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开食 鸡刚孵出的前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腹内蛋黄吸收,有利于胎粪排出,促进其生长发育,是育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雏鸡的开食,可在雏鸡充分饮水3小时之后,一但有6-7成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雏鸡群中有一半的雏鸡有啄食行为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2.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常发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雏鸡以腹泻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种鸡卵巢带菌,将垂直传播到种蛋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现将一例雏鸡白痢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成败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鸡场经营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养殖者要特别重视该项工作。如何才能养好雏鸡呢?概括说来,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鸡成年后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养殖者经营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雏鸡的饲养管理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把好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技术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等禽类的传染病。雏鸡患病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白痢为主要症状,在成鸡多呈慢性经过或无症状感染。雏鸡白痢一般发生在3周龄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是阻碍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雏痢净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防治雏鸡白痢,为了客观评价其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特组织进行了本次雏鸡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种鸡产蛋早期(28周龄)产出的种蛋孵化的雏鸡称之为“小日龄雏鸡”,其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上和抗病力上都优于其它的雏鸡,但由于雏鸡个体小,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雏鸡表现“难孵、难养”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种蛋的孵化成绩及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巧应对1.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高。蛋用雏鸡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8周龄为15倍。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雏鸡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  相似文献   

10.
1雏鸡供料 雏鸡到达鸡舍时,不要急于点数,不要将雏鸡盒堆放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应尽快将雏鸡放进育雏栏和保温伞下。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后再开始投喂饲料。将饲料撒在纸上或开食盘中,1星期以后可用食槽装料喂雏鸡。育雏期投放饲料时,要“少添勤喂”,并且每次添料时要清除纸上、开食盘中的粪便、剩料或垫料。  相似文献   

11.
雏鸡质量“雏鸡质量”是一个经常应用的词,但却很少有人对其下过定义。事实上,从实践的观点来看,雏鸡的总体质量是很难加以定义和定量的。尽管有些人会根据雏鸡的一般外观来判断其质量,但雏鸡在现场的实际生活力可能是最常用以判断其质量的客观尺度。雏鸡质量的极端情况,即恶劣或优秀,很可能与雏鸡的存活力高低、有无脱水或有无微生物感染有关。然而,从全行业的生长期总存活力来看,对大多数雏鸡来说,只要管理得当,则其质量是完全足以保证其达到最佳肉鸡性能表现的。换句话说,考虑到孵出的雏鸡数量和为典型孵化厂提供种蛋的种鸡群…  相似文献   

12.
“雏鸡开口灵”对雏鸡增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吴开宝张书霞鲍恩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雏鸡开口灵”是为雏鸡专门研制的一种新型营养保健制剂。为进一步证明其对雏鸡具有增进食欲,防制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抵抗应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之...  相似文献   

13.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实践中,只有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彻底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有效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和发育,还关系到成鸡的生产力高低。由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只有综合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选好雏鸡,是养好高产鸡的重要一关,必须抓好。选好优良雏鸡,一般可根据雏鸡出壳时间和按照雏鸡的膘情、活力、绒毛、腹部、脐部、体重、长相,通过“六看、一摸、一听”的科学方法来鉴别、选择优劣雏鸡。  相似文献   

17.
1雏鸡特点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芷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 海兰W-36蛋鸡育雏期啄癖及防制 1 育雏期啄癖发生原因 育雏期的啄癖主要表现为啄趾和啄尾。雏鸡脚趾受伤流血最容易引起啄趾,育雏室光线太强或育雏舍内照明灯功率过大,雏鸡脚趾的血管清晰可见,形状如小虫,引来雏鸡啄食,导致啄趾。啄尾主要是啄食雏鸡尾部羽毛,雏鸡尾部流血后就开始啄皮肤肌肉,大面积创伤马上伤及法氏囊,雏鸡不治死亡。  相似文献   

19.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以辉 《中国家禽》1999,21(3):27-27
1雏鸡的选购育雏的易与难和成活率的高与低和雏鸡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雏鸡质量的好坏和种鸡的饲养管理及孵化室的卫生又有密切关系,因此,购买雏鸡应到管理好的祖代场购买。虽然价格稍贵,但雏鸡质量好,品种纯,产蛋期生产性能高。在选雏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  相似文献   

20.
一 雏鸡质量标准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可设立如下标准:1 体重 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检出后2-3小时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