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成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珠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的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梓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子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Le′v.) 已知有48种,除一种短循环型生活史的偃松鞘锈菌(C.pini-pumilae Azb.)外,其余均为长循环型生活史,夏孢子、冬孢子寄主涉及到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13个科,57个属。中国鞘锈菌只有9个种的寄主关系和生活史已明确,其余都未经过人工接种,锈孢子寄主关系及生活史未知。由于鞘锈菌对寄主选择不太严格,相近种的寄主又有重叠,使人们对鞘锈菌按形态定属名,按寄主定种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否完全合理产生了怀疑。我们认为确定鞘锈菌种,不仅要考虑孢子形态等特征,还要考虑不同地区鞘锈菌对寄主范围,从优选择和限定选择等多种情况,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鞘锈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扭转当今分类上的混乱局面,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鞘锈菌夏孢子表面超显微结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分布在小兴安岭的10种鞘锈菌的夏孢子表面超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鞘锈菌夏孢子的表面纹饰随寄主种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与寄主的地理分布无关,未发现同一寄主上的夏孢子有2种不同的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4.
垂柳锈病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垂柳(SalixbabylonicaL.)上发生严重。经接种试验结果和形态特征观察,该病是由鞘锈状栅锈菌(MelampsoracoleosporioidesDiet.)为害所致。病原菌的性孢子、锈孢子(0、Ⅰ)阶段发生在紫堇(CorydalisbungeanaTurcz.)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发生在垂柳上。首次发现紫堇是垂柳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采用25%粉锈宁800倍液对垂柳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用2.4—D丁酯1000倍液防治转主寄主紫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樟子松松叶锈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造林后苗木,幼树。用樟子松松针上的春孢子向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叶片上接种获得成功,用带有冬孢子堆的白头翁病叶挂在樟子松松针上接种,也获得阳性反应。因此鉴定在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松针锈病的病原菌为白头翁鞘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室内抑制春孢子萌发试验,以百菌清和DT杀菌剂效果最好。用五二扑和扑草净都能杀死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的地上部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掌握玉米锈病田间发生情况和病害症状特点,明确引起河西走廊玉米锈病发生的病原种类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玉米普通锈病。本文作者对病原形态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发现了一种介于夏孢子和冬孢子之间的新的孢子形态,即休眠夏孢子,并对夏孢子、休眠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7.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8.
云杉球果锈病菌属长循环型锈菌.春孢子、性袍子寄生在云彬球果鳞片上:夏抱子,冬孢子寄生在丰属的野樱桃叶上。以冬孢子和锈袍子分别在各自寄主上越冬。春袍子在10~25℃均能萌发.20℃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80%时停止葫发。春袍子葫发对营养也具选择性.在0.3%琼脂膜、PDA 野樱桃汁、野樱桃汁 葡萄糖 0.3%琼脂营养膜上均能萌发,为此.将四川西部云杉球果锈病菌鉴定为杉李盖痴锈菌。  相似文献   

9.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0.
菊科植物(Compsitae)在新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的有油料作物,常用的中草药,重要的早春牧草,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等,柄锈菌属(Puccinia)是菊科植物重要的病原真菌。作者1987~1988年采集并收集整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保存的自60年代起至今在全疆各地采集的菊科植物锈病标本共103份,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份标本的的夏孢子,冬孢子形态,参考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形态和寄主,分类鉴定出新疆菊科植物柄锈菌28个种,18个已知种,10个是全国新记录:Puccinia saussureae;P.artemisicola;P.cousiniae;P.sonchina;P.chondrillina;P.crepidis-sibiricae;P.artemisiae-norvegicae;P.peisisca;P.xanthii;P.cichorii。寄主植物隶属于菊科21个属,34个种,所有引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I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茶蔗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蔗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蔗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l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镰孢菌是土壤真菌中一类能引起植物和昆虫病害的病原,同时又是可利用的资源.掌握库尔勒地区土壤镰孢菌种类情况,对进一步了解和利用镰孢菌具有深远意义.[方法]运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到3株镰孢菌,采用形态学及其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同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确定分类地位,并分析比较了基于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分析的两种鉴定手段.[结果]3株菌分别鉴定为芳香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增殖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c).[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ITS rDNA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在对镰孢菌的鉴定中,只有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才能使镰孢菌的鉴定分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土白蚁(Odontotermes)是一类高等培菌白蚁、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作用、但其对农林作物尧堤 坝水库和木结构建筑构成严重危害、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分子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手段已逐 渐应用于白蚁研究中、由此推动了土白蚁属生物学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总结土白蚁属传统形态分类的不足、比较 分子生物技术白蚁分类鉴定中的优势、展示目前在土白蚁属分子分类的研究状况。追溯土白蚁属的起源、分析印度 与中国土白蚁属的关系、回顾大白蚁亚科的系统发育、详述土白蚁属系统发育、探讨土白蚁属与地白蚁属的分类地 位、归纳土白蚁属与共生真菌及其他共生物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旨在加深对全球土白蚁属的深刻理解、探究土白蚁 属分子研究的方向、展望新技术在土白蚁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到1991年,于黑龙江省勃力县通天一林场,通过人工接种和野外观察,孢子形态大小比较,参考有关研究文献,把引起红松针锈病病原的鞘锈菌,看做为由若干个寄生性不同的专化型组成的集成合种是较妥当的方案。按国际命名先后法规,用凤毛菊鞘锈菌作为集合种,分布在中国东北已明确了3个专化型:C.saussureae Thuemen f. sp. saussureae,C.saussureae Thue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镰孢菌(Fusarium)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筛选适合于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并以此序列分析山西省植物病原镰孢菌种群分布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从2013—2015年在山西省11市28县(区)采集分离的625株镰孢菌菌株中选取形态学清晰的菌株进行ITS、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联合分析,运用Sequenche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和校对,将测序结果与NCBI及FUSARIUM-ID数据库中所有已公布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合下载概念清晰或标准种序列,运用Clustal X和Gel Doc软件进行序列对齐和编辑,运用MEGA、Excel、DNAstar和Taxon Gap软件分析镰孢菌种内种间遗传变异情况,从ITS、EF-1α和β-tubulin中筛选适合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并以此序列分析山西省镰孢菌的种群分布特点等。【结果】在3个候选基因序列中,EF-1α基因序列是最适用于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其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24倍,种内差异小于种间差异的种的数量最多,达到供试种的73%,物种鉴定准确率最强,达到87%。基于EF-1α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7种镰孢菌中,有22种表现出单系性,相同种的不同菌株以较高支持率聚成独立支。在27种镰孢菌中,F.oxysporum是山西省镰孢菌的优势种,分离频率最高(22.1%),且分布最广,在23个县(区)均有分布;其次是F.solani(13.8%),在14个县(区)有分布。从不同地区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来看,运城、临汾、忻州、长治、吕梁、晋中和太原均以F.oxysporum为优势种,朔州以F.lateritium为优势种,大同以F.solani为优势种,晋城以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阳泉以F.incarnatum为优势种;其中晋中和忻州的镰孢菌种类最丰富,临汾次之,朔州最少。从不同寄主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来看,番茄上镰孢菌的种类最多(15种),其次是马铃薯(13种)和大豆(12种);番茄、黄瓜、西瓜、马铃薯、茄子、西葫芦和甘蓝,均以F.oxysporum为优势种,大豆和玉米以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小麦以F.avenaceum和F.graminearum为优势种。【结论】镰孢菌种内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EF-1α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最适用于镰孢菌种类的鉴定,但形态学种和系统发育学种不完全吻合。F.oxysporum是山西省镰孢菌的优势种,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镰孢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可为镰孢菌的分类鉴定、DNA条形码筛选、检验检疫及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