佳。建议采用-60℃以下温度进行冻结,冻品在-26℃冰箱中贮藏6个月后,解冻时的汁液流失率低于3.3%。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experiments, one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lternate freezing and thawing at –12?C for 2 h and +6#x02DA;C for 24 h, and the other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ermanent freezing for 1 or 15 d at+12?C.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plants were grown in the pre-fruiting period at a coastal or a continental location in Norway. The freezing injury increased the higher the stress, indicated by reduced growth, fruit size and yield.It was shown that ‘Korona’ was the most hardy cultivar at a short period of freezing stress and at alternate freezing and thawing, while ‘Senga Sengana’ was more freezing tolerant at long-term permanent freezing than ‘Bounty’ and ‘Korona.’ In genera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nts induce freezing tolerance according to some factor of origin, since plants grown in the continental climate were better able to survive long-termpermanent freezing than plants grown in a coastal climate, and plants grown in a coastal climate were better able to survive alternate freezing and thawing than plants grown in a continental climate.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探明缺钾生菜外形正常而生长缓慢的原因,研究了不同程度钾缺乏对生菜的影响。以“巴达维亚”生菜为材料,通过营养液量的管理方法,设置4个梯度的钾供给量,分别为常规用量对照组以及1/2、1/4、1/8钾供给量,分析钾缺乏处理下生菜叶片的钾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2和1/4处理中生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1/8处理则均较CK显著降低。1/2、1/4、1/8处理下生菜内、外叶片钾含量均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上升;随着叶片钾含量的降低,外、内叶钾含量比值和外、内叶可溶性糖含量比值均有所上升,这表明生菜在遭受钾缺乏时,将更多功能性物质分配于外叶以维持其正常功能,而内叶由于分配较少导致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上常用配方为对照,在平菇栽培料中添加2%~6%的胡萝卜樱,以菌丝长速、子实体产量等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平菇生产中胡萝卜樱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在平菇生产中,可以添加2%~6%胡萝卜樱,其中添加4%效果最好,生产上应重点推广使用;处理2(胡萝卜樱添加量2%)、处理4(胡萝卜樱添加量6%)和处理1 (CK)差异不显著;处理3(胡萝卜樱添加量4%),菌丝长速指标显著高于处理1 (CK).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与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山东省寿光市五台镇农民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项技术对改善生长环境及叶片光合特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增加了室内CO2 浓度 ,延长了植株叶片高光合速率的时间 ,黄瓜功能叶片的光补偿点降低 ,光饱和点升高 ,羧化能力加强 ,并延缓了叶片的衰老 ,从而为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冬季红宝石与新世纪番石榴叶片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宝石和新世纪番石榴为材料,对其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宝石番石榴叶片净光合速率在一天的生长过程中除18:00时,都低于新世纪,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都低于新世纪;但红宝石叶片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含量,叶片比干质量、比鲜质量等,都分别比新世纪的高,尤其是花青苷,其含量是新世纪的46.47倍。  相似文献   

17.
用食用白醋1%、2%溶液和小苏打0.2%、0.3%溶液喷施黄瓜叶片表面,通过调节叶面酸碱度,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苏打溶液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且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白醋溶液的防治效果次之,其中2%的白醋溶液的发病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1%的白醋溶液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利用0.2%~0.3%小苏打溶液喷于黄瓜叶片表面,调节叶面酸碱度可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保水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对甜瓜的植株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有利的促进作用;施用保水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1.04~2.52倍,植株和果实商品性状均优于对照,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27.1%~78.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7%~95.7%,以处理3的施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板栗及其病原菌对低O_2、高CO_2冲击处理的耐受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安徽粘底板板栗及其主要致病菌Fusariumsp.和Colletotrichumsp.为试材,研究了低O2、高CO2冲击处理条件下板栗及其两种主要致病菌的耐受力。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低O2(0~1%)、高CO2(40%~80%)处理对板栗风味有较大影响:各处理组板栗在5d时均出现异味,在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异味程度明显加重;同时发现,板栗风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在冲击处理时间相对较短(<10d)、CO2浓度相对较低(40%~60%)时,将板栗从处理逆境转移至0℃正常空气条件中,则板栗异味会在7~21d内逐渐减轻、消失,风味可以恢复正常;若冲击处理时间相对较长(>10d)、CO2浓度相对较高(80%)时,板栗脱离处理逆境后异味虽然会有所减轻,但风味不能恢复正常。研究还表明,低O2、高CO2处理对板栗的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sp.和Colletotrichumsp.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冲击处理后在26~28℃温箱中恒温培养7d,两种病原菌菌丝体生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对照,且Fusariumsp.的生长速度较Colletotrichumsp.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