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阿魏酸和草酸对豇豆枯萎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衍荣  王小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3-3114,312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草酸对豇豆枯萎病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挑战接种后幼苗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和草酸对豇豆枯萎菌的影响差别很大,其中,阿魏酸浓度>1.0 mmol/L和草酸浓度>5.0 mmol/L都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的萌发;2种酸类物质对豇豆枯萎病病菌菌丝生长也有抑制作用,阿魏酸浓度>10.0 mmol/L和草酸浓度>20.0 mmol/L的抑制效果显著;在不影响豇豆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3.0 mmol/L阿魏酸最为有效,幼苗发病率仅为48.6%,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枯萎病菌能诱导黄瓜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积累,但两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津研4号”相比,抗病品种“津杂4号”两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表明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接种赤星病菌种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差别较大,抗病品种净叶黄的几丁质酶在0~12 h上升最快,整个过程都呈上升趋势,活性明显高于不抗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长脖黄和豫烟4号12 h以后,几丁质酶活性上升较快,但低于净叶黄;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在接种赤星病菌后的前12 h,抗病品种净叶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速度比感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要快,而感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在12~24 h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上升较快,其上升过程比抗病品种晚了12 h,在整个过程中净叶黄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比长脖黄和豫烟4号要高,这可能是净叶黄抗赤星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豇豆抗病品种丰产二号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试材,对接种枯萎病菌后2、4、6、8、10 d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itinase)、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未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2) 接种后,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都呈升高趋势,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PO、CAT活性与MDA含量始终高于感病品种.3) 接种后,抗病品种PPO、POD、CAT、几丁质酶活性升高比感病品种早,可能是它们可以较早启动抗病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 mmol·L-1核黄素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核黄素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表明核黄素诱导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研究喷施丁子香酚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0μg/mL丁子香酚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丁子香酚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接种处理。说明丁子香酚可以通过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大豆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对疫霉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疫霉菌后48 h 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利用接种48 h提取的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发现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K2SiO3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易感白粉病品种ZJ02-09幼苗第2叶喷施20mmol/LK2Si03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片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侵入。喷施20mmol/L K2SiO3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
对小麦叶锈菌侵染前后2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叶片中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和PPO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抗、感品种间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叶锈菌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小麦叶片中的4种防御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并且抗病品种接种后PPO活性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抗病、感病的小麦接种叶锈菌处理与未接种处理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均升高,POD、PPO、PAL 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3 d达到峰值,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4 d达到峰值;相对于其他防御酶,PAL在测定期内活性变化程度不高,表现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