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红橙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对红檵木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脯氨酸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Cu2+浓度介于0~5.207 9×10一stool·L-1之间时.随Cuz2+浓度增加,色索类含量增加,SOD酶活性提高,膜质过氧化作用减小;当Cu2+浓度超过5.207 9×10-8tool·L-1时,随着Cu2+浓度增加.色素类、可溶性糖含量及SOD酶活性降低,而膜质过氧化作用、相对电导率、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同时幼叶生长明显减弱,成熟叶也由鲜艳的亮紫红色渐渐变为浅红色或淡黄色,失去原有的光泽.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分别处理2年生金露梅扦插苗,测定盐胁迫后金露梅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金露梅的高生长量以及叶片的肉质化程度、膜透性、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研究证实膜透性、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是金露梅3个重要的耐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对轻度盐害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金露梅耐盐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能量为30Kev/10mA的不同N^+注入剂量(1、2、3、4、5、6、7、8,9、10×10^16ions·cm^-2)处理光皮桦种子,研究了N^+离子束注入光皮桦种子后对光皮桦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剂量在7×10^16ions·cm^-2时,光皮桦幼苗体内保护酶POD、CAT活性达到峰值,MDA含量最低。说明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注入能激活合成自由基清除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种子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8月在广西大学苗圃地,通过对灰木莲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叶片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灰木莲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等于0.6%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以上研究得出灰木莲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控盐控水的方法,对君迁子苗期的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内容包括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Ch1)含量、细胞膜透性(MP)、可溶性糖(ss)浓度、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与对照相比随着盐分浓度和干旱胁迫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浓度、脯氨酸含量都是升高的;叶绿素含量减小;而细胞膜透性则呈不规则的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糖与脯氨酸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0,5年生杨叶肖槿盆苗育苗期不同氮、磷、钾含量的施肥配比对其苗木生长及生理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促进其苗高、地茎、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4个指标的较优施肥配比为N0.7g·盆^-1、P2O5 0g·盆^-1、K2O0.7g·盆^-1。与对照相比,其苗高提高了1.54倍、地径提高了0.77倍、叶片数增加12.8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0.99倍;影响苗木根、茎、叶干重3个指标的较优施肥配比为N0.7g·盆^-1、P2O5 0.7g·盆^-1、K2O0g·盆^-1,其苗木根、茎、叶的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00倍、7.66倍、8.54倍;而促进其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较优施肥配比为N0.7g·盆^-1、P2O5 0.35g·盆^-1.K2O1.4g·盆^-1,上午10:00时的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2.25μmol/m2·s.在育苗期施肥管理时施用N、P、K3种肥料对杨叶肖槿苗木生长和生理影响的效应不同,以N肥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P,K的影响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田林县3个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分中设置标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以D—H曲线进行平均木选择,分径阶伐倒平均木获得生物量数据。以幂指数模型和线性函数为基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得到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和总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分别为:W=166.0860×(DOH)-2.0497、W=9.1446×(DOH)+2.1403、W=10.1717×(D^2H)^0.5959、W=0.0035×D^2.9702、W=32.7589×(D^2H)^0.8546、W=258.2048×(D^2H)+2.0278。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平均木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象组织2006年11月3日发布的《2005年温室气体公报》表明,与2004年相比,2005年大气中N2O的含量从318.6×10^-6提高到319.2×10^-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甲烷的含量保持稳定,为1783×10^-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马尾松毛虫发生地采集的马尾松毛虫为试验材料,选用CPV、Bt 2种微生物复配后对其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Bt对越冬代松毛虫前12d死亡率的影响显著,死亡率与Bt浓度呈正比,Bt浓度为6×10^7个芽孢/mL时,死亡率可达70.36%;Bt使用浓度为5×10^6芽孢/mL时,第一代松毛虫(群体饲养)处理6d平均死亡率可达70.41%,Bt使用浓度为1×10^7芽孢/mL时,平均死亡率可达75.09%;CPV对越冬代松毛虫处理12d后残留种群带毒率影响显著,带毒率与CPV浓度呈正比,当CPV浓度为2×10^5个多角体/mL时,其带毒率可达53.68%;复配药荆按其对第一代松毛虫(单虫饲养)的药效(前6d死亡率)可分为5类,其平均药效(死亡率)最高达100%,最低的仅为43.12%;CPV-Bt复配药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越冬代和第一代,若只需达到70%杀虫率和50%残留种群带毒率水平,越冬代宜选用2×10^5个多角体/mL+6×10^7个芽孢/mL,第一代宜选用5×10^4个多角体/mL+1×10^7个芽孢/mL。  相似文献   

11.
持续干旱对油茶叶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52"2年生油茶嫁接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利用自然干燥法获得控水梯度,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油茶苗叶片光合色素,叶片及根系(D≤2 mm)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持续降低(P0.05);叶片及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持续增加(P0.05),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P0.05),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0.05);叶片及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30.6%时,复水后油茶苗能恢复正常生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21.1%时,复水后油茶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2种生根剂、2种浸蘸方法、2种浓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Ⅱ,即“森生1号”500×10^-6速蘸2s,不仅生根率最高,达68.5%,而且抽梢率也最高,达48.1%;采用处理Ⅳ,即“森生2号”500×10^-6浸泡2s,根系所占地下空间体积为最大,达10.22m^3,因而新叶片平均4.85片/株,新梢长平均3.54cm,地上部分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3.
文冠果的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母株年龄的穗条,不同基质及不同浓度的生根剂进行文冠果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插条随母株年龄的增大其生根率、生长量下降;温室内扦插生根率高、地径大,生长快;用ABT6号生根粉处理的插条生长势好、生根率高;温室扦插总体要比大田扦插效果好;用质量分数为100×10^-6~200×10^-6浓度的IBA浸泡1 h,能大幅度的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Cd胁迫对土沉香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沉香幼苗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生长与生理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土沉香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对苗高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由此可知,土沉香苗木抵抗重金属镉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光照条件对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露天(光照强度100%)、林下(光照强度65%)及棚下种植(光照强度30%)3种环境下豆腐柴植株的光合生理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光合作用影响极显著。随光照强度降低,Pn呈先增后减的趋势,Gs、Ci及Tr均逐渐增大。光照条件对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极显著。随光照强度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逐渐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光照条件对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MDA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随光照强度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减少。对各项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棚下种植时豆腐柴植株生理状况最好,过强光照不适宜豆腐柴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6.
铜胁迫对两种苔藓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果灰藓和丛本藓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生理生化测定等实验手段,研究了铜胁迫对这两种苔藓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的作用下,果灰藓和丛本藓体内与逆境密切相关的物质和保护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比两种苔藓植物发现,果灰藓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较丛本藓的明显,说明果灰藓对铜胁迫反应较敏感,有利于监测重金属铜污染。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硼酸钠对桂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低温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外源硼酸钠处理桂花叶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持续上升;外喷0.5%~1%浓度的硼酸钠可显著减少桂花叶片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促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0.5%浓度的硼酸钠可促进植株纵向生长,1%~2%浓度的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桂花幼苗纵向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低温胁迫对桂花幼苗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适当浓度外源硼酸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桂花叶片的伤害,提高桂花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单因素砂培方法,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磷元素浓度的方法,研究马尾松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根冠比提高是马尾松对低磷胁迫的一种主动适应性反应机制;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导致马尾松针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低磷条件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升高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增加,这2方面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盐分胁迫对土沉香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土沉香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特征,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土沉香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质量分数≤0.4%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显著;土沉香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低浓度的盐分胁迫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说明,土沉香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四川雅安地区2种大型丛生竹耐低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撑绿杂交竹为材料,对四川雅安地区不同海拔2竹种叶片进行净光合速率测定,并对采取的竹叶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光合色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慈竹和撑绿杂交竹耐低温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海拔对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低海拔时,撑绿杂交竹具有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慈竹的POD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很高.高海拔时,慈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撑绿杂交竹高,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这可能是慈竹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撑绿杂交竹的一个原因,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慈竹具有高净光合速率可能起到很大调节作用.低海拔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而高海拔慈竹的净光合速率却远高于撑绿杂交竹.慈竹在高海拔的适应性比撑绿杂交竹的强,撑绿杂交竹不适宜在高海拔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