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我走访了几家蜂场,越冬群势偏弱,有的甚至难以越冬.主要原因是秋繁前治螨治不彻底,繁殖越冬蜂不利所致.下面谈谈我在秋繁前防治蜂螨的几点做法,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04,55(2):20-20
当前,市场出售的部分治蜂螨药,杀螨效果不理想,大小蜂螨产生抗药性,治螨不落螨,使蜂螨寄生率直线上升,夏末秋初达到高峰,对培育越冬蜂危害最大.去年,我地有两家蜂场遭受螨害,无翅幼蜂到处可见,过冬时,一家60群蜂合并为17群,另一家25群蜂只剩12群.  相似文献   

3.
金传忠 《蜜蜂杂志》2006,26(9):13-13
下面几个误区是笔者二十几年来教训的总结,今借《蜜蜂杂志》一角介绍给同行们,特别是初学养蜂的蜂友,应引以为戒。误区一:春繁及菜花后期已治过螨,并常挂“螨扑”,因此秋繁前治不治螨无大碍。这种做法的结果是8月份大、小蜂螨繁殖嚣张,9月份爬蜂遍地;原群已有7~8脾蜂,秋繁后只剩下不足3脾,蜂螨严重的蜂群则会“全军覆没”。其原因是没有掌握蜂螨的消长规律。必须在秋繁开始前用2个厂家或2种不同的杀螨药水剂每3天1次狠杀,力争将螨害控制在最低危害程度。误区二:秋繁脾多、子多,蜂群就壮。在常年蜂群管理工作中,定要饲养强群,做到蜂多于脾,…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如何对待螨患的问题上,作一个综合性的介绍,供广大同行参考。一、抑制蜂螨法在平时,若发现蜂群有少量的寄螨时,为抑制蜂螨的暴发,可用合适的治螨药物,隔四天治一次,四次为一疗程。让刚出房的新蜂进行一次治螨的机会,使蜂螨在未潜入巢内大幼虫之前被击杀。另外,利用蜂螨喜欢潜入雄蜂房内产卵的习性,割除雄蜂封盖蛹,也能控制蜂螨的繁衍。二、切断蜂螨生活史1.分区治螨。将蜂群分隔成两区,有王无封盖子区先行治螨,无王封盖子区待新蜂出房后再治螨。2.调离法。将本群封盖子调往交尾群或其它集群,然后再治螨。3.幽王断子法。每年在越冬前和度夏前利用外界粉源枯竭,巢内子脾锐减的机会,或在大流蜜期,幽禁产卵蜂王一段时间,待  相似文献   

5.
马玉森 《中国蜂业》2003,54(5):23-23
初养蜂时 ,治螨不得法 ,蜂群采蜜量不多且群势很难壮大 ,慢慢体会到治好螨的重要性。翻阅养蜂书得知断子治螨效果好 ,便制作了一些铁纱王笼试验扣王治螨 ,扣王治螨放到哪个时段好是个关键。通过几年的实践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蜜粉源状况将秋繁期确定下来。第一扣王期从 8月 4日至 9月 4日 ,秋繁前放王 ,待新蜂出尽连治 2次 ,如有落螨的蜂群做出记号再治一次。第二扣王期从秋繁止日 1 0月 4日至 1 1月 1 5日 ,寒流到来之前放王 ,待新蜂出尽连治 2次 ,如有蜂群落螨做出记号再治一次。这样全场同时治螨可减少蜂螨的传播机会 ,增强治螨效果。每…  相似文献   

6.
1999年,大小蜂螨几乎在江淮各地蜂场暴发,致使一些蜂场爬蜂遍地,群势减弱,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治螨方法大多长期依靠挂“螨扑”等来治螨,以致蜂螨对“螨扑”产生了抗药性,治螨效果下降。二是有些蜂友放松了对蜂螨危害的警惕性,对大小蜂螨的综合防治措施不力,加之近些年长期大量生产王浆,不断子,给蜂螨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本人采取以下“四期”治螨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1.越冬前治螨秋末,为了保证越冬蜂安全越冬,降低死亡率,关王断子以后,趁巢内断子,蜂螨全部暴…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鲁西平阴地区养蜂连年歉收。2004年春,榆、柳、油菜、梧桐、桃、李、杏、苹果等多种早期蜜粉源植物相继开花,且花多花好,蜜粉丰富,多数蜂群3月底至4月初就上了继箱,相继脱粉取蜜。养蜂人喜笑颜开。可丁蜂友等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去年未治螨就秋繁了,尽管群均奖饲白糖15kg,可是群势就是壮不起来。当查明是螨害所致后,虽然越冬前也治过螨,但培育出的越冬蜂体质虚弱,不少个体过不了严冬。20多群蜂,到了春天合并成3群蜂还壮不起来。我地一般是在秋繁前治螨,有2种治螨方法,一是断子,8月初扣王10多天,待封盖子羽化完后,蜂螨全都暴露出…  相似文献   

8.
我养意蜂30多年,可以说和蜂螨斗争了30多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年四季治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为了减少药物污染,提高蜂产品质量,改为秋末冬初集中治螨.现已形成规律:春季螨害不显眼,夏季蜂螨暗发展,伤残幼蜂天天增,不久就成大灾难,秋冬治螨难彻底,来年又是一循环.然而,早春治螨因气温低,损失大,难以操作.我的一位蜂友饲养40多群意蜂,因蜂螨大爆发,于1997年秋末蜂群全部垮掉,一群不剩.多年来,我千方百计地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将蜂螨控制住,都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9.
1963年,我用5群蜂(11框),作为试验蜂群。在江西省进行了综合防治蜂螨的试验。根据勤俭办事业的精神,采用科研结合生产的作法。进行了对蜂螨生活习性和消长规律的初步观察,分蜂结合治螨,抽出封盖子脾突击治螨的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观察和生产实践,对综合防治蜂螨取得了一些经验;并使蜜蜂繁殖增长到21群(34框),蜂数增加2倍,取商品蜜455斤。现就几点作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适时巧治螨     
张建国 《蜜蜂杂志》2006,26(5):29-29
当蜂螨危害严重时,蜂子发育受到危害,蜜蜂卷翅瘦弱甚至死亡,爬蜂满地,群势急剧下降,采集力降低,甚至绝产,封盖子顶部有孔,蜂子虫蛹死亡腐烂,全群覆没。由于蜂螨繁殖力强,在蜂盖子封盖前几个小时潜入蜂子巢房寄生,所以很难根治,十分棘手。但若治螨有方,抓住关键时机,会收到较好的治螨效果。养蜂能手张百让同志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治螨经验,很值得总结借鉴。1断子期治螨早春放王开始繁蜂前几天,选择晴朗无风温暖的中午,用灭螨2号或灭螨6号按说明书要求对水制成药液装入喷雾器内,每隔2日喷脾治螨1次,共喷药液2次。因越冬…  相似文献   

11.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6):46-46
如何确定防治瓦螨的临界值Delaplane和Hood (1999)确定 :在美国东南部地区 ,群势为 2万只蜂左右的蜂群 ,有螨的水平为 3 172~ 42 68只 ,每晚自然落螨为 5 9~ 187只 (用粘胶板 )。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秋季 (8月~ 9月 )治螨的临界值 ,此时螨的水平 (蜜蜂能抗御 )尚未对蜂群造成危害 ,在垮蜂前找到治螨的临界值。1998年 ,用氟胺氰菊酯测定蜂群总落螨数 ,有 9群蜂超过 3 0 0 0只作为临界值 ,而有 5群蜂未超过 3 0 0 0只 ;9月是秋季自然落螨的高峰期 ,有 5群蜂螨数低于3 0 0 0只 ,每日落螨数为 43只。 1999年 15群蜂螨数接近…  相似文献   

12.
刘诚 《中国蜂业》2003,54(1):22-22
许多蜂友都在春繁前治螨 ,我认为这时期治螨不妥。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以后 ,体质弱 ,抵抗力下降。春繁前治螨蜂群极易受到肉眼感觉不到的危害 ,喷药时稍微过重 ,就会使蜂群中毒死亡。由于箱内有螨药味 ,一部分蜂不愿返巢而冻死在外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自 1999年至 2 0 0 1年 ,连续 3年进行了对比试验 ,方法是一半蜂群春繁时治螨 ,一半春繁直接包装 ,不治螨。试验结果发现 ,不治螨的蜂比治螨的蜂群新老交替要快 ,老蜂死亡率也低。刺槐花前期不会受到蜂螨的危害。2 0 0 1年 ,我采取秋季狠治蜂螨 3~ 5次 ,使蜂螨寄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春季…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7月以后 ,由于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大部分蜂群都自然停产。我趁蜂群断子之机 ,于 7月 2 5日下午用“杀螨一号”对 5个大螨危害较严重的蜂群进行治螨 ,按说明书的要求 5 0 0克水兑 1支药剂。用药后发现 ,除 2 6号群外 ,其它 4群箱前出现大量爬蜂。令我不解的是 ,尽管伤蜂不少 ,却很少见到落螨。在这之前 ,有不少蜂友谈到过这种现象 ,他们说 :买到的蜂药只伤蜂 ,却治不落蜂螨。当时我一直认为这是用药量过大 ,且箱内蜂螨少的原因。我养蜂多年 ,还是第一次发现杀螨剂只伤蜂不落螨。起初我认为是治螨药有问题 ,后来对用药的 5群蜂观察…  相似文献   

14.
黄继松 《蜜蜂杂志》2013,33(6):13-13
夏秋季节是蜂螨高发期,怎样彻底治螨而不伤蜂,做到治螨、生产两不误.笔者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 连续生产雄蜂蛹.笔者每年都连续生产雄蜂蛹,由于收割雄蜂蛹时割掉部分蜂螨,上半年蜂螨不会对蜂群造成大的危害. 7~8月气温高,蜂螨急剧上升.此时要狠治蜂螨,但又不能停止王浆及雄蜂蛹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有一年,我饲养有60多群蜂,当时患病体弱,靠我一个人给全场治一遍蜂螨需要3~4天,每天都要倒弃一些没喷完的药液(外勤蜂出巢采集时应停止治螨),而且在治螨时感觉身体较劳累.  相似文献   

16.
周婷 《中国蜂业》2002,53(1):42-42
美国中北部地区大蜂螨寄生水平对越冬蜂群的影响1 987年美国首次发现大蜂螨。养蜂者面临用杀螨剂治螨或让蜂群垮掉。在美国中北部养蜂者没有一种可靠的科学依据来确定何时治螨。我们于 1 999年冬对内布拉斯加越冬蜂群检测大蜂螨寄生水平对其影响。 1 999年 2月对内布拉斯加州米德湖附近的 6 5群蜂分别取样 ,根据大蜂螨感染水平将这些蜂群分成 4个组 ;4月份 ,计算出每平方英寸的幼虫数、每框的成蜂数以及幼虫脾的数量。当每只蜂体的大蜂螨数量不超过 0 2只时 ,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 ;当每只蜂体的螨数超过 0 2只时 ,指标明显降低。这项工作是…  相似文献   

17.
治螨不当谈     
近几年来,我发现不少蜂友因治螨不当而引发不少问题,从而出现轻者蜂群群势变弱,重者垮场的现象,就此我谈几点看法。1对螨害的轻视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深入地研究蜂螨(主要是小蜂螨)的越冬方式。即使隔离再好的蜂场,无论怎么治螨,蜂螨都不能根除,第二年又会复发。同时,蜂螨往往也是很多病毒、细菌的携带者。因此螨害不是简单的寄生危害。2擅自加大用药量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蜂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厂家在生产时就了解这一点,因此在说明书中就标明了用药量,有些蜂友在治螨时擅自成倍或几倍地加大用药量,而最终结果是螨治得差不多了,但蜂也治没…  相似文献   

18.
一、雄蜂诱螨操作方法 根据蜂螨喜欢寄生于雄蜂蛹的特性,每群蜂准备2张雄蜂脾引诱蜂螨.操作方法: 1.越冬蜂包装前诱螨 蜂群子脾基本出尽准备放王前,视群势加入1~2张雄蜂脾,连续几个晚上用温热糖水饲喂,让蜜压子圈,使蜂团升温散团,蜂王开始发肚时放王,待放王第2~3天快速检查产卵情况,把产上卵的雄蜂脾留在原位.  相似文献   

19.
<正>小蜂螨和大蜂螨均寄生于蜜蜂蜂体。大蜂螨在蜂群较为常见,寄生率低时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小蜂螨虽不是每年都发生,若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蜂群损失严重。2012年我地小蜂螨危害严重,我的蜂群也受到小蜂螨危害。发现残翅蜂时,我意识到有螨害,随后进行查脾,喷水剂治螨药,挂螨扑,均未见落螨,想起闻喜蜂药厂寄来的试用药,投至巢箱1.5小时,在巢门口的容器内发现1只大螨和1只小螨,小螨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见。我立即用治小螨的药物进行防治,结果两群蜂损失严重,其他蜂群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20.
治螨体会谈     
养蜂生产中 ,对蜂群危害严重的螨害主要是大蜂螨。蜂螨在若虫期 (若螨 )利用螯肢的 2个齿刺吸蜂蛹的血淋巴 ,导致蜂蛹死亡或者出房的幼蜂翅足残缺 ,失去生存能力。成螨附着在蜜蜂身上吸吮其体液。笔者曾观察过蜂螨在蜜蜂身上爬行 ,蜜蜂力图将其甩掉而做一些徒劳的抖动动作。通过蜜蜂进出巢房和相互之间接触 ,蜂螨很容易变换寄主 ,从这一只蜜蜂身上转移到另一只蜜蜂身上 ;或从这一群蜂转移到另一群蜂。我以前有过许多治螨的教训和经验 ,现简要总结如下 :1 .使用好杀螨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最好是几种药物交叉使用 ,这样可有效地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