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支原体性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多发的乳房炎之一。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易产生抗药性,常引起乳房、皮肤和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甚至菌血症、败血症和各内脏器官的严重感染。抗生素对于奶牛支原体性乳房炎治疗无效,从而导致奶牛泌乳机能减低或完全丧失最终奶牛被淘汰。该病是对奶牛养殖业威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流行病学1.1病原体特性该病病原体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物门、软皮体纲、支原体目、牛支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宜生长温度37℃,在28℃不生长。可从乳房、血液、脏器、生殖器官、呼吸器官、流产胎儿、关节等分离到引起牛乳房炎的病…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性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多发的乳房炎之一。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易产生抗药性,常引起乳房、皮肤和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甚至菌血症、败血症和各内脏器官的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3.
根据感染性,奶牛乳房炎主要分为接触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条件性乳房炎。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和支原体性乳房炎等。1流行病学病原体主要为兰氏B群的无乳链球菌,C群停乳链球菌等也可以引起,均为革兰氏阳性化脓性球菌。无乳链球菌可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奶牛养殖模式是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奶牛卧床、新型挤奶设备、分群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奶牛乳房炎发生率依然持续升高。通过近几年临床实践,在应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现谈一谈中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是奶牛乳腺受到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引起。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侵入乳  相似文献   

5.
一、牛支原体性乳房炎(Mycoplasma bovis mastitis)—Boughton,E《Vet、Bul》,Vol49,No6,1979,P、377——378。(英文) 牛支原体引起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奶牛支原体性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这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存在范围广泛,可见于黏膜表面和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可以从感染的奶牛引入支原体性乳房炎,也可以通过已感染牛的鼻液、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污染榨乳设备而传播到乳房。产犊的乳牛危险性最大,若是在湿冷季节,由于支原体存在时间相对较长,更能促进感染的蔓延。现将奶牛支原体性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报道如下。1症状乳区发热、肿胀,触诊呈捏粉样感觉,乳汁异常,典型病例早期乳汁为水样,并有沙粒样絮状物。几天后,乳汁可变为淡棕黄色浆液样物质,混有凝块、絮片状物或脓汁。急性…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隐形乳房炎是奶牛发生最多的一种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但在乳汁检查中的体细胞数往往增加,乳中能检出致病菌。隐形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发展的基础。由于隐形乳房炎无临床症状表现,往往被忽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众多,微生物的侵入是引发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为了解某规模奶牛场隐形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对该奶牛场无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的泌乳期奶牛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症,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1],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也在46.4%~85.7%之间[2],这严重阻碍了奶牛养殖业和乳品业的发展,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国外报道导致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3];而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区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体主要有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霉形体、  相似文献   

9.
正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作为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可以引起包括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生殖道损伤以及结膜炎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与其他病原协同,造成继发感染。本文希望通过对牛支原体感染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为生产中疾病的预防打下基础,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1奶牛乳房炎概述乳房炎是成年奶牛最普遍的疾病。依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主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月份,宁夏某牛场新购进的150头荷斯坦泌乳牛混群饲养1周后,大部分奶牛挤出清水状乳液,部分奶牛伴有呼吸道症状。为了调查发病原因,试验采集部分患有乳房炎奶牛的牛奶样品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支原体16S rRNA和牛支原体特异性PCR鉴定;随机采集该牛场80头奶牛血液分离血清和此次购进的150头奶牛血清做牛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对分离的病原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并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流行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并伴有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本次购进的泌乳奶牛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达72. 00%,本场的80头奶牛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7. 50%。说明此次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由牛支原体引起,推测可能由运输应激因素造成的。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选用对牛支原体病原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且最好配合使用对引起乳房炎常见病原菌有效的药物联合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奶业发展。主要为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9.7%~55.6%和61.03%~79.62%。1病因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杆菌(10.27%)、支原体(10.27%)等,其中乳房链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无乳链球菌、支原体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单独感染有89头份,占总检测数的48.11%;混合感染有96头份,占总检测数的51.89%。说明河南省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控制,但仍需要警惕;环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高检出率则需要牧场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何茹  王永颖  郭爽  王煦 《中国乳业》2014,(11):48-51
本文针对奶牛养殖小区存在乳房炎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一问题,根据多年从事奶牛服务的经验,对奶牛乳房炎从分类(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特殊性乳房炎等),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应该树立的防疫观念及科学饲养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希望能为养殖小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彩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0):125-125,128
对普通奶牛乳房炎、奶牛霉形体性乳房炎、奶牛坏疽性乳房炎及奶牛乳房结核4种常见奶牛乳房疾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不仅使奶牛产奶量大大下降,同时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营养成分较差,有些乳房炎病原菌还可能感染人;另外,在治疗乳房炎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因此,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奶牛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非常重要。1奶牛乳房炎的诊断及健康监测1.1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根据乳房炎的临床表现,可把乳房炎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及乳头的大小、形状或者颜色异常,触摸时奶牛疼痛、敏感或…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最常见,至今仍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目前,巳发现约有150多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奶牛乳房炎,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或酵母菌、病毒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约占整个奶牛乳房炎病例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及化学、物理因素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炎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化脓杆菌等。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四大疾病之一,通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临床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隐性奶牛乳房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病率在50%左右。隐性奶牛乳房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0%到80%之间。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本文从一例有临床症状的奶牛乳房炎乳样中经细菌分离染色纯培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鉴定为大肠杆菌感染(符合率为99%)。同时对乳样采用四联牛乳房炎荧光定量PCR法诊断,3份样品中2份支原体阳性(Ct为24和27),综合细菌分离鉴定和核酸检测实验证实该乳房炎为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奶牛饲养中奶牛乳房炎是发病率高,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同时也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乳房炎种类较多,一般分临床型乳房炎(又分急性与慢性)和隐性乳房炎。急性临床型乳房炎包括卡他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乳房炎、蜂窝织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乳房脓肿、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等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