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文的研究分析,概述了我国在白背飞虱研究与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白背飞虱的迁飞规律、白背飞虱迁飞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白背飞虱的预测模型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富宁县历年水稻白背飞虱的测报资料,探讨了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富宁县的发生规律。通过分析影响白背飞虱发生的主要因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综合防治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是目前我国及东南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综述了在水稻抗白背飞虱的生理、分子防御机理、抗白背飞虱基因、QTL定位以及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今后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链RNA(dsRNA)诱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原理,将体外合成的源于白背飞虱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dsRNA通过膜饲喂法饲喂其2龄若虫.通过优化人工饲料、dsRNA浓度和饲喂时间,成功地干扰了白背飞虱Actin基因的表达,并引发白背飞虱的死亡,从而建立了白背飞虱体内的RNAi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地及其降落机制,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对2010年云南富宁县早期3次灯下主要迁入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迁飞高峰期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5月上旬开始大规模迁入,迁入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2 000m高度轨迹能有效的模拟白背飞虱迁入途径。【结论】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主要来自缅甸中部,部分来自泰国北部和越南北部。偏南及西南气流为白背飞虱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风向切变、低温屏障及降雨是迫使白背飞虱大规模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9~2013年贵州道真县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道真县1年可发生6代;不同年份间灯下白背飞虱始见日基本一致,集中于5月上、中旬;5年中灯诱白背飞虱高峰日和单日发生量存在差异,2012年最早出现高峰日,单日诱虫量达17650头,2013年高峰日诱虫量仅为130头;全年灯诱总虫量在不同年份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份早栽田白背飞虱发生量与晚栽田的基本持平,2010年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2011年和2012年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中旬;两种类型田中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季风影响,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对建湖水稻安全生产影响大。白背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是造成建湖地区白背飞虱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白背飞虱的存活和繁殖,只有增加白背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准确把握防治最适时间,及早宣传发动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危害,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8.
白背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怒江州泸水、兰坪、福贡等县呈加重发生态势,对怒江州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笔者通过分析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发生危害特点和原因,认为白背飞虱在怒江州暴发的主要原因是虫源基数大、食料丰富、使用药剂不合理及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提出了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防治技术,为本地区白背飞虱的监测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山县2006—2014年灯诱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该县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上升,白背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74.0%,形成数量优势种群。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年度间各月种群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7月白背飞虱种群占优势,白背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88.8%。8月褐飞虱种群占优势,褐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74.8%。年变动趋势表明,白背飞虱已成为主导稻飞虱混合种群变化趋势的关键种群。  相似文献   

10.
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相似文献   

11.
灯光诱集白背飞虱种群的发生动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出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在惠水县的动态变化规律,更有效地进行白背飞虱的预报及防治。采用普通白炽灯灯诱法对惠水县白背飞虱进行诱集,根据近五年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始盛日、高峰及末见日。结果表明:惠水县白背飞虱始见日为4月中、下旬,始盛日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末见日为8月中、下旬或9月下旬。始见日、末见日的早晚与各年气候差异有关;通过对贵州和邻近相关省份始见日、末见日的比较分析认为,惠水县为我国白背飞虱春夏随西南气流向北迁飞及秋末随偏北气流向南回迁的经由地,但回迁途中并不在惠水降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白背飞虱已成为泸州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泸州市叙永、合江、泸县和古蔺县1983~1998年白背飞虱灯诱测报资料和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异地虫情信息交流、天气资料分析,明确了泸州地区白背飞虱虫源主要由黔南、桂北及以南稻区经东南气流迁飞而来.分析了其主要降落范围、害虫田间消长规律和影响其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为指导泸州地区白背飞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白背飞虱在3个主栽品种卵历期和孵化率、若虫历期和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但白背飞虱若虫历期和羽化率在3个水稻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三(2)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稻陵两优211上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均显著高于常规稻湘早籼45和中早39。说明杂交稻陵两优211更适合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14.
白背飞虱是水稻最主要的虫害之一,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普洱市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和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的防治指标,以期为区域防控白背飞虱、提高农药利用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宁乡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08~2010年宁乡县回龙铺镇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8至2010年白背飞虱灾情有逐年增强趋势;早稻田间白背飞虱若虫、成虫数量呈“翘尾型”,晚稻向背飞虱田间若虫数量呈“昂首型”,成虫呈现“首尾双峰型”;全年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早稻灌浆期-乳熟期和晚稻拔节期-孕穗期以及蜡熟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与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 rufiabdominalis种间互作机制,以及2种昆虫互作过程中水稻次生代谢物质的作用。【方法】将白背飞虱和红腹缢管蚜按不同比例混合饲养,待白背飞虱长至成虫后分组配对,分析白背飞虱总产卵量及日均产卵量;测定各处理的水稻草酸、黄酮及总酚含量,利用GC/MS仪器分析各处理水稻幼苗次生代谢物质成分的差异。【结果】“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白背飞虱总产卵量仅为131.67粒,与“20头白背飞虱”处理(214.60粒)差异显著,日均产卵量也呈现相同的规律;“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水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98和63.71 mg/L,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C/MS分析表明,“15头蚜虫+5头白背飞虱”处理的水稻中丙丁酚相对含量高达75.78%,而其余处理的水稻中不存在此种酚类物质。【结论】红腹缢管蚜可能是通过刺激水稻提高黄酮及总酚含量,进而抑制白背飞虱的生殖能力,其中丙丁酚可能在白背飞虱和红腹缢管蚜种间互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以贵州一季中稻区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尔科夫链理论,以代表站点锦屏1990-2011年的白背飞虱田间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了1~5阶的概率转移矩阵,以预报年前5年的连续发生级别预测第6年的发生状态.回报锦屏17年的结果,得到了较高的历史符合率,达到了82%,对锦屏2012年白背飞虱田间发生级别的预测结果也符合当年的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安仁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农药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湖南省安仁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不同防治农药的敏感度,指导该地区白背飞虱田间药剂防治,测定了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对5种农药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烯啶虫胺、异丙威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0.0299、0.1214、0.1322、0.3296、26.7068 mg/L。5种药剂中,异丙威的敏感度最低,生产上应控制施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飞虱科若虫分类研究Ⅱ白背飞虱属(同翅目:蜡蝉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常见种类若虫鉴定和探讨飞虱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近年来作者调查了我国白背飞虱属常见的3个种,即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稗尽虱Sogatella vibix(Haupt)和烟翅白背飞虱Sogatella kolophon(Kirkaldy)的5龄若虫,其中,烟翅白背飞虱的若虫为首次报道。编制了3种若虫的分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每种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附主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