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环境和道德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技术通常以思维、知识和产品三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面对技术给大学生道德认知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德育应采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对现有大学德育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大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德育手段与德育内容的泛政治化倾向、对道德层次认识的模糊、道德规范实施机制缺失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降低了高校德育的效率.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关键是要在德育内容中加入"人",在德育方法上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对道德规范遵守与执行情况的督导,促进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引发大量的伦理冲突和道德困惑:市场经济扩张对道德本质属性的解构;科技发展带来的对生态伦理和科技伦理的呼唤;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爱国性的坚持等等。对此,高校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切实实现“从天上回到地上”、“从外在转向内在”。  相似文献   

4.
学校道德教育危机的根源是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与学校正统的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其次,是社会历来忽视成人道德教育,成人不能为人师表,重道德说教,轻道德实践,其出路一是重视成人道德教育;二是加强道德实践;三是德治与治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韦汉吉  廖非 《甘肃农业》2005,(10):155-155
思维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智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在学校德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道德主体的建构,是亟待挖掘与开发的重要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思维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智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在学校德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道德主体的建构,是亟待挖掘与开发的重要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关系,总结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的特征、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惯习特征,说明德育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的变化发展。立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问题,探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优化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自媒体高度发达,多元文化思潮快速传播,给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观引领、道德培育工作带来挑战。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个性化更加突出,对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产生抵触心理。面对传统教育模式与被教育对象接受程度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模式亟待深度改革。论文总结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和欧美高校的书院建设经验,结合农林高校书院建设经验,提出了农林高校书院制度下德育载体建设的思路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道德向量、动量与道德的人际生成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人际生成就是不同道德向量的道德主体相互碰撞的过程和结果。道德向量是德育的逻辑起点、道德动量是最终描述道德主体道德运动变化状态的因素。从道德人际生成的模式分析中,我们知道,道德人际生成需要道德理性、权威、导向、监督与干预……而这一切正在为后现代所解构,严重制约了人际环境的育德效能的发挥。为此我们需要实施“零容忍”策略、“灌输”原则、道德权威以便重塑生态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0.
唐春兰 《甘肃农业》2006,(4):221-222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德育实效性低,正陷入令人焦虑的“高投入”与“低产出”困境之中。本文试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方法和社会道德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此种困境的原因,并对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以期对学校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做人的根本.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还要对其进行完美道德的塑造.儒学对道德主体性的强调,对个人、他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代的高校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体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面临的诚信与道德挑战,通过借鉴儒家传统道德的进步思想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失范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介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及出现原因,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认为幸福的社会属性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二个方面,前者是人的本质决定的,后者是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历代思想家们都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幸福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社会生活是幸福的现实基础,劳动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手段,社会制度对人的幸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情感缺失是制约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最大障碍。儒家的德育理论在师一弟子关系以及德育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上都有明显的重“情”特征,是典型的情感德育论。当代高校德育有必要借鉴儒家的情感德育理论,从改善师生关系,改革德育观念、方法入手,将情感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将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并致力于创造适合德育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道德直觉是当下道德哲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如果道德直觉可以成为道德探究的基础,那么其可靠性必须得到保证。论证道德直觉的可靠性,可以将道德直觉作一种道德判断的方法论来理解。而作为道德判断方法论的道德直觉就带有明显的反思平衡的特性。但反思平衡在道德探究中是否具有基础性地位依然存疑。回答这一疑问的方法,就是构建一种持基础主义立场的反思平衡。道德直觉就是这样一种持基础主义立场的反思平衡,因此道德直觉可以成为道德探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德感化--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道德感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道德感化效果的取得,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