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形势下,保护濒危物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要建立健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进出口管理贸易监测与评估管理体系、业务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和物种鉴定网络,促进濒危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国家权益,实现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3.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松林集中分布区域,有维管植物109科426属848种,其中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野生植物共12种。针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和濒危机制,提出了科学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评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对广西原记录有野生稻分布的14个市59个县240个乡(镇)1100多个分布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濒危现状评估。实地调查发现有58个县属濒危以上等级,表明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指出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主要是由于原生地消失、原生地环境质量恶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放牧与频繁刈割等原因造成。提出提高野生稻保护级别;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野生稻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完善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体系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平天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加强濒危植物的保护,2011年对公园全境进行了植物资源调查,查明现有植物202科738属1 1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6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内1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内22种。目前大多濒危植物保存量少,生长区域狭窄,生境脆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护林、调整营林措施、创新种质繁殖方法、合理开发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续第3期)1.什么叫水生野生动物?为什么要保护?答:水生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产品,是指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水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水生动物中有很多是属于珍贵稀有的物种,在经济、科学、医学和文化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国际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努力创造条件,为保护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做了大量工作,制定颁布了必要的保护法规,开展了珍稀物种的资源调查,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站。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1981年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37年来,我国在实施濒危物种贸易管理、加强国家履约执法和立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量在持续增加。国际履约和动植物保护形势十分复杂,做好濒危物种履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针对当前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管制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陈旧、多部门管理、鉴定机构利益分割等问题,建议从完善立法、部门协调、绿色发展、交流合作、宣传教育、打击走私、证书改革等方面努力,加强濒危物种贸易管制,保护极度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引导野生动植物产品贸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威胁因素,为保护区制定出更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陷阱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结合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保护区内的兽类资源丰富度、与邻近保护区物种相似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兽类45种,隶属于8目20科,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2种(云豹和林麝),国家II级保护物种7种(猕猴、藏酋猴、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斑林狸和中华鬣羚),我国特有种4种(贵州菊头蝠、藏酋猴、林麝和滇绒鼠);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物种4种(穿山甲、水獭、云豹和林麝),易危(VU)等级物种7种(贵州菊头蝠、小灵猫、斑林狸、豹猫、小麂、毛冠鹿和中华鬣羚),近危(NT)等级物种8种(中鼩鼱、藏酋猴、黄腹鼬、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和赤麂);列入CITES附录I的物种5种(穿山甲、水獭、斑林狸、云豹和中华鬣羚),CITES附录II的物种4种(猕猴、藏酋猴、豹猫和林麝)。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高(C_j=0.64),兽类资源组成成分中等相似;与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极高(Cj=0.75),兽类资源组成成分极其相似。【结论】贵州黄牯山保护区兽类资源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给予野生物种和生态环境更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热点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物种丰富度格局和热点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信息,结合遥感影像、文献信息和专家经验,研究了大熊猫分布区内珍稀濒危物种及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丰富度空间格局,确定了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分析了大熊猫保护区对热点区保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分布区内,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有293种,包括哺乳动物109种、鸟类58种、爬行动物18种、两栖动物35种、高等植物73种;其中,IUCN极危物种11种、濒危物种48种、易危物种111种、近危物种74种,列入CITES附录Ⅱ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6种;293种珍稀濒危物种中,133种为中国特有,19种为大熊猫分布区特有。大熊猫分布区中,岷山的文县和平武,邛崃山的汶川、宝兴和康定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达到15~19种/km2,物种密集区呈块状或线状破碎化分布;秦岭山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集中分布区,丰富度为5~6种/km2;海拔1400~1600m和1800~2000m,分别为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区段,物种丰富度达186种和77种;800~2800m是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最密集的海拔范围,分别覆盖了88.4%的珍稀濒危物种和87.2%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分布区有6个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0.5%,覆盖了分布区85%的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7.2%,覆盖了85%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保护区,覆盖了27.6%的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和21.4%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保护了71.7%的珍稀濒危物种和70.7%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大熊猫保护区的有效性和维护大熊猫种群的持续生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夏农林科技》2014,(5):49-49
<正>桃儿七是我国珍稀的药用植物,属国家三级保护物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并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桃儿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湖北、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在宁夏,随着人们对桃儿七资源利用价值的广泛了解和市场的需求,长期的过度采挖,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桃儿七种群日益减少,野生桃儿七资源锐减,且分布范围也逐步向人烟稀少的高海拔迁移,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对我国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与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我国森林与草原锐减,湿地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大,给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濒危物种受到严 重威胁。对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濒危物种的管理尤为重要,可以促进野生动植物健康生 长和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该文讨论了国内外濒危物种评价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物种的受威胁因素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植物濒危系数的计算指标 ,并参照《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和濒危系数 ,确定了评价该区植物濒危状况的等级 ,对该区全部维管植物濒危状况进行了量化综合评定 .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消失种 1 3个 ,极危种 1 4个 ,濒危种 36个 ,渐种危 49个 ,敏感种 71个 ,安全种 44 8个 .通过分析、计算物种遗传损失系数和急切保护值 ,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自然保护区植物保护级别的评价方法 ,确定了急需保护植物种类、优先保护次序 ,并提出了不同保护级别物种相应的保护措施 .确定一级保护植物 30种、二级保护植物 5 7种、三级保护植物 83种  相似文献   

13.
许元科  张少华  彭学库  刘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4-20414
对华丝竹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华丝竹仅分布于景宁县的东坑镇、景南乡、雁溪乡,面积为262.51 hm2,且分布区域狭窄,人为破坏严重,曾大面积枯死。根据目前引种试验,在外地难以成活。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马乃训等提出《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对华丝竹的濒危性进行分析,建议把华丝竹列入我国渐危物种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多样性及现状,评估各种的濒危等级,为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第2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浙江植物志(新编)》编研以及近年来其他相关资料,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等资料的评估结果,对这些植物的现状与濒危等级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①目前,浙江分布有1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1999年版保护名录相比,增加了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级了3种,解除保护4种。②濒危等级可以分为5个等级,极危等级19种,占16.38%;濒危等级36种,占31.03%;易危等级30种,占25.86%;近危等级17种,占14.66 %;无危等级12种,占10.34%;数据缺乏2种,占1.73%。③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共有85种,占73.28%,受威胁程度较高。  结论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近70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较好的保护成效。建议:①保护原有生境,防止过度干扰,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作用;②加强科学研究,改进野外调查方法,完善物种生境信息,重视物种遗传多样性;③多学科合作,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形成完备繁殖体系。表2参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禁贸前后非洲象产品贸易情况和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说明了绝对禁贸对保护濒危物种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并指出: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框架下,保护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查没的野生动物产品找到合法市场以减少偷猎利润;拍卖是妥善处理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必要方式。这一措施在目前状况下,有利于中国有计划地开辟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合法市场,减轻野生动物管理和执法者沉重负担、筹措保护资金、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与产业等。  相似文献   

16.
白桦 《新农业》2023,(7):37-38
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对丰富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和生态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其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更多野生动植物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地,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刻不容缓。同时,也应该注重濒危物种的管理,才能促进人类与动植物的和谐共处。本文主要探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濒危物种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林麝资源日渐枯竭,濒临灭绝。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组织把麝从《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调整为附录Ⅰ,我国政府于2003年2月将麝属所有种列入Ⅰ类保护动物。于是,人们开始从事野生林麝人工饲养,以求保护和扩大种群,合法、科学的利用资源。但过去捕获的野生林麝人工驯化饲养多归失败。为了探索野生林麝抢救驯养的方法技术,我们将群众捕获的受伤野麝调往凤县养麝大户李吉有养殖场(该李为医生世家,养麝近20年,具有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经验)。截至目前,该野生麝生长发育正常,已与原有麝群合群饲养,抢救驯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来,在实施濒危物种贸易管理,加强国家履约执法和立法,开展保护濒危物种宣传教育和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和履约协调机制,加强国际履约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国,也是野生动植物利用大国,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履约工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要做好濒危物种履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履约管理工作应从重点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物种监管,提高治理能力;加强部门配合,提高部门协作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履约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系统整体合力等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曹岚  梁芳  邹红  赖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6-1698,1711
在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50科81属1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6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有34种,被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有85种。该保护区珍稀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吴赵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21-11722,11727
针对维西县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保护现状,阐述保护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扩大就地(近地)保护范围、强化迁地保护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多方筹集资金等建议,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