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蚶人工育苗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gillarca gransa Linnaeus),俗称花蚶、蚶子、真蚶,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甚至失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1 育苗设备条件    泥蜡育苗厂育…  相似文献   

2.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泥蚶(TegillarcagransaLinnaeus)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中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一、育苗设备条件泥蚶育苗厂育苗设施需保证水、电、气、热的顺利供应,在大批倒池、阴雨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于94-96连续三年在四家育苗厂进行了泥蚶人工育苗小试,生产性推广试验,结果获得育苗量12亿粒,总产值729万元,利税636万元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亲蚶培养,精卵排放,采卵孵化,幼虫培养,变态附着,中间培育等技术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蚶苗因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另因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要发展泥蚶养殖,首先需解决蚶苗生产,关于泥蚶的人工育苗生产,国内外尚未解决。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1983年于小观乡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试验。即根据泥蚶繁殖期间不同阶段的生态特  相似文献   

6.
泥蚶人工育苗及滩涂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泥蚶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生产试验,从饵料、水质、幼虫培育、附着变态、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泥蚶人工育苗生产性突破。共繁育泥蚶苗40.7亿粒,填补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7.
金珊  赵青松 《海洋渔业》2002,24(3):139-140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又叫花蚶、真蚶,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经济贝类,盛产于我国沿海各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泥蚶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对苗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沿海省份纷纷开展了泥蚶的人工育苗,并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但由于种种原因,泥蚶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常常出现幼苗大批死亡,导致生产失败。现根据几年来的育苗经验,谈谈泥蚶人工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工厂化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点,内容包括育苗设施、亲蚶的培养与选择、催产方法、幼虫培育和稚贝培育等。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泥蚶人工繁殖育苗在江苏沿海地区起步较晚,为了综合利用河蟹育苗场,以提高育苗场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1年2月~2001年5月进行了泥蚶早繁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对35kg(约8400只)亲蚶的提早升温、促热、催产育苗,最后产苗约5亿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池改造。本试验在江苏省如东县河蟹育苗场进行,选择该场水泥蟹苗孵化池8口(规格为5m×4m×1.5m作为泥蚶育苗池(兼作催产池),用水泥浆将池壁、池底抹平,并在原出水管道上安装可控排水速度的阀门,以便倒池、采苗之需。改造后的育…  相似文献   

12.
泥蚶(Arca granosa)在我国从河北至广东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为我省海水养殖的“四大贝类”之一。为了解泥蚶的繁殖习性,寻找我省泥蚶人工育苗的新途径,促进泥蚶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于1984-1985年重点对闽南沿海泥蚶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目前人从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人工育苗的单位达数百家之多,但由于多种种原因,不少育苗厂育苗技术不太理想,本文就育苗期间经常出现的面盘幼虫发育参差不齐,壳顶初期前后幼虫大量下没,附着初期幼虫变态难,及附着幼虫仍大量死亡等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高泥蚶育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泥蚶育苗过程中如何做好育苗设施配套、水质处理、藻种培育、新蚶选择和催产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董美强 《齐鲁渔业》2000,17(2):17-18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俗称血蚶,是山东南部沿海名贵水产品,在我国南方销量很大,给沿海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近年来,由于采捕失控,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资源急剧减少,文登、崂山、薛家岛等几个主要自然苗种产地形不成规模,有的几乎绝产。因此,发展泥蚶人工育苗显得尤其重要。 泥蚶的人工育苗南方开展较多,北方虽也有一定进展,但是在出苗量上尚没有大的突破。1997年笔者同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日照市岚山育苗场贝类车间进行了泥蛐人工育苗试验,报道如下:1育苗设施条件1.1蚶苗…  相似文献   

17.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目前从事泥蚶Texillareaxranosa(linnaeus)人工育苗的单位达数百家之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育苗厂育苗效果不太理想。本文就育前期间经常出现的面盘幼虫发育参差不齐.壳顶初期前后幼虫大量下沉,附着初期幼虫变态难,及附着后幼虫仍大量死亡等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泥蚶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隶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泥蚶蚶血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蚶壳的碳酸钙含量较高,除可烧制石灰外,还是陶瓷工业的上好原料。2006年我们进行了泥蚶室内人工繁育,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温州市泥蚶工厂化育苗产业化 泥蚶,系埋藏于滩涂泥质的双壳贝类,市场畅销。但生产力却受苗紧缺的制约。1995年,温州市有16家育苗厂的科技人员,为缓解蚶苗之忧,利用对虾育苗的设施,引进新工艺流程,于6月间实施泥蚶工厂化育苗,获取大量的受精卵,以科技手段,攻克了发育、变态、附着的系列难关,先后于7月底至8月初,培育成稚贝10.6亿颗,创产值1500多  相似文献   

20.
泥蚶(ArcagranosaLinne)属热带、温带海洋埋栖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广阔。前几年泥蚶天然资源遭到了很大破坏.也严重制约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1 亲蚶的选优和培育选择本地区自然海区2~3龄、体大肥壮的野生亲蚶、蓄养于水流通畅、饵料丰富的中、低潮区上段的围塘中,蓄养以稀疏为佳。培育中、应对亲蚶的性腺成熟度进行定期检查.每天可取少量剥壳解剖、掌握具体的排放时间.以免受精卵流失。在排放期前2~3天,选择塘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