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不同磷效率型大豆品种,设低磷(0 kg·hm-2)、中磷(82.5 kg·hm-2)和高磷(165 kg·hm-2)3个磷处理,测定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叶片的SOD、POD和CAT的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SOD、POD和CAT的活性在整个生育时期均保持较高水平,而MDA含量较低.中磷和高磷对磷高效品种SOD和POD活性影响较小,生育后期CAT活性下降减缓,且可以增加磷低效品种生育后期的SOD和POD活性,使CAT活性下降时期延迟至鼓粒期.与低磷条件相比,在中、高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0.0%和4.8%,磷低效品种分别下降了20.9%和17.9%.说明磷高效品种具有较强的植株活性氧清除能力,能保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抵抗低磷胁迫的能力,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探讨其同化物积累及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品种在低高磷处理下,相对干物质量比较高,能达0.9左右,而磷低效品种多在0.6左右;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均大于高磷处理,磷低效品种则小于高磷处理;高磷处理使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Tr)增加;低磷处理加强大豆叶片水分利用率(WUE);磷高效品种低高磷处理下产量比在0.9左右,磷低效品种仅为0.62。因此,可以将低高磷下干物质量比和产量比作为筛选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磷素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耐低磷能力与根系性状密切相关.以磷高效基因型大豆锦豆33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铁丰3号为试材,采用沙培的方法,设5个磷浓度,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主根长、根冠比、根体积、根系活性和根系比表面积对磷素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性状对磷浓度的反应比较复杂.幼苗期,不同磷浓度处理下主根长度和根冠比磷高效基因型品种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在有些磷浓度处理下根体积、根系活力和根系比表面积等指标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指标值的大小随磷浓度的变化没有一致的规律性.分枝期,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品种间和不同磷浓度处理间主根长度都没有显著差异.开花期,不同磷浓度处理下主根长度和根冠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表现为磷高效品种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结荚期,根系活力和根体积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在各磷浓度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活力都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的.在O.5、1.O、1.5和2 mmol·L-1的磷浓度下,磷高效品种的根体积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4.
磷素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类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锦豆33和辽豆13,磷低效品种铁丰3号和锦8-14)为试验材料,设3个磷浓度用量(0,82.5,165 kg·hm-2),测定大豆根系氮、磷和钾的百分含量和积累量,考察磷素对不同类型大豆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和磷高效基因型大豆根系N、P、K吸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鼓粒期和始熟期磷高效品种根系氮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除分枝期外其它生育时期磷高效品种的根系磷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41.4%;整个生育期磷高效品种根系钾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84.8%。磷高效品种的磷和钾的积累量也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73.3.7%和122.9%)。与低磷相比,中磷和高磷处理能显著增加磷低效品种的根系氮、磷和钾的积累量,而磷高效品种则相对变化较小,即使在较低的磷浓度下其根系也能吸收较多的氮、磷和钾。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本试验以2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法,测定正常磷和低磷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植酸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根据产量损失率将26个品种聚类成A^G共7个类型,A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均小于10%,G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大于60%;B^F各类品种产量损失率介于A、G中间。产量、植酸含量与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及地下部含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磷及低磷条件下,A^G各类型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但A类大豆品种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小于30%,G类则大于80%。田间种植试验进一步证实植酸含量降低率低于30%的品种耐低磷指数大于1.0,属于强磷高效类型;G类品种耐低磷指数小于0.6,属于弱磷高效类型;B^F各类品种介于A、G中间。综上所述,正常磷与低磷水平下大豆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又一个关键指标,与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协同筛选磷高效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低磷和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和干旱对鼓粒期磷高效基因型大豆黑河27,磷中效基因型大豆黑农43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黑河29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等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和干旱胁迫降低了3个基因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相反,胞问CO2浓度呈卜升趋势,说明光合速率的降低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低磷和干旱胁迫处理降低了大豆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变化为磷低效基因型>磷中效基因型>磷高效基因型,说明缺磷和长期干旱能使大豆叶而积降低,叶绿素降解,减少了光合叶而积和光能吸收,影响光合作用.与磷低效大豆相比,磷高效大豆具有在干旱条件下对CO2的同化和水分利川能力上的优势.磷高效大豆在水分逆境下叶片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提高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显示其对干旱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钼肥对鲜食大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抚鲜3号和日本青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V5、R1、R3、R5、R6),测定C1(0 kg·hm-2)、C2(0.3 kg·hm-2)、C3(1.5 kg·hm-2)、C4(3.0 kg·hm-2)四种施钼处理下上述鲜食大豆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考察了施钼量与光合指标的关系以及生育期内鲜食大豆光合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钼提高了鲜食大豆叶片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延缓了鲜食大豆生育后期叶绿素衰退,对叶片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各光合生理指标在C3(1.5 kg·hm-2)处理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鲜食大豆叶片在R5(始粒)期各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高,R6(鼓粒)期开始下降,两品种对不同施钼水平处理的反应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
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高蛋白品种的2因素3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肥料对大豆各种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品种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同水分间差异明显,中水条件下,叶绿素和品质都明显高于高水和低水.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叶面积、叶绿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肥条件下,各种生理指标较好,产量也最高,达3616 kg·hm-2.产量在肥料和品种的裂区试验中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农大35318最高,达3752.67 kg·hm-2.水分、施肥量二因素是通过影响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豆荚干重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特豆1号、浙春3号和特豆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豆5号在施纯氮90 kg.hm-2时,大豆籽粒氮含量、氮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合,产量达2 240 kg.hm-2。3个供试品种中,特豆5号是氮高效利用型品种,浙春3号对氮最敏感。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A2B3组合(特豆5号施纯氮90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提高黑花生生育前中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磷钾配施(中磷120 kg.hm-2+高钾225 kg.hm-2)效果更为明显。钾肥对提高黑花生叶片SOD和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作用,但对POD活性影响不大,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SOD、CAT和POD活性,增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黑花生对钾的反应大于磷,三个磷水平下荚果产量均以髙钾处理最高,其中低磷髙钾组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砂培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烤烟在缺磷(-P)、适磷(+P)、过磷(++P)处理10 d后对磷吸收情况及(H2PO4--P)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经不同磷水平预处理后,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对H2PO4--P的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值与Km值随磷浓度的增加存在较大差异,随磷浓度的增加,K326的Vmax值增大,Km值增加;粤烟97在+P浓度处理时Vmax值最大,Km值最小;粤烟98在++P浓度处理时Vmax值最大,Km值最小。-P处理时,不同烤烟品种对H2PO4--P的吸收速率表现为:K326>粤烟97>粤烟98;+P处理时,对H2PO4--P的吸收速率表现为:K326≈粤烟97>粤烟98;++P处理时,对H2PO4--P的吸收速率表现为:K326>粤烟97≈粤烟98。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供应对不同品种烤烟H2PO4--P吸收速率影响较大,不同基因型烤烟亲和力水平存在差异;低磷胁迫对K326低亲和力系统H2PO4--P吸收速率具有促进作用,高磷胁迫对粤烟98高亲和力系统H2PO4--P吸收速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低磷、高磷胁迫对粤烟97磷吸收速率均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磷水平对剑麻生长和磷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0.16、0.21、0.26 g)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片长度和叶片厚度。施磷处理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有所增加。在施用尿素(以N计)0.45 g/株、氯化钾(以K2O计)0.70 g/株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0.21 g/株时,剑麻地上部鲜重最大,为644.7 g/株,比不施磷处理增加39.6%,且其磷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率也最大。施磷处理剑麻叶片和根系全磷含量均比不施磷处理P0高,叶片全氮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剑麻整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磷肥对果蔗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磷作为对照,分别选用钙镁磷肥、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进行施磷处理,研究施用不同类型磷肥对黑皮果蔗生物量、根系形态及磷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磷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果蔗生长,与未施磷处理的相比较,钙镁磷肥、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处理的果蔗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67.00%、58.38%、50.6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生物量显著高于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处理。在不同类型磷肥处理下,果蔗的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差异。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根系总根长和总根系表面积均比其他两种磷肥处理有显著增加;钙镁磷肥和聚磷酸铵处理的果蔗根平均直径和根总体积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磷肥处理下,果蔗地上部和根系的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磷积累量显著高于磷酸一铵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植酸磷及其他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0个自交系和24个杂交种为材料,测定其总磷、植酸磷、无机磷含量,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子粒中植酸磷及其他形态磷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和杂交种间3种磷形态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植酸磷与总磷间呈正相关,与无机磷间呈弱度正相关。在低植酸玉米选育时,应该同时采用植酸磷和无机磷两个指标作为选择标准。自交系丹黄02是选育较低植酸磷、高无机磷含量杂交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玉米各营养器官磷素分配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及其积累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郑单958和浚单20相对植酸磷浓度低,分别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值为56%,其中,永玉2号最高,约为62%;浚单20和郑单958较低,约为49%。不同基因型玉米各部位磷浓度、积累量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完熟期存在相关性,其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浓度和茎秆、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积累量与子粒的植酸磷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间磷素吸收利用和收获指数的差异,筛选磷高效型品种,以山东省不同时期30个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在两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磷素在不同品种各器官中的含量,并对磷素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各器官中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其中以茎叶提高幅度最大,籽粒提高幅度较小;不同品种问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高肥力下备品种平均磷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分别比低肥力下降低了10.22%和2.61个百分点.通过聚类筛选出4个在高低两肥力下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均较高的品种;5个仅磷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其中一个只适于高肥地,一个只适于低肥地,四个仅磷收获指数高的品种,其中有两个只适于高肥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及Hedley土壤磷素分组法研究了海南省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施用不同磷源对橡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土壤磷素组分变化。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处理、施用昆阳磷矿粉100 mg/kg(以全P计,下同)、施用昆阳磷矿粉250 mg/kg和施用普通过磷酸钙100 mg/kg。结果表明:施用磷矿粉和普通过磷酸钙均显著增加了橡胶树幼苗干物重、株高、茎粗和吸磷总量,但高磷矿粉处理和普通过磷酸钙处理橡胶树幼苗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高磷矿粉处理取得了与普通过磷酸钙相当的肥效;磷矿粉施用后,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盐酸提取态磷(HCl-P)和残余态磷(Residual-P)等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不受施磷影响;干物质重和吸磷总量均与土壤Resin-P、NaHCO_3-Pi和Na OH-P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磷矿粉施用11个月后,平均33.1%磷矿粉溶解在土壤中,平均43.5%的磷矿粉残留在土壤Residual-P组分中。为改善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有效磷及橡胶树磷素营养状况,应选择施用高活性磷矿粉以降低磷矿粉颗粒被大量包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磷素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与化肥配施等处理对棕壤磷素、玉米吸磷量、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彼此间差异显著,以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最明显。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吸磷量和玉米产量,以未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增产最明显。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秸秆直接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秸秆腐熟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吸磷量和磷肥利用率直接还田好于腐熟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