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对生长高度分别为50~100 cm、100~150 cm、150~200 cm、200~250 cm的巨菌草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单宁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的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含量则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1)。150~200 cm和200~250 cm巨菌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50~100 cm和100~150 cm巨菌草(P0.05)。不同生长高度的巨菌草钙、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巨菌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以50~100 cm巨菌草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高度巨菌草(P 0.01);50~100 cm巨菌草的(甜味氨基酸+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值最高。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值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单宁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巨菌草与其他地区巨菌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不同。单胃动物宜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下的巨菌草,反刍动物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上的巨菌草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利用乌蒙山区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对17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开展了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生育期为194~226 d,出苗-拔节期时长超过生育期50%;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多数高于10%,产量(28.42%)和有效分蘖(30.52%)最高。不同品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33%~10.13%和25.32%~30.15%;中性洗涤纤维(Neur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为50.51%~57.58%,品种差异不显著;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为106.57~133.83,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永久444’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爱沃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P<0.05),生育期与CP正相关(P<0.05);铃铛数、NDF、有效分...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巨菌草与不同比例无糠壳高粱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变化。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水平(20%、40%、60%)的无糠壳高粱白酒糟处理组,青贮30 d后分析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酒糟添加处理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的酒糟处理组的pH值最低,与40%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40%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最高。添加酒糟的各处理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青贮前相比,40%的酒糟处理组的干物质、粗蛋白损失相对最少,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下降比例最多。研究表明,40%的无糠壳高粱白酒糟与巨菌草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组分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选用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进行刈割,研究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牧2号苜蓿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几个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P0.05);牧草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牧草在盛花期的N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随着生育期由营养期延迟至结荚期,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5个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相对饲用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牧草现蕾期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时期,新牧2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巨菌草粉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在鹅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分析了刈割高度为50~100 cm巨菌草制备的草粉营养成分,以及巨菌草粉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360只20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处理1(对照组)、2、3、4、5、6的饲粮分别添加0、5%、10%、15%、20%、25%的巨菌草粉,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鹅,采用全收粪法测定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1)巨菌草粉的DM为90.11%,GE为15.33 MJ/kg,CP、EE、CF、ADL、NDF、Ca、TP分别为10.90%、1.09%、36.53%、29.83%、52.85%、0.45%、0.29%,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78,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0.44,甜鲜味氨基酸是苦味氨基酸的2.21倍。(2)处理3、4的ADG显著高于处理1、2、5、6(P0.05)。添加巨菌草粉的处理组ADFI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饲粮GE和EE的表观消化率随巨菌草粉的比例增加而降低,处理2、3、4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处理3、4的CF、NDF、T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处理1、5、6(P0.05),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处理1、2、6(P0.05)。研究表明,巨菌草对于鹅是一种纤维含量高、蛋白质质量及适口性较好的牧草,20~50日龄四川白鹅饲粮中添加10%、15%的巨菌草粉可改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有机肥对黑麦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邦德品种的多花黑麦草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有机肥施肥水平,即750 (1组)、1 000 (2组)、1 250 (3组)、1 500 kg/hm2(4组),探讨施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肥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株高、鲜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黑麦草第一茬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第三茬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青贮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黑麦草青贮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且试验3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试...  相似文献   

8.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设置2个不同覆土厚度处理,对岩石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覆土厚度1cm时,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覆土0.5cm和覆土0cm时的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覆土厚度1cm时,岩石在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品质方面也表现较好。综合评价膜上穴播苜蓿最适宜的覆土厚度为1cm。  相似文献   

9.
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在植物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从巨菌草根部筛选的优良内生固氮菌株制作菌草固氮菌肥,并进行田间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不施肥(空白对照,CK0),灭菌的菌草固氮菌肥(基质对照,CK1),全量化肥(FHF),菌草固氮菌肥(T1),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T2)共5个处理,研究其对巨菌草生长、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只施菌草固氮菌肥和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巨菌草生长,提高其产量,改善巨菌草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只施化肥相比,只施菌草固氮菌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巨菌草产量、粗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而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处理下,巨菌草叶片数、分蘖数、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只施化肥处理,巨菌草产量、株高、粗脂肪含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只施化肥高但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低于只施化肥处理。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菌草固氮菌肥(化肥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在稳定巨菌草产量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生长,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适宜鲁北地区燕麦饲草种植的播期和播种量,试验以“贝勒”(Baler)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期和播种量2个因子,播期设早期(2021年3月11日)、中期(2021年3月22日)和晚期(2021年4月1日)三个水平,播种量设75,150,225 kg/hm2三个水平,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各处理植株生长指标、饲草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枝条数、茎叶(包括穗)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对枝条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NDF、ADF含量及RFV影响不显著(P>0.05);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枝条数、NDF含量和RFV有显著影响(P<0.05),对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AD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当播种量相同时,燕麦饲草的株高、干草产量、CP含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常规饲料分析方法测定芦苇、构树和盐肤木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饲用价值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芦苇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构树的粗灰分(Ash)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盐肤木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总能(G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2)芦苇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显著低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构树的DMI和RFV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而对于可消化干物质(DDM),构树与芦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并均显著高于盐肤木(P0.05);盐肤木的OMD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研究为芦苇、构树以及盐肤木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合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共设2个处理组,试验组:菌草+400 g/t复合酶制剂;对照组:菌草。结果表明:(1)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丁酸和氨态氮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明显改善菌草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设置青贮玉米(Zea mays)单播(Z)、青贮玉米–秣食豆(Glycine max)混播(ZG)和青贮玉米–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 (ZD) 3个种植方式,每个方式下设置 6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ZG和ZD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 < 0.05)高于Z,鲜草产量较Z分别增加19.1%和16.4%,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2.7%和9.0%。同一种植方式下,后期轻度亏水(I4)、前期轻度亏水(I5)和充分灌溉处理(I6)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 < 0.05)高于重度亏水(I1),平均鲜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9.1%、45.9%和46.6%,平均干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5.8%、44.2%和43.8%。2) 混播处理较单播提高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且ZG较Z显著(P < 0.05)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I5的平均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RFV显著(P < 0.05)高于I1,6种灌溉模式中I5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最高。3) ZG和ZD较Z显著提高(P < 0.05)水分利用效率(WUE)。I5和I6的收获期土壤贮水量和蒸散量显著(P < 0.05)高于I1,且I5的WUE显著(P < 0.05)高于I4和I6。所有处理中ZG-I5的WUE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的产量最高,并且鲜干草产量仅次于ZG-I6,该处理是适宜河西地区青饲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凋萎和添加剂(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凋萎(W)组、凋萎+绿汁发酵液(WP)组、凋萎+纤维素酶(WC)组、凋萎+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WPC)组,青贮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各组p H均小于4.0,对照组p H显著低于W组(P<0.05),WPC组p H最低;WPC组乳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W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均未检出丁酸;对照组的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WPC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V-Score评分表明各组青贮品质良好,对照组评分最低(83.45),W、WP和WPC组评分较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高于95)。3)WPC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饲料相对值(RFV)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王草可以直接青贮但营养价值较低,凋萎后添加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能改善王草青贮品质并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丹麦440、青海444、青燕1号、青引1号在新疆塔城、石河子地区的生长状况,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株高、干草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及相对饲喂价值(RFV)等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在不同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地区丹麦440干草产量最高,为12.25 t/hm~2,与塔城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为7.91 t/hm~2,除丹麦440外,与石河子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青引1号株高在塔城和石河子地区均为最高。塔城地区青海444 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CP含量最高,为9.88%,与青海444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CP含量最高,为11.68%,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海444 NDF、ADF含量显著低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5.02%、22.30%;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为46.27%;丹麦440 ADF含量最低,为20.99%,除青引1号外,与本地区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WSC含量、Ash含量最高,分别为11.03%、7.08%,除丹麦440外,与其他2个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WSC含量、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1.04%、4.64%(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为6.07%。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Ash含量最高,为7.87%,与丹麦440差异显著(P0.05)。说明塔城地区适合种植青海444,石河子地区适合种植丹麦440。  相似文献   

16.
晋北农牧交错区引进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晋北农牧交错区栽培的燕麦品种,对13个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叶茎比、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以及饲用价值等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及其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太阳神的株高最高,为133.61 cm,而梦龙的株高最低,仅92.02 cm,差异极显著(P<0.01)。牧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0511.98 kg/hm2,与牧乐思、太阳神及科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牧王和牧乐思的叶茎比较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0.31和0.28。各个燕麦品种的DM、CP、EE、NDF、ADF和Ash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3.37%~95.29%、11.03%~12.81%、2.78%~4.45%、55.51%~65.20%、26.14%~34.39%和5.70%~7.13%。美达及贝勒的饲料相对值(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牧王、牧乐思及太阳神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饲用苎麻青贮特性及其青贮前后营养成分与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切碎长度对饲用苎麻青贮特性的影响,试验将饲用苎麻分别切碎1、2和3 cm3种长度后青贮60 d,然后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与实验室分析,并与饲用苎麻青贮前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和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1级优等,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2级尚好。2)1、2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及乙酸、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p H显著低于1和3 cm组(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和3 cm组(P0.05)。3)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3 cm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1和3 cm组的总能显著高于2 cm组和青贮前的饲用苎麻组(P0.05)。4)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1 cm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为最低,显著低于2 cm组(P0.05)。综合分析,2 cm切碎长度饲用苎麻青贮的发酵效果、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较佳,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草产量显著大于20、24和12kg·hm-2(P0.05)。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时,初花期苜蓿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分别为21.89%、3.59%、33.69%、30.98%、1.34%、0.11%,其粗蛋白含量和年干草产量(32 841.7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给宁夏黄灌区选择优良的专用型青贮玉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宁夏黄灌区对引进的5个国外品种(CLO131、CLO132、CLO133、CLO134和CLO135)和1个本地品种(金刚青贮50)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引进品种能在宁夏黄灌区正常生长,无大面积病虫害发生。2)品种间株高差异显著(P<0.05),所有引进品种株高低于对照品种(300.3cm),CLO132株高最高,为291.7cm,CLO133株高最低,为254.3cm。对照品种产量为5786.6kg·hm^-2,高于所有引进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3)品种间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CLO135粗蛋白含量最高,为9.23%;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33.43%,CLO132、CLO134和CLO13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30%;引进品种CLO135淀粉含量最高为43.11%;对照品种与引进品种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钙含量差异显著(P<0.05),对照品种钙含量为0.44%高于引进品种。4)品种间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CLO13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高,分别为89.08%和58.17%。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宁夏黄灌区种植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顺序为CLO135>CLO134>CLO131>CLO132>CLO133>CK,CLO135作为专用型青贮玉米在宁夏黄灌区进行推广具有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添加水平乐斯福酵母和纤维素酶对巨菌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将两种添加剂分别设置4个添加水平:0、0.25%、0.50%和0.75%。室温保存30 d,进行青贮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添加乐斯福酵母感官测评以0.75%添加水平为优良,添加纤维素酶感官测评均为优良,其中以0.50%添加水平相对较好。添加0.75%乐斯福酵母的巨菌草青贮DM,CP,挥发性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DF含量以及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此同时,添加0.50%纤维素酶的巨菌草青贮中,DM、CP、乙酸以及总V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F含量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巨菌草青贮中添加乐斯福酵母和纤维素酶均能提高巨菌草的青贮品质,其中乐斯福酵母以0.75%添加水平效果相对较好,纤维素酶以0.50%添加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