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就是群体的单位。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一群蜜蜂快速分为两群或多群,从而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现特介绍几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养蜂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铁岭市玉宝蜂场范广学,饲养蜜蜂100多群。2001年冬,范广学将100群蜂租给开原县三家子乡草莓大棚户为草莓授粉,每群蜂租金200元,收入1万余元。北方的冬季寒冷,蜂群需备足饲料蜂蜜,搬入室内或地  相似文献   

3.
目前,云南省乃至全国兴起蜜蜂产业脱贫高潮,各地充分利用蜜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不占耕地、不用粮食等优势,发动和指导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绝大多数是中蜂养殖),依托区域资源,因地制宜,把小蜜蜂列入各县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虽然各地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对后期蜜蜂养殖的巩固和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散养或是集中养殖,由于缺乏养殖技术,扶贫蜜蜂饲养一年后,多数蜂场不但养殖蜂群数量急剧下降,蜂群群势也较差,这对扶贫产业的提升和贫困户产业的延续极为不利。本人根据对罗平30余个扶贫养蜂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和工作经验,现就罗平蜂产业扶贫推进情况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扶贫蜜蜂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长白山北坡西方蜜蜂种群分布情况。[方法]对西方蜜蜂在长白山北坡的饲养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长白山的分布、饲养规模、生产性蜂种的类型及生产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西蜂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西方蜜蜂种群在长白山海拔550~1 100 m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各交通要道上。2014—2016年,西方蜜蜂种群共分布4 928群,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在调查的3条公路上分布西方蜜蜂蜂场41个,种群1 930群。定地蜂场仅占调查总蜂场数的12.2%,生产类型主要为蜜型和蜜浆双混型,蜂场规模以中小型居多,蜂蜜产量40~50 kg/群的蜂场为13个,其蜂群数占调查总群数的49.3%。[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重视、支持和广大蜂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我国已有蜜蜂760余万群,占世界蜜蜂饲养量约6000万群的1/10,年产蜂蜜约20万吨,王浆近2000余吨,出口蜂蜜6万吨左右,王浆约600吨,均居世界首位。蜂群数是建国初50万群的14倍,蜂蜜比解放初的8000吨增加了约25倍,蜂王浆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名列世界首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养蜂大国。河南省是中国的主要商品蜜基地之一,从早春到晚秋都有蜜源植物开花流蜜。目前河南省饲养蜜蜂约40万箱,居全国第四,每年生产商品蜜蜂2万吨,蜂王浆约200吨,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蜂业的科技进步相关,尤其是一直接饲养蜂群并生产蜂产品的蜂群饲养管理的科技进步相关,本文仅就河南省蜂业蜂群饲养管理的科技进步作一粗浅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放蜂场地选择、过箱、蜂群摆放、防止异味接触、蜂群管理、越冬管理、产地环境保护等7个方面总结了中华蜜蜂无公害饲养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蜂(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之一,它属于东方蜜蜂种的一个品系,也是世界蜜蜂四大蜂种之一。目前,在全国650万蜂群中,中蜂占350万群以上。 江苏省常熟、太仓、吴县、宜兴等地,自古就有野生蜂种存在。1940年前后,海门、泰县一带都养有中蜂,后来又从江西宜春、浙江金华等地引进。蜂农大都采用活框蜂箱饲养。目前,中蜂在江苏分布的范围仍较广,东部的启东、海门,最北面的赣榆,西部的盱眙,南部的吴县、宜兴等地均有分布。但半数以上集中在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和苏南的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分析3个蜂场共48群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越冬前与越冬后的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中1个蜂场8群蜜蜂越冬期间病毒感染情况的变化,探究与越冬期蜜蜂健康紧密相关的病毒种类。结果表明,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和以色列蜜蜂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在越冬意蜂群中感染率很高。与越冬后正常蜂群相比,濒临死亡蜂群的IAPV基因组拷贝数极显著提高,达到了1×10~9左右;出现蜂群死亡的蜂场在越冬期间,蜂群DWV基因组拷贝数呈下降趋势,IAPV基因组拷贝数呈上升趋势。以上结果表明,IAPV是影响越冬期意蜂健康的最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具有有三千多年的养蜂历史。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饲养中蜂的专业户。解放后,我国养蜂生产蓬勃发展。现蜂群数量达到600万群,其中意蜂约占2/3,中蜂约占1/3,此外尚有少量卡尼鄂拉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现年产蜂蜜10万吨;王浆300余吨。就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国家,以年产蜜10万吨行,全国每人平均只有100克,这远不能满足医药、食品、轻工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虽是养蜂古国,但今天在养蜂科学技术某些领域还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中意蜂混合饲养对意蜂蜂螨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4群群势相当的意大利蜂群(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测定其蜂螨寄生率.然后在其中两群蜂中各加入一块带封盖子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巢脾,使中意蜂合群饲养,30 d后再次测定4群蜂的蜂螨寄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中蜂子脾的两群蜂的蜂螨寄生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下降.这说明往意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脾,可以提高意蜂蜂群的抗螨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经济昆虫和授粉昆虫。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仍未形成较为合适的标准蜂箱。本研究评估了一种中蜂多层活框蜂箱对中蜂繁殖性能和抗巢虫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湿度计比较分析了多层活框蜂箱和朗氏标准蜂箱的保温保湿效果,同时比较了两种蜂箱对蜂群繁殖力和抗巢虫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了两种蜂箱饲养的初生工蜂两个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多层活框蜂箱饲养的蜂群繁殖能力优于朗氏标准箱饲养蜂群,保温和保湿效果均优于朗氏标准箱;多层活框蜂箱的白头蛹数和含巢虫卵的巢房数均显著低于朗氏标准箱,且未测得巢虫成虫。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多层活框蜂箱饲养的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朗氏标准箱饲养的蜜蜂。另一个抗氧化相关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4(GST4)则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表明多层活框蜂箱比朗氏标准箱更利于中蜂生存与繁殖,并可提高蜂群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巢虫性能。  相似文献   

12.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13.
匡邦郁 《云南农业》2001,(11):19-19
窜到别的蜂群内盗窃贮蜜的飞翔蜂称为盗蜂.多由外界蜜源缺乏,或管理不当时引起.盗蜂一般发生在相邻蜂群之间,有时也发生在两个相邻蜂场,中蜂和意蜂之间也常会起盗,强群易盗弱群;有时也会发生整个蜂场各蜂群互盗.盗蜂攻击的蜂群,首先是防卫能力差的弱群、病群、失王群和交尾群.如不及时制止,盗者与被盗者相互撕咬,工蜂死亡严重,会导致全群覆灭和传播疾病.因此,防止盗蜂是蜂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养蜂投资少,技术易学,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专业经营,也可业余饲养,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一、办蜂场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蜜粉源。安源植物是养蜂最主要的条件。首先要求蜂场5公里范围内1年中要有1种以上、面积较大的主要蜜源植物,辅助蜜源(即零散杂花)也应较多,使蜜蜂在春季、夏季、秋季有花可采,不需大量饲喂。如果本地只有辅助蜜源而没有主要安源,蜂场通过转地,可采集到主要蜜源,这样的地方,也可以养蜂或办蜂场。2.应准备的蜂具。养蜂生产多是手工操作。用具有蜂箱、摇蜜机、割蜜刀、起刮刀、蜂帽、蜂帚、巢框、巢础、移虫针、脱粉片、取浆笔等。3.掌握养蜂技术。养蜂是技术性较强的副业生产,应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积累一些既不违背蜜蜂生活习性,又能与当地条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二、蜂群的选购与蜂场规模1.确定和引进蜂种。选择饲养蜂种要“因地制宜”。气候严寒的地区,宜饲养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种,如喀蜂、东北黑蜂或以它们为母本的杂交蜂。长江以南地区,宜饲养耐热、越夏性能良好的蜂种,如意大利峰或以意蜂为母本的杂交蜂种。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滇南中蜂的周年状况及气候的相关性,探明各压力因素间与蜜蜂群势的联系,为滇南中蜂保种提供依据,于2018年1—12月每隔15 d用测子框测定90群蜜蜂群势,并以气候仪观察气象变化,分析蜜蜂的幼虫数、蛹数、工蜂量与蜜粉存储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危及蜜蜂健康的各类潜在因素。结果表明:蜂群在冬、春季增殖激烈,全年中群势呈波澜起伏状;全年气候表现为冬春季降雨量少,温度波动较大,夏秋季节炎热湿润;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是构成蜂群变化的最主要的成分(a=0.977);蜂群内部蜜粉存储量与工蜂量(r=0.580)及卵/幼虫量(r=0.386)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温度(r=-0.248)呈显著的负相关。在周年变化中,滇南中蜂群势受蜂群外部因素和蜂群内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具有季节性,内部因素由蜂群管理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6.
蜜蜂授粉技术最近几年才被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应用在生产中,当蜂群的主要任务由采蜜转变为授粉时,管理技术也要相应改变.本文重点介绍授粉过程中蜂群的管理技术. 大田授粉一般都和养蜂生产结合在一块,由养蜂人员根据农业授粉业务的实际需要具体操作,蜂群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蜂箱的排列 执行授粉任务的蜂场,蜂群排列方式应考虑蜜蜂飞行半径、风向以及互相传粉的因素.一般采用小组(6群)散放,不宜一个蜂场放在一起,也不宜采用单群排列.采用前一种方式,离蜂箱较远的作物授粉不充分,蜂箱附近蜜蜂则过剩.采用单群排列方式,一是管理不便,二是蜜蜂飞行范围受局限,不利于异花授粉.  相似文献   

17.
庞双玲 《农技服务》2009,26(1):101-102
进行了西峡县城区5个不同地点的养蜂试验。结果表明:意蜂从群均蜂量3 kg降低至1.92 kg,减少了1.08 kg,全年未得蜜量,已失去饲养价值;中蜂从群均蜂量1.5 kg降低至1.09 kg,净损0.41 kg,有的蜂群夏秋逃亡,蜜量仅为0.68 kg,饲养价值不大。因此,该县城区除西侧可适当养蜂外,其他地区不适宜养蜂,这主要是受水源、空气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贵州省蜂业发展现状,合理配置蜂业资源,促进全省蜂业健康发展,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及关键人物访谈等渠道,对贵州省蜜蜂生产、蜜源植物储量、蜜蜂授粉、从业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广泛调研。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贵州省蜂业发展迅猛,5年内蜂群由30万群扩增为58万群,其中中蜂51万群(占比87.9%),种蜂群2.5万群(占比4.31%);蜂业从业人员由8000人增加到4.1万人;2019年全省年产蜂蜜2500t。针对现阶段贵州蜂业存在引种混乱、病害严重、蜂群产量低、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明确提出贵州蜂业发展各关键环节工作重点:立足地方优势资源,科学配置蜂群,开发名、特、优、稀蜂产品,是贵州立足蜂业的根本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蜂业生产和销售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是解决贵州蜂业技术与人才缺乏的关键;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完善相关项目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养蜂扶贫项目成效,是贵州蜂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1.蜂种退化的主要原因①杂交性退化。饲养蜜蜂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下空中杂交,或蜂王与本品种雄蜂随意交配,杂交繁殖的后代就会引起蜂种的退化。②近亲繁殖性退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蜂场均属小型蜂场,在使用蜂王中往往习惯采用自繁自育,致使全场蜂群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0.
青海蜂业     
<正>1历史回顾 青海养蜂业起步晚,历史短。经历了蜂群饲养量由少到多,由土法饲养中蜂到新法饲养西方蜜蜂,从饲养技术含量底到活框新技术引进,数量产量逐步提高的几个阶段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前,青海蜂农普遍土法饲养中蜂,自生自灭,技术含量低,产量少,品质差,而新法饲养西方蜜蜂基本上是空白。从1958年开始,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有效种植经济作物和自然蜜源,省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