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初步研究发菌温度(15、20、25、30和35℃)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菌丝生长、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发菌处理的菌丝长势好,出芽率高,耳质好,产量高,相对于常规发菌(25℃)产量提高37.9%。适当低温发菌有利于黑木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影响黑木耳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适宜温度下,黑木耳菌丝生长迅速、健壮,抗逆性强。据报道,黑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2℃,33℃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也有报道,最适温度为24~32℃,达38℃菌丝即受到抑制。此外,还有不同温度的报道资料,不一一列出了。我们于1984年7、8月,在一间西晒的小房里栽培黑木耳,白天温度达35℃以上,菌丝生长仍然良好,9月中旬正常出耳。本文叙述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供试菌种引自湖南益阳县微生物所的黑木耳7号菌株。试验采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装棉籽壳培养基30克(含水量60%),经20磅/cm~2灭菌1小  相似文献   

3.
《北方园艺》2021,(5):F0002-F0002
平菇新品种“新科108”,鉴定证号为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而成,亲本分别为P109和P30,其中P109为我单位收集保藏菌株,P30引自福建农林大学。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温度22~26℃,出菇温度10?25℃,适宜温度15?22℃。菌丝体白色、密集,粗壮有力,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速率0.92cm·d-1,显微镜下,有锁状联合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期竞争性杂菌病害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青霉属真菌(Paecilomyces formosus),尚未见其他有关该菌危害黑木耳生产的报道。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温度35℃;在培养基pH 6~9条件下,菌丝均生长良好,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略优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抚香一号 (EO79- 1 )是以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菌株A3- 3为亲本 ,经过定向采孢 ,挑取单孢的单核菌丝杂交而成。经过 4年筛选、品比试验 ,选育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抗杂力强、产量高、菇质优 ,属中高温型品种。现将该品种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物性1 .1 菌丝培养特征 抚香一号在PDA加富培养基上 ,于2 5℃±条件下培养 ,菌丝和射线贴生生长 ,旺盛菌丝较粗。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林土 0 4 ,30 3)菌丝在 35~ 36℃即停止生长。在木屑培养基上培养 ,抚香一号、A3 - 3和野生香菇92 1 1既有相似处 ,又具各自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7.
草菇VP_(53)菌株,是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而成,是一个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良菌株,在四川已进行了两年多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露地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草菇VP_(53)菌株的子实体菌雷白色至浅灰色,椭圆形,个体大(大小为5.5~8.0×2.5~3.5cm),单粒重15~30g,最大可达100g以上,单生或丛生,不易开伞。 (二)生长环境条件 ①温度:菌丝生长温度20~40℃,在15℃和45℃时生长停止,最适生长温度35℃左右。出菇温度20~35℃,最适25~30℃,在18℃以上菌蕾也不易死亡,是一个较耐低温的菌株。②酸碱度与光照:菌丝生长的pH值为4~11,最适6~7,在6~11之间菌丝长势差异不明显,日生长速度仅相差3~  相似文献   

8.
金顶侧耳与黄白侧耳性亲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金顶侧耳 (Pleurotuscitrinipileatus)与黄白侧耳 (Pleurotuscornucopiae)的性亲和性及其杂交菌株的特性 ,结果表明 :金顶侧耳与黄白侧耳相互亲和 ;获得的 2株杂交菌株CC - 1、CC - 2的生长最适宜温度分别为 2 3 38~ 2 4 6 2℃、 2 3 6 1~ 2 4 19℃ ,而其亲本金顶侧耳 (0 5 79)和黄白侧耳 (MH0 0 30 1)交配型基准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 2 4 0 3~2 6 37℃、 2 4 2 7~ 2 6 33℃ ,杂交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均低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菌株为亲本,用多孢自交方法取得164个自交子代菌株,连同亲本分别于填充木屑培养料的大试管中进行6个梯度的变温培养[25、30、32、34、25(恢复)、25℃(生长),每个温度培养5d],考察变温处理下菌丝生长速度的变化和分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到变温的影响,30~34℃的高温对所有菌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返回25℃后菌株的恢复和恢复后的生长等均呈现明显分化,供试群体中没有表现完全相同的个体,反应了菌丝生长速度这一性状背后复杂的基因调控体系;而且变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应该和恒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一样成为菌株特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田帅 《吉林蔬菜》2016,(9):34-35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适温在15~25℃,最适温度为20℃。15~25℃适宜菌丝生长、侵染与扩展,20℃为最适温度。30℃以上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温有利于病菌产孢,最适温度为15℃。变温研究表明,在一天中,随着30℃以上高温时间的增长,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6小时以上高温能够限制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  相似文献   

12.
朱宏发 《食用菌》1995,17(2):17-17
近年来,我所对引进和自育的一些平菇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五个高产优质菌株的特性和栽培要点 一、菌株的特征特性 (一)广温7号 是从引进品种中筛选获得的广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温度2~32℃,最适8~25℃。菇体在气温15℃以上白色,15℃以下灰白色。丛生,丛直径30cm左右,丛重2~3kg,菇盖直径10~18cm。最大特点是抗霉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木耳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下出耳芽快、齐,35℃耳芽发生困难。20、25℃耳片生长整齐一致,耳厚、色黑、耳质好,30℃虽然产量较高,但耳黄、薄、耳根大,边缘不整齐,商品价值不好,35℃耳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前期低温有利于耳芽发生,耳片生长期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速耳片生长,但低温出耳有利于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65和37个杂交子,观测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好及生长快速的杂交子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生长势较强的杂交子从7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孢杂交获得的杂交子D12、D18、D20、D30、D19、D31、D17和D48关联度排名先于两亲本,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菌株Y29和Y30关联度排名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商洛市主栽品种黑威15为对照,分离鉴定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并进行出耳试验,考察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特性,为商洛市黑木耳品种选育、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均为木耳属,黑木耳;出耳试验结果,丹凤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早熟、产量高、抗杂抗逆性强、耐高温,有望成为优良黑木耳菌株,缺点是颜色偏黄;山阳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产量低、抗杂抗逆性弱、不耐大水和高温,但其具有耳芽形成快、早、整齐,早熟,颜色黑的优点,可以用来作为杂交选育亲本。  相似文献   

17.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黑1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pH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1,最适宜pH为7.0,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19.
以黑果龙葵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μmol·m-2·s-1的光照条件下,昼/夜温度30℃/25℃~25℃/20℃有利于龙葵幼苗的生长;相对较高(35℃/30℃)或较低的温度(20℃/15℃~15℃/10℃)极显著地抑制了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生长和地上、地下鲜重和干物质的积累;低温使龙葵幼苗叶片黄化、植株细弱.  相似文献   

20.
以黑木耳品种‘89-1’为试材,在40℃高温胁条件下,测定添加FA、NAA、6-BA、GA和IAA植物生长剂不同培养基的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剂对高温胁迫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黑木耳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剂对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添加了GA的培养基,在25℃和40℃高温培养环境下,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当浓度配比为15×10-7 mg·mL-1时,对高温胁迫后的黑木耳菌丝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