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大搞农田防护林带是从1968年开始的。抚育管理好的林带,如黄盖淖公社的林源、林网大队,红圪塄公社的向阳等大队都已郁闭成林,交错成网,初步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但是,我县的林网化程度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西部几个公社林网化程度比较高,东半部几个公社就比较差;就是在林网化程度比较高的公社里,也还有没有实现林网化的大队;比较差的公社,也有林网化程度比较高的大队。我县共有三级林带:县级林带、社  相似文献   

2.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3.
平原绿化是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在平原地区林网对农田的保护作用与农作物的明显增产是人所共知 ,但林带对农作物影响也是很大的 ,林带边缘两侧的农作物因发育不良而减产。这种现象老百姓叫做胁地 ,胁地是平原林区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林网造成胁地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林带树冠遮荫蔽光 ,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 ,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而使农作物发育不良减产。为了防止和减轻农田林网胁地 ,从 1978年鲁北平原马西会战就开始关注 ,并围绕着林网胁地做了些试验探讨性的工作。经 2 0多年…  相似文献   

4.
<正> 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林带使作物增产的报道;法国人Guyot指出,灌溉条件下,林带可使小麦增产21.8%,丹麦人研究认为,可以平均增产5%,据我们1985年研究认为,在100亩左右的长方形林网内平均增产5.5%。有关林网保护下的农作物质量及其增产机制的报导还不多见。为了系统的了解防护林体系保护下的农作物产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带在林网中存在着“近胁地,远受益”的客观现实。林带树木根系吸收大量水分、养分,树冠遮荫,使林带近缘的土壤变得瘠薄。人们把这种影响叫做“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那些离林带较远处,由于林带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较好地维持了生态平衡,又不受林带树木争水、争肥、争阳光的危害,农作物能大面积增产。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前,大部分农田林网属于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林网内的受益面积远远超过林胁地面积,一般为九与一之比,增产效益仍是显著的,但是,农业实行大包干责  相似文献   

6.
和田县跃进公社现有19个大队,4808户,15,500人,劳力6,131个,土地面积40,391亩,其中耕地25,558亩;现有林地5,79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2,166亩,用材林86亩,薪炭林568亩,全社现有林木2,483,584株,人均有树161株,农田防护林占耕地面积8.47%,森林复盖度14.3%。  相似文献   

7.
(六) 平原林网的配置 全省有平原3543万亩,占23.2%。为了保护平原农田的高产稳产,抵御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根据余杭县博陆公社红阳大队及桐乡县义马公社众安大队对农田林网效益的测定报导,讨论农田林网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上头地乡农田牧场全部林网化王海珍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克什克腾旗上头地乡营造农田防护林5900亩,全乡6.7万亩农田牧场全部实现林网化。上头地乡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高寒漫甸山区,耕地4.6万亩,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山高风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91...  相似文献   

9.
梨树县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了解决农田防护林带的胁地减产问题。经过二年多的试验证明:林带胁地距离为树高的一倍多,若以林带平均高15米,375亩林网计算,其胁地面积为林网面积的11.76%,胁地段内的农作物,平均减产61.59%,折占林网面积的7.24%,占林网保田增产数量的65.16%。上述试验说明,虽然林带的防护效益是增产一大片,而减产只是一条线,但是这种影响农民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农田林网胁地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网胁地是制约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一大难题,了解农田林网胁地的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负面影响,对加快农田林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西部河套平原的临河市,1980年前有林地面积只有15万亩,今天已发展到70万亩,森林覆被率由6%上升到13%,各乡镇渠道纵横交错,农田防护林建设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保护农田面积已达120万亩,占应保护农田面积的85%以上。全市已有片状杨树速生丰产林6200余亩、渠道丰产林11300亩。速生丰产林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果树的定植面积每年以万亩  相似文献   

12.
民勤农田防护林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保护下的小麦产量均有胁地区和增产区的产量分布规律:胁地区为平产区产量的67.3%,增产区比平产区产量高3.3%;大片防护林庇护下的民勤绿洲,有防护林的小麦田产量比无防护林小麦田的产量高出4.7%。相对于防护林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长期耕作对小麦有3.2%的增产作用。凉州区的防护林以疏通结构为主,有防护林的小麦产量高于无防护林的18.6%。比较民勤与凉州区防护林影响下的作物产量,民勤地区的防护林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0.8%。民勤位于石羊河下游,受风沙危害严重,而小麦产量高于石羊河上游的凉州区,说明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因素共同影响对民勤绿洲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小召公社,近年来林业生产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目前,造林保存面积达1.8万亩,比1977年增加了1.3万亩。1977年至1981年间,平均每年造林保存面积为2700余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35条,总长213公里,构成216个网眼,使4.3万亩农田初步受到保护,防护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也随着提高,甜菜和油料的产量,近两年  相似文献   

14.
太仆寺旗小营盘公社南地房大队,共有15个生产队,240户,975口人。总面积10,860亩,现有耕地5,000亩,林地1,381亩,零星植树24,400多株,人均有林1.5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3.6%。农田防护林864亩,占耕地面积的17%,形成105个网格,保护农田4,400余亩。从1979年以来,林业收入连年增加,林业起到的多种效益日益显著。社员说:“要想富多栽树,林业促农又促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地房大队实行集体林业承包到户为主的林业生产责任制。这种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国内外对护田林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林带对调节气候、保护作物、提高作物产量所发挥的作用。我省陕北农业生产常受到风灾、沙灾和干旱的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几年来各地营造农田防护林,逐渐实现林网化。这些地方的经验也证实了,林带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增产效益。对于陕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研究资料还不多,对林带的防风效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标准化”在各项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喆  张贇 《陕西林业》2006,(6):18-18
现阶段,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农田防护林网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净化环境、美化家园等生态、社会功能,只注重单一的农业经济效益,看不到生态效益带来的长远利益,因而存在载树怕胁地、怕影响农机作业、怕树木见效慢等思想,对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存在抵触情绪,对建好的林网也不注重保护,烧麦若、烧秸秆、大型农机具作业时多有破坏,造成年年造林年年破坏的局面。同时,有些部门与林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协调配合不够,多以牺牲林业利益为主,使林业单位基本上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未能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格局,未能把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我县按照国家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要求,经过几年努力,到去春为止,全县人工林面积已达99,292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1,070亩,用材林8,953亩,薪炭林34,730亩,经济林和其它林14,539亩。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县农田林网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田林网对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1979年5月份我们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五七公社进行了一次小麦测产.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林网概况五七公社的林带是结合农田水利设置的,全社林网面积23500亩,无林区面积7200亩.这次测产的林网,选在前线大队五生产队,对照区选在四生产队.东、西林带宽6米.种树4—5行,树高6米,林带间距110米.北面林带宽31米,种树26行,树高9米;南面林带宽17米,种树15行,树高8米,南北林带间距为300米.网格面积49.5亩,种麦面积35.97亩(小麦品种为内乡五号),林带面积2.46亩,树种为刺槐,单层林.  相似文献   

19.
林茂粮丰     
地处坝上高原的张北县曹碾沟公社二台背生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耕地防护林,林地面积发展到108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8%,平均每人有林地3.2亩,其中农田林带15条,总长6150米,实现了耕地林网化。现在树高已达8米左右,充分发挥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掖县地处莱州湾畔,全县已在八处公社,三百二十个大队,三十五万亩耕地范围内实行了方田林网化。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田林网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合理的林网结构,我们于今年四月中旬共同组成工作组到沙河公社东杜大队进行农田林网效益观测工作。在公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