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黄河三角洲草地类型主要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盐湿生草甸和沼泽植被,其中典型草甸包括白茅草甸、茵陈蒿草甸、拂子茅草甸、狗牙根草甸,盐生草甸包括翅碱蓬草甸、獐茅群落、罗布麻草甸,沼泽植被包括芦苇沼泽、香蒲沼泽。黄河三角洲草地具有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产草量好、质量高及草地载畜能力较强等特点。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黄河三角洲草地类型主要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盐湿生草甸和沼泽植被,其中典型草甸包括白茅草甸、茵陈蒿草甸、拂子茅草甸、狗牙根草甸,盐生草甸包括翅碱蓬草甸、獐茅群落、罗布麻草甸,沼泽植被包括芦苇沼泽、香蒲沼泽.黄河三角洲草地具有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产草量好、质量高及草地载畜能力较强等特点.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托克逊县草地类型以山区荒漠类草地和盐化草甸土壤为主,草地资源利用低,草地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畜牧企业少,资金短缺、土地使用受限制,产业化程度低,家畜饲草料短缺,季节性供草不平衡,草地沙化、退化严重。同时提出加强草地基本设施建设、实行计划放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调整农业种植业和畜和群结构、加强草地监测和草原投入等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的研究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采集并分析了祁连山东段4种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并对牧草营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和功能群落存在差异,其中高寒草甸植被香农威纳、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P<0.05);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显著低于草原化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地下生物量则相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和牧草碳、氮、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比较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牧草碳、氮、磷含量以及牧草营养,发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群落稳定性,牧草营养最优,沼泽化草甸次之,草原化草甸最差。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南、北草地资源调查办公室制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法,鹅绒萎陵菜出现和分布在青海的5个草地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类、沼泽类;鹅绒萎陵菜作为建群种和优势植物能够形成6个草地型:赖草、鹅绒萎陵菜草地型、甘肃马先蒿、鹅绒萎陵菜草地型、草地早熟禾、鹅绒萎陵菜草地型、针茅、鹅绒萎陵菜草地型、火绒草、鹅绒萎陵菜草地型、华扁穗草、鹅绒萎陵菜草地型。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地分布广、面积大。根据鹅绒萎陵菜在青海较广的分布面积与较高的营养价值,使鹅绒萎陵菜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所以合理的利用和采取人工封育草地、人工种植等有效措施来保护鹅绒萎陵菜。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海松 《草业科学》2004,21(6):13-16
根据野外调查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通种牛场草地可划分为3个草地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15个草地型.宝库河两侧滩地、河谷地为低地草甸类,海拔3 050~3 230 m山地阴坡为山地灌丛草甸、阳坡为山地草甸,3 230~3 400 m为高寒灌丛革句或高寒草甸类;3 400 m以上为高寒草甸类,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明显.为改良和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野外地面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2016至2020年5年间新疆尼勒克县内8个草地类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载畜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草地类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和经济价值,为实现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尼勒克县8个草地类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居于前列,载畜能力强;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低,载畜能力弱。山地草甸类草地的载畜量高、面积大,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草地载畜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但生态价值大,且破坏后修复难度大,建议通过发展人工草地进行土地置换,减少利用以促进其生态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库鲁斯台草地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卫国 《草业科学》1995,12(6):18-21
文章介绍了库鲁斯台草原的自然概况,对该区的平原草甸草原,平原森林草甸草原,平原沼泽甸草原,平原荒漠草原等草地类型的分布,面积,植被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理论载畜量,植物组成,着生土壤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分析了该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加快退化草地改良和建设,普及草业科技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及治理额敏河,合理利用河水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河南县高寒草甸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补播年限下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补播禾本科植物可有效增加草地地上生物量,提高群落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同时也表明土壤水分成为本区域限制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次之。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科学改良及草地合理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2018年河南省草地清查结果为基础,依据河南气候、地形地貌、草地类型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特点,对河南省天然草地进行区划,为河南省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按照简单明了和容易实际操作的原则,依据气候、地形和地貌的明显分界线进行划区,使同一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和草地类型尽可能保持一致,草地区的命名方法为:地形地貌+草地类。根据区划原则,河南省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30个型,5个草地资源区,分别为:豫北山地暖性灌草丛以及低地草甸区,豫西山地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区,平原农区低地草甸暖性灌草丛区,淮南山地热性灌草丛和低地草甸区;黄河滩区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区。河南天然草地区划结果有利于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进行改良、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发挥天然草地的多样化功能,挖掘其巨大的生产潜力,能把宝贵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河南省以草牧业为核心的多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玛曲县作为黄河源区重要的水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其天然草原对涵养水源、保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确保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摸清玛曲县草原资源现状,将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决策树分类等方法对玛曲县天然草原的分布、分类和面积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玛曲县有低地草甸、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4个草原类,总草原总面积93.13万hm2,其中高寒和低地草甸分别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2.37%和11.62%,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仅占4.23%和1.78%;各乡镇分类草原面积均以高寒草甸所占比例最大,其中阿万仓镇、木西合乡、欧拉镇和欧拉秀玛乡高寒草甸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尼玛镇、阿孜站和西科河羊场占比在80%以上,仅齐哈玛镇占比在50%以下(47.02%);低地草甸占比较大的乡镇有曼日玛镇(40.68%)、齐哈玛镇(26.21%)、采日玛镇(24.30%)和河曲马场(30.84%)。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对互助县的草地鼠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浅山干旱丘陵草坡和半浅半脑的灌丛草甸、高山草甸草地鼠害密度均达到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14.
屈海林 《青海草业》2008,17(2):37-39
湟源县草地面积85185.1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45%,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较多,农业生产秸秆来源广泛,但由于利用不当,造成了草地严重破坏和秸秆的浪费,如何合理利用草地,秸秆资源,遏制草地退化,是促进该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袁青杉 《青海草业》2012,21(1):46-49
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验证研究循化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循化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奇台县草地资源及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县草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牲畜增长过快,草地退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众多引起草地畜牧业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中,超载放牧是造成草地等级降低、农牧业矛盾加大、蝗虫鼠害严重的主导因素。针对该县草地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青山 《草业科学》2003,20(1):32-35
从分析泽库县草地畜牧业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入手,提出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综合治理退化草地,缓解畜草矛盾;加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畜产品产出能力;加快草地基地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强化草地监理执法工作,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