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这门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广。现在各地鱼苗主要来自人工繁殖。但已发现,人工繁殖的家鱼鱼苗的生长速度没有野生的生长快,原因之一就是某些生产单位,采用的鱼往往是“同胞兄妹”,或者亲缘关系很近的,用这样的亲鱼生产出来的鱼苗品质较差、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3.
亲鱼是人工繁殖鱼苗的物质基础。亲鱼发育成熟与否,极其明显地影响亲鱼的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乃至鱼苗的成活率。要象养好母猪一样养好亲鱼,才能创造鱼苗增产的条件,开创农村养鱼的新局面。目前,全省共有四大家鱼的亲鱼2万多组,这些亲鱼的饲养管理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年鱼苗生产的丰歉。  相似文献   

4.
家鱼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报告贺端澎,陈淑群,陈世琪,胡迪光,曾新民,黄仕模我国家鱼人工繁殖于1958年获得成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县从1964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至今已有28年,以前我县各鱼苗繁殖场的亲鱼均来自自繁自养,没有经过选种和定向培育,存...  相似文献   

5.
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亲鱼产后死亡现象经常发生,死亡率可达20~30%,淮阴市水产养殖场1980~1983年家鱼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41组、293尾,累计获得鱼苗4772万尾,亲鱼产后死亡66尾,死亡率22.5%。我们从1984年起,在人工繁殖工作中,探索降低亲鱼产后死亡率的措施,1984~1985年的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7,(3):26-27,17
在淡水养鱼业中,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后,亲鱼培育及鱼卵、鱼苗在孵化过程中的病害相继出现。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已总结了许多防治病害经验,大大地促进了人工繁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高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率的综合技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孵化率(也称出苗率)是指受精卵培育成鱼苗的比率。因此,如何提高孵化率是获得人繁效益的决定性工作,也是对亲鱼成熟率、催产率、受精率的检验、总结、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提高家鱼人繁孵化率作了不断的努力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选择在最适宜的时间进行催产,是保证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据笔者调查,近些年来,有些鱼苗生产者为了赶早抢占鱼苗市场盲目提早催产,不仅催产效果不佳,即使亲鱼产得好,而在孵化时因受天气与水温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出苗率,得不偿失。如何确定家鱼合适的催产...  相似文献   

9.
安仁县1988年共有20个孵化点。孵化鱼苗1.53亿尾,占全区鱼孵化总量15.1%,但由于大多数孵化点是由养鱼专业户自发建立起来的、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台理,个别孵化点技术条件差。生产设备落后,亲鱼规格小。严重阻碍了全县鱼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对家鱼人工繁殖点的统一管理.整顿现有家孵点,做到布点合理,协调发展,安仁县水产站决定对全县家鱼人工繁殖实行发证经营。  相似文献   

10.
我所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九年,二十年间共催产草、鲢、鳙、鳊鱼3200组次,银鲴3.5万组,共出鱼苗八亿尾,一九七五年以来,还繁殖了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品种,现就我所如何提高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谈以下几点粗浅认识。一、把好亲鱼质量关,提高亲鱼成熟度。1.选育成熟年龄的大规格亲鱼。在  相似文献   

11.
1家鱼原种选育工作的起步与发展自1958年我国首先突破家鱼人工繁殖技术难关以来,人工繁殖鱼苗便逐步取代了天然鱼苗生产。由于人工饲养和自然选择因素的退减,加大了近亲交配的机率,导致家鱼原有优良性状衰退:繁殖能力下降,仔代生长缓慢,性成熟提前,抗病力减弱等。因此四大家鱼原种选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981年6月江苏省水产局在扬州召开了全省苗种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实现四大家鱼人繁亲鱼的长江原种化的要求。由此,扬州市水产局建议我场利用东夹江培育长江四大家鱼原种亲鱼。东夹江面积为1500亩,属长江支流,全长6500米,宽200…  相似文献   

12.
鳜鱼在我国早于 70年代就作为池塘养殖对象进行试验和研究,现已在我国广泛地进行人工养殖。作者在 80年代中期就对其进行人工繁殖鱼苗工作,在鳜鱼的催产繁育鱼苗上做了很多试验,在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一、人工繁殖鱼苗   1.鳜鱼亲鱼的选用   鳜鱼在天然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产卵期一般为 5月中、下旬始直至 7月上旬,产卵盛期在 6月上、中旬。这与“家鱼”繁殖鱼苗盛期相差半个月左右。十多年来,作者所研究和观察的亲鱼选自:湖泊和河道捕捞的成熟亲鱼、成鱼池内套养的成熟亲鱼、“家鱼”亲鱼池内…  相似文献   

13.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吴兴县五十六个鱼苗繁殖场,为提高人工繁殖的产卵率和孵化率,以更多更好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供应本地和邻近地区发展养鱼,正抓紧冬季加强对亲鱼的饲养管理.吴兴县是浙江省人工繁殖鱼苗的重点产地,全县五十六个鱼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5,(6):13-14
我所于1964年冬开始从1962年生产的青鱼鱼苗中选留培育青鱼亲鱼,自1969年青鱼(7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至1974年已经连续六年比较顺利地孵化青鱼鱼苗共一千余万尾。十年来,对于青鱼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以及青鱼鱼苗、鱼种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有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徽省舒城县城北渔场建立于1958年,1960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作者自1987年以来,作为实习带队教师,连年到该场工作。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期间发现:该场所用亲鱼均为自繁自养,存有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亲鱼性成熟个体和年龄愈来愈小,产后亲鱼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提出“引入长江原种,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供良种”的建议,得到渔场的支持和实施。1995年5月进行了首次  相似文献   

17.
家鱼人工繁殖,在新疆已普及10余年,但是,由于长期近亲繁殖的结果,鱼种退化日趋严重,加之新疆与内地相距遥远,亲鱼和鱼苗的运输很困难。为解决鱼类人工繁殖中的提纯复壮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与石河子市水电局水产试验所合  相似文献   

18.
养鱼,除了水还要有鱼,有了鱼苗,才能养成大鱼。鱼苗一般用人工繁殖的方法生产,所以,亲鱼培育是基础。如果亲鱼培育得不成熟,那么搞人工繁殖也就搞不成了。要想把亲鱼培育得好,除了在亲鱼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积累脂肪,春季性腺发育快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春季要冲水也不可忽视。在亲鱼的产后,秋冬季的培育中,积累营养对于亲鱼来说是主要的,冲水相应地就  相似文献   

19.
家鱼人工繁殖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使鱼的性腺达到发育成熟、产卵、受精、孵化鱼苗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亲鱼的培育、催产和孵化三个阶段。一、亲鱼的培育在秋末、初冬或早春水温较低时,适宜运输活鱼。在天然水域捕捞成鱼时,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  相似文献   

20.
亲鱼的优劣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因此亲鱼的选择十分重要。江黄颡鱼亲鱼既可从人工繁养鱼苗养育而成,也可从自然江河中收集。在自然情况下,雌鱼背部呈黄绿色,腹部乳白色,个体相对较小;雄鱼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瘦长。亲鱼选择个体大、体质健壮、外观身体完整无损、活动能力强、体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