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是其木材干燥中一个重要过程。通过高温高湿处理,可使落叶松锯材中所含的树脂固体成分受热软化,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在热力作用下向表面移动进而从木材中溢出。本研究通过对落叶松锯材进行不同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和不同后期处理条件的干燥试验,分析被处理的落叶松锯材树脂脱除和分布规律,为探讨合理落叶松脱脂工艺提供基础依据。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的时间在8h以内时,木材中树脂从芯部向表层移动和从表面溢出明显。处理时间达到8h后,树脂分布变化和溢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奥克榄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煮、高温汽蒸、水煮+微波联合三种方法对其进行软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木材顺纹压缩屈服强度、压缩量和压缩回弹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化的软化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奥克榄的软化和弯曲成型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软化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奥克榄木材的屈服强度,改善其弯曲性能,其中水煮+微波联合处理软化效果优于水煮和高温汽蒸处理;影响水煮,饱和蒸汽汽蒸处理和水煮+微波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处理时间,汽蒸温度,微波功率;同种软化处理条件下,奥克榄的顺纹压缩回弹率与含水率成正相关。在生产中建议采用水煮2 h,微波功率800 W,时间18 s为优化条件的水煮+微波联合方法进行软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MF树脂固定杨木压缩木回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增加木材硬度和体积稳定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改性、压缩处理和热处理。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低量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处理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木材,并在加热过程中作横纹方向的压缩处理,其实验结果表明:经低分子量MF树脂处理的木材试件,抗胀(缩)率(ASE)为47%,阻湿率(MEE)为36%;10%树脂浓度处理的试件的室温条件浸水可完全保持其压缩变形;17.5%和25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木材硬度不均,减少各向异性,提高木材切削性能,以北京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温度(-6、-9、-12℃)和不同时间(4、6、8、10 h)对木材进行冷冻处理,研究分析了冷冻处理条件对木材三切面硬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显著,在较低的处理温度条件下,木材三切面的硬度和抗剪强度趋于一定值;杨木生材合理的冷冻处理温度为-6℃以上;可通过三切面硬度变化和抗剪强度变化关系来评价木材冷冻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产磨木浆的原料主要是马尾松,但由于其树脂含量高,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树脂障碍,既影响纸机的正常运转,又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本研究用脂肪酶对磨木浆进行处理,以降低浆料中树脂含量。研究了脂肪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脂肪酶脱除树脂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磨木浆脂肪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温度70℃、浆浓10%、处理时间60min、酶用量0.8IU/g;在脂肪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磨木浆与原浆相比,树脂含量下降了52.58%。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磨木浆中树脂生物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磨木浆的原料主要是马尾松,但由于其树脂含量高,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树脂障碍,既影响纸机的正常运转,又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本研究用脂肪酶对磨木浆进行处理,以降低浆料中树脂含量.研究了脂肪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脂肪酶脱除树脂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磨木浆脂肪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温度70℃、浆浓10%、处理时间60min、酶用量0.8IU/g;在脂肪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磨木浆与原浆相比,树脂含量下降了52.58%,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温水热处理对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热处理温度(140,160,180,200℃)和不同时间(1,3,5 h)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处理前后马尾松木材试件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的平衡含水率和失重率随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40℃处理的试件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但160,180,200℃处理下,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比处理前的试件均有所降低;马尾松木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随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显示,高温水热处理改性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较佳工艺为: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3 h。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脆性的影响,在170~230℃范围内对马尾松木材进行2~8 h的热处理,并进行静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木材脆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塑性下降;未处理材无脆断现象,而热处理木材在230℃处理6 h及以上时,超过50%的试件发生脆断。处理温度每提高30℃及处理时间从2 h延长到4 h时,对木材脆性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木材缺氧高温处理改变了木材主要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防腐性等,扩大了木材适用范围。以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在180、195℃和210℃三个温度条件下,以及60、70℃/h和80℃/h的升温速率下,分别对杨木素材进行1、2 h和3 h的缺氧高温处理。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杨木缺氧高温处理材主要组成成分中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定量分析C、O两个主要元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染液在木材中的移动和渗透是木材深度染色的关键.分别采用热水浸提、烧碱、过氧化氢等试剂对染色前的杨木进行染色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杨木的染色深度,其中烧碱对提高染液渗透深度影响最大.较优前处理工艺条件为:烧碱用量8 g/L,碱液温度90~95℃,前处理时间2 h.与未进行前处理的试件对照,染料纵向渗透深度提高48.0%,横向渗透深度提高43.7%.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和高温热处理复合改性对杨木吸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易吸水、尺寸稳定性差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通过聚乙二醇浸渍、热处理改性可以改善这些不足。通过采用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1000、PEG2000、PEG4000)对杨木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20℃、140℃、160℃、180℃、200℃)进行热处理,研究不同条件复合处理对杨木试材吸水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善试件初期的吸水性能,PEG浸渍处理则能抑制试件长期吸水,通过复合改性处理可以达到同时控制试件短期和长期水分吸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热固性树脂真空加压浸注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桦和械木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种类的热固性树脂和不同浸注条件与树脂浸入量和改性材尺寸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脂,甚至同一树脂对不同树种的木材具有不同的浸注性,其浸入量随加压浸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木材心边材对树脂的接收能力有所不同;木材性能的改善程度因树种和树脂浸入量而异。  相似文献   

13.
以落叶松、红橡和奥克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常压蒸汽热处理工艺条件,对照未处理材,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木材吸湿性随温度提高逐渐降低,当热处理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尺寸稳定性改善趋缓;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木材尺寸稳定性提高;木材高温热处理后吸湿性和吸水性的改善与木材的密度、结构等物理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微波等离子体环境下木材表面蚀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木材表面时引起蚀刻,蚀刻程度的大小与离子能量水平,即与等离子体工作条件和等离子体种类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微波等离子体工作条件即微波功率、系统压力、样品位置(距谐振腔距离)及处理时间对杉木木材蚀刻的影响,并在相同工作条件下,比较了N2、O2及空气等离子体对木材蚀刻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影响蚀刻作用的诸因素中,样品位置的影响最显著,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其次,而系统压力的影响最弱。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杉木样品距谐振腔距离越近、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越长、微波功率越高则蚀刻越严重;在3种等离子体中,O2等离子体蚀刻最严重,而N2等离子体最轻微,空气等离子体蚀刻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木材的高强度微波辐照法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arch wood was trea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under different radiant intensity and treating duration. The microwave-treated wood specimens together with the un-treated for comparison were impregnated by water in pressure vessel and then tested for perme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change by SEM to study the mod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microwave treatment on larch wo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treatment the permeability of larch wood was improved without noticeable decreasing of the modulus of rupture (MOR) and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The radial parenchyma and some pit membrane were ruptured, and tiny cracks were formed in the cell walls. The formation of tiny cracks in the cell walls serves as man-made channels of gas and liquid and this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wood.  相似文献   

16.
竹模板湿变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珑  蔡光汀 《木材工业》1996,10(4):22-25,33
本文研究了在使用竹模板浇成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变形的原因,是由于竹模板吸收了现浇混凝土的水分所造成。进一步测定了竹模板的相对吸水率对其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显著影响,并给出了计算公式,供在竹模板的间距支撑设计和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杉木浸渍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杉木木材进行浸溃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当改性剂浓度超过20%时,下降才较明显;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大可由改性前的197%下降到改性后的155%;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18.8%。杉木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素材。  相似文献   

18.
木材浸渍用低分子量低色度酚醛树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处理木材导致材色加深的因素,采用紫外(UV)和红外(UV)吸收光谱分析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在合成和固化过程中主要产物的光吸收作用,确定了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木材化学药剂的合理配制和处理条件,并测定了处理后大青杨木材材色。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生木材材色的色差变化较小,长时间放置材色稳定。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DIFFERENT SPECIES WOOD COLOU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oodisnaturalmaterial,naturegivewoodsurfacecolor,g]oss,grain,qualitysenseetc-,whichconsititutedwoodaesthet-icfeeling.Forthisreson,peoplealwaysusedwide]ywoodtomakefurnitureanddecorating,andstlldiedonthequntitativetestingofwoodsurfacevisualphysicalmagnitude.tl-8jTreeswereprocessedoperationbyaseriesofworkingprocesstoformthewoodsurfacewhichwesawandtouchedonfur-nitureanddecorating.Inthesekindsofworkingprocess,whetherthevisualphysi-calmagnitudeofwoodsurfacehadvaria-tionsorthisvariationschangedwoo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