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植物,传统的分类体系主要以形态特征为依据。在小麦属内又分为20多个种,如一粒小麦、二粒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等等。在各种小麦中,普通小麦的经济价值最高,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最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我国种植的小麦品种基本上是普通小麦,所以一般提到小麦,主要指普通小麦而言。硬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起源、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小麦属的分类、小麦的近缘植物、小麦的地理起源、小麦栽培起源与传播、小麦的进化、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面分析了小麦的起源、进化及可利用资源,为小麦种质创新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3.
1979—1980年考察了滇西小麦品种资源,搜集到样本125份,包括普通小麦86份、圆锥小麦3份,密穗小麦5份、硬粒小麦1份、云南小麦30份。查明了滇西小麦的种及变种,新发现普通小麦交种23个、密穗小麦变种4个、硬粒小麦变种1个、云南小麦变种10个。弄清了云南小麦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及普通小麦的生态型。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珍贵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小麦病虫害问题,文章分析了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病害,以及小麦蚜虫、小麦麦叶蜂、小麦红蜘蛛等虫害防治手段,提出了小麦病虫害防治以及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田除草剂品种大梳理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小麦属。小麦按照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冬小麦。小麦按照立地条件分为旱作小麦、稻茬小麦。我国小麦生产分为10个大区:东北春麦区、北部冬春麦区、西北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在我国,小麦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小麦生产,以小麦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对小麦产量构成重大影响的主要种传、土传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等等,这些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小麦种子或土壤进行传播。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防治这些病虫害,在小麦播种期间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危害,为下年丰收打下基础。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病害。在常年种植小麦地区,一些病害如小麦梭条花叶  相似文献   

7.
道罗费耶夫的研究指出,小麦属内有小麦亚属(19个种)和野生一粒亚属(8个种)。根据道罗费耶夫的原则,我国小麦可分为9个种和若干变种,其中六倍体种有普通小麦(变种127个)、密穗小麦(35个)、云南小麦(16个)、新疆小麦(7个)、西藏半野生小麦(23个),后3个种为我国所特有;四倍体种有圆锥小麦(19个)、硬粒小麦(11个)、波兰小麦(8个)、东方小麦(2个)。有的种和变种是近几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城地区是小麦主产区,2021年种植面积高达680km2。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因素、管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麦蚜、麦茎蜂等小麦病虫害较为频发,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为了提升小麦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应该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进行分析,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的影响,整理一套适合塔城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分析了塔城地区小麦病虫害的类型,并对塔城地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1小麦品种的新类型 矮秆型小麦是小麦矮化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表1),矮秆小麦在抗倒和秸秆禁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矮秆小麦是小麦、玉米粮食产区完善与玉米秸秆掩青技术相配套的、小麦秸秆生态禁烧的新途径;同时也是降低小麦生产成本、由精耕细作型向简单效益型转变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夺取今年我省小麦丰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 当前,我省小麦已开始进入起身拔节期,同时小麦病虫害也陆续进入发生危害时期。由于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大,各地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水平、种植品种、播期播量、耕作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全省情况看,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严重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吸浆虫、纹枯病、麦穗蚜、赤霉病、白粉病和新出现的孢囊线虫病以及全蚀病等。  相似文献   

12.
彩色小麦因为富含各种微量营养元素而成为解决隐性饥饿的研究热点,为了对彩色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微量营养元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来自黄淮麦区的 19 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和 1 个对照白粒小麦籽粒中的 16 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参试彩色小麦各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铁 > 锰 > 锌 > 锶 > 铜 > 铬 > 镍 > 钼 > 钛 > 锡 > 砷 > 硒 > 钒 > 钴 > 银 > 镉;19 个彩色小麦籽粒中锰、砷、钛、钴、铜、锶、钼、铬、镉、锡、铁共 11 个微量元素与对照白粒小麦差异显著;大多数紫(黑)粒小麦的微量营养元素都高于蓝粒小麦和白粒小麦,蓝粒小麦的铜、锌、锶、钼、锡含量高于大部分紫(黑)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白粒小麦的钼和锡含量最高;蓝粒小麦砷含量普遍较低;中黑麦 6 号等 11 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没有检测出镉含量,是宝贵的抗镉金属污染的小麦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为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微量营养的科学利用和保障人类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驻马店市的优质专用小麦的快速发展和确保生产出来的专用小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选用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豫麦18、弱筋小麦豫麦50,按不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划分不同生态区域,通过设计不同施肥量和施氮方式试验,分析驻马店市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区域Ⅰ是弱筋小麦的最适宜区,是中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Ⅱ是中筋小麦适宜区,是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Ⅲ是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小麦是受出口驱动的产业,并处于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之中。加拿大小麦采取生产优质小麦的战略,这些优质小麦用于制作面包、面条和意大利面食,并且增加对普通小麦的充足供应。因此,加拿大小麦产业重点主要放在小麦的质量、等级、安全、清洁、品种多样化发展,以及提高售后服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小麦是受出口驱动的产业,并处于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之中.加拿大小麦采取生产优质小麦的战略,这些优质小麦用于制作面包、面条和意大利面食,并且增加对普通小麦的充足供应.因此,加拿大小麦产业重点主要放在小麦的质量、等级、安全、清洁、品种多样化发展,以及提高售后服务的增加值上.……  相似文献   

17.
小麦胚芽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通过阐述小麦胚芽的综合开发利用,即小麦胚芽制备、小麦胚芽油与小麦胚芽蛋白的营养功效成分、提取工艺方法以及深加工产品,对小麦胚芽食品的开发进展进行研究,为小麦胚芽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淮北作为我国小麦的高产地区,在小麦的种植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从小麦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治、收获等几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小麦是受出口驱动的产业,并处于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之中.加拿大小麦采取生产优质小麦的战略,这些优质小麦用于制作面包、面条和意大利面食,并且增加对普通小麦的充足供应.因此,加拿大小麦产业重点主要放在小麦的质量、等级、安全、清洁、品种多样化发展,以及提高售后服务的增加值上.……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