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危害食用菌的害虫种类很多,已知达百余种,按发生处所可分为两大类。凡发生在食用菌培育阶段食害菌丝及子实体者为菇床害虫;发生在食用菌加工干燥后贮藏阶段食害子实体者为菇库害虫。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以蘑菇和平菇上的害虫种类居多,为害也较重,尤以露地栽培害虫发生更多。在于菇贮藏期的害虫,不但直接食害香菇、木耳、银耳、灵芝、猴头菌、茯苓等于实体,而且排出虫粪污染子实体,散发出恶臭异味,加重干菇霉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而食用菌害虫,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及贮藏的大敌。 为了统一认识食用菌害虫种类,便于及时开展有效防治,务必有一个准确的对食用菌害虫种类鉴别、科学的对比分析及归纳的方法,也就是对害虫的分类方法。所以分类就是认识食用菌害虫的基本方法,否则就会混淆种名。如“尖眼菌蚊”是一个科、属名,并非种名,常有把几种尖眼菌蚊都笼统称为“眼菌蚊”,还有把尖眼菌蚊科、瘿蚊科,菌蚊科、粪蚊与摇蚊等科的种名都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研究其发生规律,筛选防治方案,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防治难题,控制了危害.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同琴 《中国果菜》2011,(11):40-41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两类,为竞争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4.
王增洪 《食用菌》2001,23(6):32-33
近几年食用菌生产在各地蓬勃发展 ,由于广大菇农对食用菌害虫的认识不够 ,忽视对其防治 ,食用菌害虫特别是菇蚊、菇蝇的危害日趋严重 ,轻者影响菇体外观 ,降低商品价值 ,重者导致绝收。我市每年因菇蚊、菇蝇危害导致减产或绝收损失达数十万元之多。对食用菌害虫的防治 ,首先必须考虑到食用菌供人们食用或药用 ,故不能滥用农药 ,笔者经几年的筛选试验 ,找到了防治菇蚊、菇蝇的有效方法及防效显著的新型生物农药“菇虫净”。现将主要的菇蚊、菇蝇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特征、特性及发生规律1.1 菇 蚊 属双翅目昆…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种植食用菌效益较好,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虫害对食用菌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栽培食用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弱光条件,而这样的环境条件也适宜害虫的生长繁殖,因此,防治好食用菌虫害较其它农作物更为困难,1食用菌虫害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白蚁是一类世界性的害虫,国际生理生态研究中心(ICTPE)把它列为五大害虫之一。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需一定的温度、湿度、营养、空气、光照、水分等条件,这些生态条件正好与白蚁活动、觅食、营巢、繁殖等行为的生态要求相似,这就造成了白蚁与食用菌几乎相伴而生。白蚁能为害几乎所有种类、栽培方式下的食用菌,造成食用菌的减产甚至绝收,白蚁已成为为害食用菌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 食用菌白蚁的防治,目前生产上主要是参照房屋建筑白蚁防治技术,摸索出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主要杂菌,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姬松茸的主要杂菌和害虫发生情况。根据杂菌和害虫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并筛选出几种低毒、高效,适合食用菌无公害栽培的新农药,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嘉  张陶  李正跃 《中国食用菌》2005,24(4):52-53,48
平菇厉眼蕈蚊是食用菌、药用菌和野生菌蕈中常见害虫的优势种。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平菇厉眼蕈蚊的发生范围进一步增大,且危害逐年加重。该文对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14个省的食用菌产区发生的双翅目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危害食用菌主栽品种的双翅目害虫以多菌蚊、眼蕈蚊、瘿蚊和蚤蝇为主,在不同的品种、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所表现出的危害各有不同。根据南北方菇房的种类,提出了"小环境控制+成虫诱杀"、"黄板监测+成虫诱杀+生物制剂"和"黄板监测+生物制剂+安全性药剂"三种途径来综合控制双翅目害虫对食用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是菇蝇、菇蚊等大量发生繁殖的季节,草菇、高温平菇及蘑菇堆料易受危害,造成培养料变质,杂菌污染和子实体腐烂,菌丝体被食等;为此,对食用菌主要害虫——双翅目菇蝇类进行了调查和DDV棉球吊挂熏蒸防治试验,现小结如下。 1 为害食用菌的双翅目蝇类害虫种类 常州地区为害食用菌的双翅目蝇类害虫经几年从培养基配制发酵到栽培出菇的全过程观察,已发现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平菇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唐  蒋玉标 《食用菌》1998,20(3):38-38
利用有益的生物控制食用菌平菇害虫的生物防治,是当今平菇害虫综合防治上的新兴技术.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现初报如下.1.害虫种类及其为害 平菇是本地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其主要害虫有:茹撄蚊(Mycophitc funqicola Felt)又名菇蚋、小红虫,幼虫菌蛆,体长1.5mm左右,全年发生为害,从1~12月均可发生,最严重是5~10月期间,就以1994年1月14日调查为例,每菌种袋有600头以上,尤其生料栽培发生最为严重.菇蝇(Meqaseliahalterata wood)、成虫为黑色的小苍蝇,幼虫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天然食品,营养丰富,食药两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在栽培过程中,食用菌极易受到虫害的侵染、威胁,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食用菌虫害种类多、发展迅速,一旦发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工栽培过程中虫害的防治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栽培食用菌过程中常见的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症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经验介绍了食用菌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防虫网遮阳网黄板组合来防控食用菌菇棚害虫,结果表明:防虫网遮阳网黄板组合,其防控食用菌害虫进入菇棚为害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菇棚。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食用菌》2001,23(2):40-41
食用菌菇房鲜菇生产中,虫害最严重的种类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由于双翅目昆虫其幼虫通常为蛆形,故菇农将此大类害虫通称为菌蛆类(食用菌)害虫,菌蛆 类害虫种类多,通常在菇房出菇盛期大面积发生肆虐危害,导致菇场减产30%-80%,许多菇场为防治虫害而施用农药,因不知各种农药杀虫伤菇情况,结果不仅杀虫效果不明显,而且导致菇体严重畸形,受药害长时间不出菇,造成大幅减产,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笔者在食用菌菇房害虫的防治研究中,较系统地对常用菇房杀虫剂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一些结论,再次地实验情况初报如下,以期对食用菌菇房菌蛆类害虫防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配比的糖醋液对食用菌害虫菇蝇及粪蚊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为害食用菌最严重、发生数量最大的双翅目害虫菇蝇及粪蚊的诱杀效果进行方差分析,试验条件下不同配比的糖醋液对食用菌主要害虫菇蝇和粪蚊均有诱杀作用,其中以糖:醋:酒:水比例为4:4:2:10,并添加总液量的2%的30%敌百虫乳油的诱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朱富春 《长江蔬菜》2017,(23):54-56
正导读:近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扩大以及周年重茬生产,蛞蝓发展为主要害虫,它不仅咬食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还传播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试验、参考有关资料,基本清楚了食用菌蛞蝓为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特点等,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鲜菇生产中时常遭受虫害特别是菌蛆类(双翅目昆虫)害虫的为害,导致菇场减产,减产率30%~70%,严重者甚至绝收。为了消灭害虫,提高收益,笔者对为害食用菌的菌蛆类主要害虫开展了防治研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万鲁长  林相璀 《食用菌》1995,17(4):36-37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方式的不断增多,栽培场所长期重复利用,造成土生害虫(动物)在我省菇区大量发生、蔓延、危害,尤其对北方地区畦床覆土栽培的草菇威胁更大。我们于1992~1994年对该类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种类及主要习性 据调查,危害我省草菇的土生害虫(动物)种类很多,常见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  相似文献   

19.
平菇是河南省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由于栽培技术粗放以及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往往引起多种害虫危害。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发生在该地区的主要害虫是双翅目的蚊蝇昆虫,尤以眼菌蚊、尖眼菌蚊、瘿蚊为优势种;危害时期以4~6月严重,故防治重点应以春栽平菇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虫害防治,特别是在夏季害虫发生猖撅时,常常造成二、三潮菇失收.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袋栽食用菌虫害防治新技术.此技术不需要农药,不论是蛾蚋或菌蚁,防治效果均达100%.现将此技术及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