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抗性品种柱花草为材料,研究接种胶胞炭疽菌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H_2O_2、胼胝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高感品种的CAT活性于接种后降低外,高抗品种及中抗品种在试验中均有升高过程,其最大增幅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除高抗品种的SOD活性于接种后降低外,其他品种在试验中均有升高过程,高感品种的增幅均大于中抗品种,且出现增幅的时间早于中抗品种,SOD活性的增幅与品种的抗病性呈负相关。接种后24 h,高抗与中抗品种接种处理的H_2O_2含量均升至最大值,而高感品种H_2O_2含量达最大值的时间稍滞后,高抗品种能更快、有效地调动H_2O_2介导的防御机制。高抗品种胼胝质含量大约是其他品种的3~5倍,且与抗病性有关,中抗品种TPRC90087接种处理与对照的胼胝质含量差异较小,中抗品种CIAT184和高感品种在受病原菌侵染后可能通过胼胝质的积累来抵御病害。  相似文献   

2.
以303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为材料,采用剪叶法分别接种花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HA4-1和PeaFJ1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初次鉴定结果,剔除严重感病的191份花生品种,对剩余的112份花生品种进行了进一步的重复鉴定. 在接种HA4-1的花生中有高抗品种1份,中抗品种5份,中感品种44份,感病品种62份,接种PeaFJ1的花生中有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26份,感病品种83份. 花生A165接种菌株HA4 1后表现出抗病反应,接种菌株PeaFJ1后表现出中抗反应, A282接种菌株HA4-1和PeaFJ1后均表现出中抗反应. 通过进一步的表型观察和数据统计,筛选到高抗花生品种A165和高感花生品种A281,以及对HA4-1和PeaFJ1病害程度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A303和A189. 本研究所获得的抗、感花生资源以及对不同菌株显示不同病程反应的材料有利于加快花生-青枯菌的互作分子机制研究,为花生抗青枯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q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离体叶片的病斑扫描,以及相对病斑面积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关于病害严重程度的qPCR检测结果。大田接种试验中,YSBR1、Lemont和泰粳394的平均病级呈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通过纹枯病菌DNA的q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量检测不同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量化纹枯病发病程度、评价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及进行纹枯病的早期预报,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目前国内外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本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人工接种方式(剪顶法、喷雾法、复叶柄注射法、茎顶端注射法和茎基部注射法)对番茄植株进行接种,比较和分析了接种后各群体植株起始发病时间、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死株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剪顶法和茎部注射法接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最好,发病率达到100.0%,病情指数>75.0,但是剪顶法接种后植株死亡率很高,接种40d时死亡率高达96.7%,不利于后续的遗传分析及留种;进一步分析发现茎基部注射接种时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传播速度更快;用5份抗感性不同的番茄材料及2个遗传分离群体共计742株番茄进行茎基部注射接种,结果表明该法接种后可以准确区分番茄材料的抗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茎基部注射法接种适用于番茄材料抗溃疡病评价及遗传分析,为抗溃疡病番茄材料的筛选及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抗纹枯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豫麦2号、鄂恩1号、冀麦5418和宛7107为抗病品种,病情级值0.66~0.90;扬麦5号、豫麦10号、百农3217和信阳861为中抗品种,病情级值1.1~1.33;豫麦17号和豫麦13号为感病品种,病情级值1.78~1.95;豫麦16号和西安8号为高感品种,病情级值2.0~2.8。12个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纹枯病菌前后,小麦品种的酶带数因抗病力强弱而有不同的变化,抗病能力越强,酶谱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8.
水稻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牙签嵌入法在控温室和田间进行水稻成株期不同阶段(分蘖末期、小孕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接种后3~11d、抽穗后30 d测量病斑长度并调查病级,研究水稻在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以病斑长度为调查指标,控温室中分蘖末期接种的5个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极显著,Lemo...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Actin)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 nae)接种后在不同抗性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几丁质酶基因Cht4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12 h后,Cht4的表达量无明显的增加,抗、感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接种36 h后,抗、感品种中的Cht4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抗性品种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部表达量高于根部的表达量;接种60 h后,抗、感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都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高;接种84 h后,感病品种与接种前相比变化不明显,而抗病品种的表达量仍高于接种前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其中2种为黄酮类化合物.抗病品种酚类物质各组分的同体积分离液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比感病品种大,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安徽省2011年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35个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结果]主栽的35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性品种,中抗品种占11.4%,中感病品种占54.3%,感和高感品种占34.3%。[结论]应加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提高小麦的整体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农家品种与甘肃南部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类型及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和遗传多样性,为抗源的选择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苗期于自控温室内使用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流行小种CYR32,成株期于大田病圃使用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重要致病类型共12个菌系组成的混合菌种对80个供试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基因推导在温室用25个毒性谱不同的小麦条锈菌系于苗期接种30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及对照铭贤169、17个国际鉴别寄主和供试品种,根据供试品种和标准品系对不同菌系的侵染型,对农家品种和生产品种进行抗性谱比对分析和系谱分析,解析其可能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及抗性谱,并通过NTSYSpc-2.2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以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其抗性归类。【结果】供试品种大多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除清农1号、清农2号、红壳小麦(2)在成株期表现感病,兰天3号、兰天4号、兰天6号等20个品种在成株期表现慢锈性外,其他品种均表现中抗至免疫的抗性水平。品种抗性多由全生育期抗性、部分由成株抗性提供。甘肃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以Yr9Yr24Yr26为主,有的还含有其他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其中,兰天1号、兰天14号、兰天17号、兰天21号、清农4号等含Yr9;兰天24号、中梁04335、天选51号可能含Yr24;兰天17号、兰天23号、兰天25号、中梁17号、中梁04260、天选43号、天选48号可能含Yr26。农家品种中有19份材料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其余21份材料不能确认含已知抗病基因Yr1Yr2Yr4Yr6Yr7Yr8Yr40,可能含有未知基因。聚类分析发现,甘肃生产品种大都抗性谱较宽,遗传相似性较高;40份材料的抗条锈性相似系数范围在0.30-1.00,在抗性相似系数为0.70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其中兰天15号单独聚为1类,清农1号和清农2号聚为1类,其余37份材料聚为1大类。农家品种抗性谱宽窄不一,显示出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0份材料的抗条锈性相似系数范围在0.38-1.00,在抗性相似系数为0.70水平上可分9大类。【结论】供试品种均有良好的抗条锈性,相对于甘肃南部生产品种,供试的农家品种更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抗条锈病基因,可作为抗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西瓜接种辣椒疫霉菌后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西瓜苗期疫病抗性与根茎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关系.对2个抗辣椒疫霉菌西瓜品种(09-1-1和09-1-2)、1个感病西瓜品种(GS-37)和1个高度感病西瓜品种(G-S-12)进行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并分别于接种当天(尚未接种)及接种后第2、4、6、8天...  相似文献   

14.
郑麦9023和豫麦66分别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经过7代筛选、鉴定,获得了20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高代系。在陕西杨凌设置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病圃,在甘肃天水设置自然发病圃对筛选的小麦高代系进行异地抗病性鉴定,同时对其进行分小种CYR32、CYR33、CYR31和CH42苗期鉴定;分别选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对高代系进行萌发干旱胁迫试验,从而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农艺性状并进行评价。抗病、抗旱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参试的20个高代系中,符合抗病耐旱且农艺性状较好,可用于作为抗源亲本的高代系有8个分别是郑野-2、郑野-3、郑野-6、豫野-1、豫野-2、豫野-4、豫野-5、豫野-6。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病、耐旱综合性状优良育种目标指导下,将郑麦9023和豫麦66作为基因累加的库容,利用系谱选择法,结合育种分子标记检测辅助选择,可不断对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66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且可依次对其抗病性、抗旱性、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基因及来源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累加转育。  相似文献   

15.
黄瓜霜霉菌生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2至1985年进行了黄瓜霜霉菌生理分化研究,应用室内离体叶接种和田间病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辽宁省七个城市和北方八个城市黄瓜霜霉菌标样,在75个黄瓜品种上进行接种鉴定和自然观察,并在海南岛进行自然诱发观察,结果发现,各地黄瓜霜霉菌的致病性基本一致,不存在生理分化现象。本试验提出利用病斑类型、病斑大小、产孢量、潜育期及叶片气孔密度可试作为黄瓜霜霉病品种抗性接种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来自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的抗病基因Pm21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开发该基因的特异性标记,分析其在全国冬麦区中的应用情况,为Pm21的合理布局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根据已克隆的与Pm21抗性途径紧密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Stpk-V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864471.1),提取其蛋白序列并利用Pfam软件分析其保守结构域起止位点,在其保守结构域外设计开发特异序列标记WS-1;构建Pm21载体品种92R137和感病品种Avcoet S(AvS)的F2群体,以小麦白粉病菌E09对该群体每个单株进行苗期抗白粉病表型鉴定,同时利用WS-1对F2群体进行分子检测,分析检测表型与抗病表型,以验证WS-1标记的准确性;利用WS-1标记对来自中国不同冬麦区的66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分析Pm21在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的分布情况,并将检测到含有Pm21的品种(系)在田间进行抗白粉病鉴定;选取WS-1已检测到及没有检测到Pm21的品种(系)各50份,利用曹爱忠等开发的标记NAU/xibao15902进行PCR扩增,进一步证明WS-1的准确性。【结果】(1)开发的Pm21特异标记WS-1为显性标记,含Pm21的小麦材料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扩增出一条大小为949 bp的片段,而不含该基因的小麦材料中无该片段。(2)在包含377个株系的F2群体中,286个单株为抗病,91个单株为感病,抗感比符合3﹕1的分离比例,表明在该群体中Pm21表现为显性单基因,WS-1对F2群体的每个株系的检测结果与抗/感表型完全一致。(3)供试的662份小麦材料中,49份携带Pm21,平均分布频率为7.4%,其中,西南冬麦区中检测到33份,占该区参鉴品种(系)数的34.4%,而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别检测到4份、9份和3份,各占该区参鉴品种(系)数的5.3%、3.1%和1.5%。【结论】开发的Pm21特异性标记WS-1可以作为该基因的检测标记,也可应用到今后的基因聚合育种中;该基因在不同麦区分布相差很大,其中,西南冬麦区四川、贵州省的小麦品种(系)中Pm21使用频率过高,有促进病原菌定向选择的风险,在当前小麦育种中应给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定位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AeY1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目前已经标记31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大多数抗性丧失或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粗山羊草存在许多小麦抗病基因,它可以扩大小麦抗病基因的基础,提供新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来源。使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AS),将抗小麦白粉病E11菌株的粗山羊草材料Y219与感病材料Y169杂交,F1代表现抗病,F2代出现抗感3:1分离,用SSR标记技术,抗病新基因PmAeY1定位在2D染色体上,与Xgwm484、Wmc453、Xgwrrd15和Xgwm157的遗传距离分别是30.4、23.4、6.1和5.5cM。  相似文献   

19.
58 winter wheat breeding lines and 4 widely popularized varieties in Huaihe River wheat production regions of Anhui were used to screen resistant germplasms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cidence, disease index, percentage of infected kernels and DON content in the kernels were measured for each variety or line follow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Fusarium spp. pathogens. Reactions of wheat to Fusarium infection varied among genotyp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sistan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for each variety or line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olonization after infection. DON content was more correlated to the percentage of kernels infected than to the overall incidence or severity. The selected control varieties were all susceptible to FHB, while seven breeding lines demonstrated good resistant performance. New FHB resistant winter wheat varieties appeal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re expected from them.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3套同核异质水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以及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3个水稻主栽品种,于水稻孕穗接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4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不育胞质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不育系之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均比其同名保持系感病,其中野败型不育胞质(W汕A、W协A)高感细条病,T型胞质(T新A、T协A)对细条病的抗性较好。但在G型(如G新A等)少数不育胞质与条斑病菌如Syt等少数菌株的互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胞质效应,不育胞质较之正常胞质更感病。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细条病发生地区目前推广的13个主栽品种中,武育粳3号、镇稻88等6个粳稻品种表现为高抗,5个籼型品种和1个粳品种高感条斑病。根据调查,在病区种植高抗品种完全可以控制水稻细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