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 ,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几种激素及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并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日粮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对脂肪酸合成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并就日粮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粮对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转变成脂肪酸,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日粮(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并就日粮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关于人和动物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FAS基因、脂蛋白酶基因、激素敏感酯酶基因等。生物每天都需要在食物中吸收能量,随后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将部分能量转换成脂肪进行贮存[1]。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来自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即由脂肪酸合成酶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调节动物体内FAS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脂肪酸的沉积,提高畜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科学家已经知道饥饿会引起大脑内某些化学物质的增加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下降。但是,引起饥饿感的根本原因一直没有搞清。约翰霍普金斯基础生命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小鼠的食欲直接与丙二酸单酰辅酶A 的含量有关。饥饿小鼠的大脑中几乎检测不到丙二酸单酰辅酶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一种参与动物体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催化乙酰辅酶A与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软脂酸。脂肪酸合成酶作为动物体脂肪酸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催化酶,它的表达量变化对如何控制动物体脂沉积、如何科学搭配日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日粮与动物体脂沉积的关系,主要论述了日粮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对FASN的调控如何引起体脂沉积的改变,以及动物摄入日粮后机体内代谢激素的变化对FASN产生的影响,从机制上认识FASN与动物日粮摄入和代谢激素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催化乙酰辅酶和丙二酸单酰辅酶合成,FAS是动物脂肪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和表达的变化都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合成。近年来对FA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FAS的生理功能、组织表达和定位、发育性表达变化、日粮因素对其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合成酶是一种基本的代谢酶类,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16:0),脂肪酸合成酶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对动物体脂沉积具有重要意义。脂肪酸合成酶主要受激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脂肪酸合成酶表达调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基本的代谢酶类,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16:0),脂肪酸合成酶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对动物体脂沉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可使特定的中长链脂肪酸去饱和.用鼠源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的启动子与牛的β-乳球蛋白cDNA构建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使其在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对这4头转基因母羊第1个泌乳期的7、14和30 d乳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其中2头母羊由于外源基因的导入,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发生改变,饱和度下降,并且在泌乳第7 d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持续到泌乳的第30 d.其中1头母羊瘤胃中由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作用产生的C18:1-trans-11与共轭亚油酸C18:2-cis-9,trans-11的比例增加.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增加,有益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1.
ACOX2基因(Acyl-CoA oxidase 2)是脂酰辅酶A氧化酶2的编码基因,属于酰基辅酶A氧化酶(Acyl-CoA oxidase,ACOX)家族。该基因家族有ACOX1、ACOX2、ACOX3 3种亚型,均参与脂肪酸代谢过程。ACOX2基因在脂肪酸代谢途径中有高表达,是脂肪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该基因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含量最多,生物过程表现为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将长支链脂肪酸氧化成短链脂肪酸,且通过氧化胆汁酸的辅酶A酯中间体,催化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影响脂肪酸含量。ACOX2基因在心脏、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最丰富。目前,科学家已研究出小鼠和人类的外显子编码区,在羊的外显子研究中只有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是体内饱和脂肪酸向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转化的关键酶类,也是瘦素(Ob)基因通过信号传导发挥代谢生理调控作用的重要组分。其活性的高低关系到动物体脂肪酸的组成和瘦肉率的高低,进而影响产肉率和腌肉制品的产量,本文仅就日粮脂肪酸组成对该酶基因表达和酶活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马慧敏  刘昌奇 《饲料工业》2007,28(22):59-64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基本的代谢酶类,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16:0),脂肪酸合成酶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对动物体脂沉积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就日粮(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和激素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 ACSLs)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酶,是机体内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主要催化12~20个碳链长度的脂肪酸、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形成长链酰基辅酶A。ACSL4是ACSL家族中的一员,参与对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调控。本文结合近年来对ACSL4基因作用的研究,就ACSL4在分子育种、癌症治疗、神经发育等方面的作用做出综述,并对今后ACSL4基因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对舍饲育肥牦牛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探究其对牦牛体内组织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15头平均体重130.4 kg、年龄2~3岁的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精粗比为3∶7(A组)、5∶5(B组)和7∶3(C组)3个组,每组5头。饲喂90 d。试验最后一天进行屠宰,分别取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酶联免疫(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酯酰辅酶A氧化酶(ACO)、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1(CPT-1)和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2(CPT-2)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酶与脂肪酸氧化酶的酶活性和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肝...  相似文献   

16.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催化主要包括棕榈酰CoA(C16:0)、硬脂酰CoA(C18:0)在内的饱和脂肪酸(SFA)产生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合成的关键酶,对牛奶、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以及肌肉间脂肪沉积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牛SCD基因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牛SCD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催化主要包括棕榈酰CoA(C16:0)、硬脂酰CoA(C18:0)在内的饱和脂肪酸(SFA)产生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合成的关键酶,对牛奶、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以及肌肉间脂肪沉积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牛SCD基因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4~6周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1mg/kg吡啶羧酸铬后,其血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对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β-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转录的影响。其中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下降的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P>0 05)。运用RT-PCR定量三种基因的mRNA,结果表明添加铬后脂肪酸合成酶和β-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转录明显受到影响,分别比对照组下降34 82%和48 26%,而乙酰辅酶A羧化酶受影响很小,其转录只下降了3 87%。  相似文献   

19.
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基因编码硫解酶家族的酶,属于酰基辅酶A代谢酶超家族中的硫解酶家族。ACAA1分布在过氧化物酶体中,通过催化β-氧化途径的最后一步参与脂肪酸的延伸和降解,是细胞脂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调控基因。本文综述了ACAA1基因的结构、表达、分子机制及其所参与的相关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达到能量平衡和保持恒定的体重,采食量和能量消耗的改变必需严加调控。为了追求诸如生长速度、产肉量等重要经济指标而对某些家禽品种严格选育,这是不正确的。例如,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和维持能量平衡,在现代商品禽类的的饲养中不对其过多限制而让自由采食。因此,在生产中为了避免能量过度消耗和过肥对禽类必需限饲。因而,制定一项遗传规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解释该情况并能为对禽类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益而提供潜在的策略。本文就当前关于禽类在基因水平上调控采食量、能量消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高度整合的调节系统已能检测出采食量的控制与能量状态之间的联系。这一些系统在家禽中怎样发挥作用目前尚在探索中。例如,目前已经鉴别出鸡的一磷酸腺苷活性蛋白激酶的途经联系维持细胞水平的能量稳态代谢的活性调节与能量的传感。在丘脑下部,该途径在调控采食量、能量消耗及感知周身能量需要中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基因编码的关键调节因子如激素,神经肽,感受器,酶和转录因子的基因所产生的分子成分构成了复杂交互的神经网,内分泌物和代谢途经网络,联系着外周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特别基因组的协同表达能建立功能途径,该途径是对激素,营养素和代谢物等物质有反应并受它们的调控。然而,随着对调控禽类采食量和能量消耗的遗传与分子规则更深的了解,使得在发展,评估、经营更有效的禽类商业生产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