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高原甘蔗生长及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栽培试验及离体叶片低温胁迫法,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对新植高原甘蔗新品系YAU01/58的生长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N∶P∶K=2∶1∶2)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和耐寒性等方面的影响较处理①(N∶P∶K=1∶1∶1)、处理②(N∶P∶K=2∶1∶1)、处理③(N∶P∶K=1∶2∶1)为好,说明在均衡施用N、P、K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N、K肥能有效提高甘蔗的耐寒性及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陕南丘陵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各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⑥(N2BK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95.54%;产量最低的施肥处理为处理②(N0P2K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88%.经济效益最高的为处理(12)(N1P1K2),较不施肥处理增收75.51%;收益最低的施肥处理为处理②(N0P2K2),较对照增收19.00%.[结论]试验田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1.14%,表明土壤肥力较低.根据玉米产量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得出最佳产量为6 921.45 kg/hm2,最佳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36.10、126.75、108.00 kg/hm2.  相似文献   

3.
养分平衡通常是指:①营养元素的平衡:N、P、K、中量、微量元素要平衡;②肥料种类的平衡:生物肥有机吧与化肥的投入要平衡;③施肥方式的平衡:底肥、口肥、追肥(补肥)等施肥方式平衡;④各生育期效果的平衡:要保证前期、中期、后期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12,(10):8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发布《2012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其中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提出了各产区小麦的施肥量:1.华北平原冬小麦①产量水平(667平方米,下同)600千克以上:氮肥(N)(667平方米用量,下同)16~18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钾肥(K2O)5~8千克。②产量水平500~6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钾肥(K2O)4~6千克。③产量水平400~5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钾肥(K2O)3~5千克。④产量水平300~400千克:氮肥(N)10~  相似文献   

5.
佘冬芳  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47-3247,3275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绿豆芽苗菜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绿豆芽苗菜生长速度最快且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③,处理④与处理③的产量达显著差异,处理③、④与处理①、②的产量达极显著差异;营养成分中,Ve与胡萝卜素含量的大小是处理④>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K+含量的大小是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  相似文献   

6.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玉米"3414"肥料效应小区试验,摸索朝阳县玉米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方法以及玉米对N、P、K的利用率、土壤的供肥力等基本参数,从而构建施肥模型,为高产田的肥料配方和定量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肥料氮肥为辽河尿素(N:46%),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12%),钾肥为硫酸钾(K2O:50%)。施肥方法:氮肥1/3做底肥,2/3做追肥,磷、钾肥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和1.5倍指数施肥(EF1.5)3种施肥处理测定不同氮素施肥处理下白桦1年生裸根苗养分(N、P、K)动态,并分析肥料吸收率和苗木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生长前期3种处理间苗木N、P、K质量均无显著差异,生长后期CF处理苗木N、P、K质量增加速率明显减缓,且N、P、K质量均显著低于EF和EF1.5处理(P<0.05),EF与EF1.5处理间苗木N、P、K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结束时苗木N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EF、EF1.5、CF,EF与EF1.5处理苗木P、K质量均高于CF处理,其中P质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3种处理苗木N、P质量与N、K质量间均显著线性相关(P<0.01),随N质量增加,P质量与K质量增加速率从大到小顺序均为EF、EF1.5、CF。③EF处理苗木N吸收率比CF处理高25.6%(P>0.05),比EF1.5处理高64.1%(P<0.05);EF与EF1.5处理苗木P吸收率和K吸收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P<0.05)。④EF与EF1.5处理苗木根系生物量和侧根数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P<0.05);3种处理苗木1级根的比根长从大到小顺序为EF、EF1.5、CF,EF与EF1.5处理分别比CF处理高32.8%(P<0.05)和10.7%(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EF处理更好地满足了苗木在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改善了苗木根系形态,有效促进了肥料吸收,为最佳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我国广东、广西中晚熟荔枝肥料施用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并计算其纯N、P2O5、K2O施用量及其比例。结果表明:①我国中晚熟荔枝施肥种类包括单质肥料、复合肥、有机肥料,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N+P2O5+K2O)占总施用量的比例为0~42.5%,平均为19.6%;②在施肥方式上,撒施、沟施、穴施、淋施、叶面喷施并存;③施用纯氮、磷、钾量为244.3~1 300.5 kg/hm2,平均为753.5 kg/hm2;④氮、磷、钾施用比例平均值为N∶P2O5∶K2O=1∶0.76∶1.28,与植株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并不匹配,普遍存在磷、钾比例过高的现象,大量施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高磷、高钾复合肥是造成磷、钾施用量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南田农场反季节芒果的施肥研究表明,不同营养元素在各主要土壤类型上的反季节芒果贡献率差异较大,N、P、K分别为29.8%、22.9%、2.95%。各养分利用率在不同土壤类型上都较低,N、P、K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63%、1.21%和10.31%。各地果树主要生育期养分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反季节芒果生长具有较好规律。在试验基础上,提出各土壤类型上的施肥模型和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1(N 60 kg/hm2)、N2(N 120 kg/hm2)、N1P1(P2O530 kg/hm2)、N2P1、N2P2(P2O560 kg/hm2)、N2P2K1(K2O 45 kg/hm2)和N2P2K2(K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35 g/kg,年均增加0.035 g/kg,以N2P2K1和N2P2K2处理的土壤全氮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0.052和0.048 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磷肥处理(CK和N1、N2),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施用化学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N1P1和N2P1处理每年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08 g/kg;N2P2、N2P2K1和N2P2K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增加0.012~0.013 g/kg。N1P1和N2P1处理每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0.8 mg/kg;N2P2、N2P2K1和N2P2K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年均约增加1.4~1.6 m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钾肥处理(CK、N1、N2、N1P1、N2P1和N2P2),其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施用化学钾肥处理中N2P2K2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钾年均增加0.014 g/kg。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氮磷钾化肥显著提高赤红壤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的施用是不断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归纳总结了核桃树体器官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包括核桃叶片、营养枝和结果枝、根系、果实等器官,以及萌芽至落叶的整个生长期中N、P、K、Fe、Mn、Cu、Zn等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核桃主要器官在整个生长期N、P、K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萌芽期各器官中较高,至种仁充实期之前下降较大,到种仁充实期果实的含量急剧上升,而营养器官养分输送到果实使之大幅度下降;生产单位产量的干核桃至少需提供N、P、K的量,并根据核桃生长发育规律提出年度肥料分配方案;核桃种仁充实期和成熟期养分变化规律;种仁充实期应把K、N的作为施肥重点,P、Ca、Mg可以考虑少施或不施,Fe、Zn、Mn在土壤养分缺乏时需要施肥补充;核桃成熟期必须做到精准施肥才会有最佳效果,施肥量不足和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坚果重量和品质;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才能确保坚果重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枣园土壤与叶片、土壤与枣果、叶片与枣果之间各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为枣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我国重点枣区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主栽品种婆枣为试材,从9个山地枣园中分别采集枣园土壤、枣树叶片及枣果实样品,测定除C、H、O外的14种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和5种植物有益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太行山区枣园土壤中N、P、K、Ca、Mg、Fe、Mn、Na含量丰富;叶片中各元素含量均大于果实,其中N、K、Ca、S、Mn、Zn、B、Se、Cl差异显著。土壤中各元素之间关系复杂,相关性规律各不相同;叶片中除Ca、B、Zn、Al外各元素间的多为正相关;果实中元素间多呈正相关,但Ni、Al、Si与其他元素间多呈负相关。土壤与叶片及土壤与枣果间各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大多不显著。叶片与果实各元素间多为正相关,且N、S、Mo达显著水平,K、Mn、Cu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枣树上根据叶片营养诊断指导配方施肥较测土配方施肥更为可靠。枣园要更加重视叶片喷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甜橙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甜橙对氮肥的响应、甜橙氮平衡、甜橙氮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以加深对甜橙氮肥施用中所涉及过程的理解。成年甜橙树含氮量一般为1~2 kg/株,其中30%~60%集中在1年生部分(叶片和果实),300 kg/(hm2.年)足以保证良好的甜橙产量和橘树生长。15N标记施肥试验表明,甜橙最高的氮吸收率出现在坐果期,冬季氮吸收率非常低。春季树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较少,老组织中贮藏氮对春天新梢和新叶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充足的氮肥供应,在较低的氮肥投入情况下,新梢和新叶的氮大多来自于贮藏氮。土壤有机质和成年树贮藏氮对植株生长点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年的施肥是为了维持甜橙树可持续生长,而不是提高当年的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14.
叶分析是世界上一门成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科学技术。它的研究与推广,对于发展果树生产、节约能源、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北方几个主要果产区的叶分析资料绘制的营养诊断图看出,树体内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营养不平衡问题,如:磷、钾、铁、锰、锌偏低,镁、铜偏高等,这种不平衡可能大大限制了果树产量,尤其是品质的提高。若能注意从开源、节流、平衡诸方面入手改革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树体营养水平,调节元素间的平衡关系及其在树体不同器官内的分配,当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on the soil phosphorus (P) distribution under long-ter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an facilitate better soil P fertility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since 1981)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the soil P fraction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o evalu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 distribution. The following treatments were implemented in a long-term field trial: no fertilization (CK), inorganic N and K (NK), inorganic P and K (PK), inorganic N, P and K (NPK) and manure+NPK (MNPK) fertilizat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oil pH,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and available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MNPK treatment than in the CK treatmen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NPK treatment than in the CK treatment. Among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β-1,4-glucosidase, α-1,4-glucosidase, urease, acid phosphatase and phosphodiesterase activitie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MNPK treatment. Compared to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the MNPK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labile soil P fractions and decreased the residual soil P concentration.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oil microbial composition. The tot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concentrations in the NK, PK, NPK and MNPK treatments were 23.3, 43.1, 48.7 and 87.7%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in the CK treatmen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soil P fractions. Moreover, the aggregated boosted tree (ABT) model showed that among the various soil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total PLFA concentration was the factor that most influenced the active P pool, accounting for 35.4% of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all soil biochemical properties examined.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combined 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a better approach than applying inorganic fertilizer alone for sustaining long-term P fertility by mediating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柑桔裂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最有效的防裂果组合。[方法][结论]通过配施N、P、K不同比例地面复合肥与喷洒不同的矿物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组合来防止裂果试验。[结果]在春季用肥料配比N:P2O5:K2O=20:10:10。夏秋用肥料配比N:P2O5:K2O=16:8:16。叶面喷施0.5%硝酸钙液的处理组合防裂果效果最好。同时分析不同处理中叶片的N与K比值,N与Ca的比值。Ca与K的比值,发现树体中N与K的比值(N/K)和N与Ca的比值(N/Ca)同裂果呈正相关,即比值越大,裂果越重。树体中Ca与K的比值(Ca/K)与裂果成负相关。其比值越大,裂果越轻。[结论]为避免柑桔裂果,生产中应该根据土壤的墒情、树势的优劣、季节的更替等平衡全面地施肥。  相似文献   

17.
施用K、B肥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以“荸荠”种杨梅为材料,在发育期施用不同水平的K、B肥组合,评价施肥对杨梅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以及贮藏期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内的矿物质元素N、P、K、B含量以处理组合B2K1(6.0 g B/L+1.0 kg K/株)最高,Zn含量以处理组合B2K2(6.0 g B/L+1.0 kg K/株)最高。处理B2K1果实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溶性糖含量(WSS)及Vc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内矿质元素N、P、K、B、Zn含量与果实的单果重量、WSS、TSS、Vc等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在贮藏期,杨梅果实品质指标除TSS以外,其他品质指标含量都以处理B2K1下降最少;杨梅果实内POD、SOD、CAT酶活性均以处理B2K1最高;MDA含量以处理B2K2最低、处理B2K1次之 。综合各种因素,以处理组合B2K1果实采收和贮藏期品质最佳,贮藏性能最优,处理组合B2K2次之。该结果可为高品质杨梅产业化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田条件下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系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山核桃林地氮、磷、钾肥料施用过多,应根据山核桃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控制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实现稳产高产并提高品质。表3参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灵武长枣优质高效的培肥措施,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产量。方法 采用行间生草与树盘覆盖交叉处理,生草草种选用白三叶和黑麦草,树盘处理采用覆盖园艺地布、覆盖稻草、清耕3种模式,以全园清耕为对照,测定枣园果实性状及其产量,分析不同培肥模式对灵武长枣种植园土壤特性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 与全园清耕相比,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增加果实纵径、提高果实硬度(2.22%)及其产量(38.01%)。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坐果率(66.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5%)和类黄酮含量(29.79%);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园艺地布组合模式可提高0~2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17.68 mg/kg,土壤整体碱解氮含量增加53.44 mg/kg、土壤孔隙度提高了0.09%。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52.78 mg/kg、增加土壤整体有效磷含量1.78 mg/kg。结论 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和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园艺地布2种组合模式可提高灵武长枣果实品质。“黑麦草+稻草”模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白三叶+稻草”模式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N)、磷(P)、钾(K)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核桃施肥提供依据。以7年生早实核桃 “辽核4号”为试验材料,于核桃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硬核期进行施肥,在果实采收前调查产量并进行果实养分测定,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施肥处理对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出仁率影响显著,对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345 g/株、P为345 g/株、K为345 g/株,施肥比例为N∶P∶K=1∶1∶1,水平组合为N1P2K2。处理4的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345 g/株、K为0 g/株,施肥比例为N∶P∶K=2∶1∶0,水平组合为N2P2K0。处理7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172.5 g/株、K为172.5 g/株,施肥比例为N∶P∶K=4∶1∶1,水平组合为N2P1K1。N肥与单位冠幅产量、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肥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K肥与单位冠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