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万志 《畜禽业》2005,(3):14-16
奶牛的营养需求,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营养需求,另一部分是产奶的营养需求。调配奶牛的饲料,其主要任务是满足这两部分的营养需求。现以体重500kg,日产鲜奶25k(乳脂率3.5%)的奶牛饲料调配为例,介绍舍饲奶牛饲料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2.
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修蹄则能有效防治奶牛蹄病,保护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3.
刘华  于振洋  周琳 《畜禽业》2003,(1):23-23
每年我国北方从11月的立冬开始,便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一直持续到来年2月的立春时节,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外界温度常在0℃以下,最低时在-10℃以下,养畜又面临枯草期,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低温的季节里,奶牛体热散失增多,对日粮中的净能明显感觉不足,使产奶量下降。据研究,气温在-5℃时,给奶牛以维持饲养,其净能将出现负值,在-10℃时,产奶量下降6%,若管理不当还可引发疫病。因此,做好奶牛冬季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浓度冬季奶牛为了御寒,其基础…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变位是危害集约化养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多发腹腔疾病之一。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着重阐述了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各种原因,并讨论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生的机理,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梁亚俊  邢娜  韩杨 《畜禽业》2023,(3):93-95
在奶牛养殖中,做好疾病防治可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肠胃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容易造成集中性暴发,多由养殖管理不科学、饲喂不当造成,患牛不仅产奶量降低,还会影响奶牛品质。基于此,针对奶牛肠胃炎类型进行阐述,分析其病因,总结出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靖清  周兵  王君 《畜禽业》2004,(7):46-4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此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远未达到彻底解决的目标。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奶牛患有各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12)
主要介绍了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主要包括选用良种、科学饲养与科学管理等措施。其中选用良种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首要条件,科学饲养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2,(1):111-112
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新旧思维的碰撞下,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当前奶业的迅猛发展与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而奶牛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类常见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必然会加重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就奶牛常见疾病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人士借鉴,提高养殖技术,保障养殖效益,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乳热也叫生产瘫痪,是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虽然有年龄和品种的原因,但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造成。常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病。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多出现于3-6胎的高产胎次,并且受干奶期饲喂水平的影响较大。患过产乳热的奶牛以后产犊时容易再发此病。作者在临床上采用补充血钙浓度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60多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发病规律及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与产奶量成正比例,产奶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1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大豆及面粉等富含…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脱出是一种较常见的奶牛产后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新的奶牛子宫脱出的整复和治疗方法,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法治疗奶牛子宫脱出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奶牛子宫脱出的整复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2)
文章简要的从奶牛个体遗传,营养,环境等不同方面探讨影响产奶量的原因,指出了科学合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的一些方式,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慧 《畜禽业》2023,(8):51-53
青贮饲料是家畜养殖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对牛羊肉质的改良效果较好,能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解决冬季牛羊草料缺乏的问题。基于青贮饲料的特点及优势,总结青贮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全面推进青贮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期能够有效提高青贮饲料利用率和农户养殖效益,最终促进奶牛养殖业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产后败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此病在奶牛生产尤其是散养户养殖中经常发生,发病主要原因由奶牛难产时助产不当引起。  相似文献   

15.
奶牛菌群失调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奶牛消化系统,特别是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破坏而引起的以奶牛慢性前胃弛缓为主要特征的奶牛疾病,多发生于奶牛产后,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减食或不食,部分兽医工作者称为奶牛顽固性厌食症,用奶牛前胃弛缓的治疗方法治疗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没有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或真胃变位的典型特征。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奶牛生产方式造成,多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史。本文提出了以调整瘤胃pH值、增强瘤胃机能、恢复瘤胃微生物区系、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治疗原则,用支持疗法和微生态制剂或健康奶牛瘤胃内容物调理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唐现文  张响英 《畜禽业》2006,(12):26-27
BST能够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深入广泛研究.其安全性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BST的作用机理、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和安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病。近几年,猪的病例报道较多,有的呈地方性流行。奶牛的附红细胞体病发病较少,今年6月份,某奶牛场先后有8头奶牛发生了以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尿液呈橘黄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场内兽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2头。出诊后,我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综合措施,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1临床症状奶牛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喜卧,不愿走动,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末梢发凉,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尿液呈橘黄色,后期呈红黄色…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9,(11)
结核病是奶牛感染率较高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论述了奶牛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以期对奶牛生产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家  刘泽君  陈锋 《畜禽业》2007,(5):25-26
<正>根据眉山市2006年畜牧生产年末统计,全市存栏奶牛65526头(其中能繁奶牛32863头),生产鲜奶12.40万t,能繁奶牛年平均单产仅3.77t。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7.16个百分点。众所周知,影响奶牛单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饲养管理。笔者就如何持续提高奶牛品质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贾鸿 《畜禽业》2019,(3):57-58
对一例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的妊娠奶牛进行检查。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为1.3 mmol/L,血清磷浓度为1.0 mmol/L,血钙浓度及血磷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细菌学实验未见菌落形,诊断为奶牛妊娠瘫痪。用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 500 mL静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乳房送风治疗,并加强管理防止褥疮产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奶牛妊娠瘫痪治疗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