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冠根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郝再彬 《核农学报》2002,16(1):15-19
对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 0 9与原品种大力 (OryzasativaL .,cv .Oochikara)的冠根组织形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大力品种可观察到侧根原基及侧根 ,而RM1 0 9均无 ;RM1 0 9的原生木质部间中柱鞘细胞数目减少 ,为大力的 77% ;后生木质部导管数增加 ,其导管I的数量为大力的 1 4 9% ,其导管Ⅱ的数量为大力的 3 2 1 % ,且导管排列散乱。推测其原因在于根尖生长点细胞分化异常和IAA合成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2.
银杏幼苗耐辐射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梁红  刘胜洪  欧利叶 《核农学报》2001,15(4):219-223
银杏幼苗对6 0 Coγ射线有较强的辐射耐性。 1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3 0d内未见银杏幼苗有明显的生理损伤 ,1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SOD活性下降 ,POD活性升高 ;2 0 0Gy以上辐射处理 7d后 ,银杏幼苗逐渐退绿变黄 ,继而干枯 ,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2 0 0Gy以上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电导率变化不明显 ,表明了6 0 Coγ射线对银杏幼苗的损伤主要是生理性的 ,对膜结构的破坏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60)Coγ射线辐照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6 0 Coγ射线辐照对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 :1 0~ 80Gy低剂量辐照能提高蜜环菌的生活力 ,促进其生长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对细胞膜脂过氧化无明显影响 ,2 0Gy辐照效果最显著 ,菌丝体生长量较对照增重 3 1 2 0 % ,MDA含量较对照低 2 7 4% ;大于 80Gy辐照则随剂量增大生长受抑制 ,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1 0~ 80Gy辐照还提高了菌丝体中SOD活性 ,高于 80Gy则随剂量增加酶活性降低 ;POD活性随辐照剂量递增酶活性提高 ,与MDA含量呈正相关。6 0 Coγ射线辐照提高了蜜环菌中核酸含量 ,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较对照分别提高 3 1 %~ 2 84 3 %和2 40 %~ 1 61 41 %。 2 0Gy剂量辐照使DNA、RN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提高 ,3者呈明显正相关 ;2 0 0Gy辐照使DNA、RNA含量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 89和 -0 73 40。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 ,2 0Gy辐照对DNA链无明显影响 ,而 2 0 0Gy辐照则出现严重拖尾 ,表明DNA链有严重断裂。DNA断裂主要发生在辐照后 6h之内 ,以后能自动修复  相似文献   

4.
高剂量辐照对银杏果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高剂量辐照后银杏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以及感官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银杏经高剂量 ( 1 0~ 50kGy)辐照后粗脂肪含量、1 7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可溶性总糖提高了 1 7%和 84% ,碳水化合物提高了 6 6%~2 5 3 % ;维生素C含量减少了 2 7 7%~ 50 3 % ;色泽、硬度和气味随剂量增加明显减弱。 3 0kGy以上辐照的银杏果仁已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 ,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 0 2 %~ 1 8 8% ;大田小麦平均增产 9 76 %~ 1 6 6 %。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 ,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 ,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 ,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 9 1 3%~ 2 1 2 % ;有效锌含量提高了 32 3%~ 6 4 5 % ,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 5 2 0 %~ 1 3 0 %和 1 8 9%~ 36 7% ,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 2 2 %~ 49 7%和 40 2 %~ 6 8 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籼稻巨胚不育系龙特浦geA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籼稻保持系龙特浦B巨胚隐性单基因突变体 (龙特浦geB) ,为龙特浦B的巨胚同型系 ,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 ,但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分别由原龙特浦B的 0 63mg和 2 78%提高到 1 1 5mg和 6 0 7% ,从而糙米粗脂肪含量由 2 50 %提高到 5 0 6% ,蛋白质由 9 0 0 %提高到 9 60 % ,各种氨基酸含量的相对值也相应提高 5 45%~ 3 0 3 6% ;用龙特浦geB回交龙特浦A育成巨胚不育系龙特浦geA ,其与龙特浦A的主要农艺性状、雄性育性特征及构成产量配合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_2复配对砀山酥梨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砀山酥梨用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涂膜处理后低温冷藏(0℃~2℃)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对砀山酥梨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其中以DKLO2(40μl/L丁香叶油+1%壳聚糖+1%CaCl2)浸涂保鲜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砀山酥梨采后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可使呼吸高峰较对照推迟10d出现,并能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及相对电导率和PPO活性的上升;贮藏至第30天,SOD活性较对照增加95.61%,CAT和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22及4.28倍。DKL02浸涂处理可使砀山酥梨的贮存期达7个月。  相似文献   

8.
克百威残留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活化酯法与牛血清蛋白联接 ,制备出较高活性的人工抗原 ,以此来免疫兔子制备抗克百威的多克隆抗体。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 ,以14 C 克百威建立了克百威放射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对克百威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量为 0 1 75ng ml,线性检测范围为 0 2 56~ 40 0 0 0ng ml,I50 值为 650 0ng ml。在线性检测范围内 ,添加不同浓度克百威的蔬菜样品检测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 1 0 %。在甘蓝菜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 93 0 %~ 1 0 4 0 % ,变异系数为 4 3 %~ 1 1 5%。所得克百威抗体特异性强 ,与丁硫克百威的交叉反应率为 9 1 5% ,与呋喃酚的交叉反应率为 5 2 9% ,与供试的其它 3种氨基甲酸酯类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0 5%。  相似文献   

9.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I09为材料,对其无侧根特性的其它伴随性状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遗传突变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子粒宽、厚、百粒重、百粒谷物量均小于野生型,子粒和发芽第5天的百粒淀粉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135%和157%,萌发第4天的幼苗根系琥珀酸脱氢酶(SDH)比活性是野生型的8%;突变体经1μmol·L-1的AgNO3处理后对ACC、H2O2、2,4-D及TIBA都表现出耐性,但对照组突变体(无Ag+处理)对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H2O2的耐性低于野生型、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三碘苯甲酸(TIBA)的耐性高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两个遗传稳定的陆地型长绒种质系与 3个陆地棉品种按Griffing方法Ⅰ、模式Ⅰ全互交设计配成 5× 5共 2 5个杂交组合。对 9个经济性状进行调查 ,并建立Wr对于Vr的回归方程 ,测验“加性 +显性”模式的符合 ,制Wr对于Vr回归图 ,并估算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遗传符合Hayman的“加性 +显性”模式 ,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不显著。无论图解分析或平均显性度均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F1代为部分显性 ,加性效应方差在这 3个性状总遗传方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性状中 ,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皮棉产量有关的增效基因 ,既有隐性也有显性 ,位点不同而有差异。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辐照花粉对玉米F_1M_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6 0 Coγ射线辐照玉米杂交种 (F1)的花粉 ,然后采取自交方法授粉 ,以探讨辐照花粉对F1M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 0 0 0 0 2 %、C V %为 0 0 9% ,与质谱计的设计精度完全吻合 ;不同气样1 5N丰度测定的C V %在 0 0 3%~ 1 0 8%之间 ,反硝化作用源丰度测定的C V %在 1 2 2 %~ 5 2 1 %之间 ,表明本研究所用的前处理装置对气样中O2 、CO2 及H2 O等杂质气态的清除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 ,由于1 5N损失的计算是以1 5N原子百分超为基础的 ,计算结果表明 ,当气样的1 5N原子百分超小于 0 0 1 4% (相应的1 5N丰度为 0 380 % )时 ,测得的1 5N损失的C V %有可能大于 5 % ,为此建议气样1 5N丰度最好能大于 0 380 % ,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热凝胶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卫旗  何国庆 《核农学报》2003,17(5):343-346
利用60 Coγ射线对产生热凝胶多糖 (Curdlan)出发菌株GM 2 4的菌体细胞与原生质体分别进行辐照处理 ,发现60 Coγ射线对GM 2 4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明显优于对其菌体细胞的作用。对最终诱变筛选获得的 1株高产稳定的Curdlan生产突变株A81研究表明 :与GM 2 4相比 ,其Curdlan产量提高了 5 0 4%,发酵周期缩短了 1 8%,发酵终止后底物残糖由 1 5 3g L降至7 4g L。糖的转化率从 38 7%提高至 5 8 2 %。这说明在Curdlan生产菌株的筛选中60 Coγ辐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培突变体新品种川辐5号的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1 50Gy的6 0 Coγ射线诱变处理 (绵阳 88 3 3 4× 88 1 1 52 5)杂交当代干种子 ;从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试材料 ,以MW1 4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获得MH1代纯合二倍体花粉株系 ;1 996年选育出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花培突变体新品系 60 86及其姊妹系 60 85和 60 87。 2 0 0 2年新品系 60 86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川辐 5号。表明利用辐射诱变并结合花药培养 ,可有效地缩短小麦育种周期 ,提高辐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浙粳22辐照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全生育期表达的类病斑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spl(t)控制。利用SSR标记对类病斑突变体spl(t)与珍汕97B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把spl(t)基因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短臂端的着丝粒附近,位于SSR标记RM7195与RM27929之间的0.8cM区间内。锥虫蓝染色检测结果表明spl(t)类病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H2O2氧迸发而致。突变体经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鉴定,表明该突变体的抗病性与野生型品种浙粳22相仿。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能够附着蕉柑的胚性细胞。农杆菌对蕉柑胚性细胞的附着曲线表明 ,农杆菌与蕉柑胚性细胞之间的附着是一个动态过程。农杆菌在蕉柑胚性细胞上的附着量受共培养介质中乙酰丁香酮 (As)和表面活性物质影响较小 ,而与共培养介质中的农杆菌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少核沙田柚的辐射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6 0 Coγ射线处理沙田柚休眠接穗 ,选育出优良变异枝系 95 7 2。该变异枝系平均单果种子数为 1 0 2粒 ,单果重为 1 1 50g,丰产性和果实其它品质特性基本上保持沙田柚的优良特性。对该变异枝系的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 :辐射诱发染色体变异 ,分裂不正常 ,导致花粉和胚胎败育 ,产生二倍体水平的无核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