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利用2006—2013年中国7个生猪非优势产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分别测度小、中、大3种饲养规模生猪非优势产区的生产效率增长与分解,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1)中国生猪非优势产区在小规模和大规模饲养模式下生产效率水平都要高于全国,并非非优势产区生产效率就低。(2)每种规模饲养模式下,都有生产效率最优的生猪非优势产区,但非优势产区之间,生产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3)研究期内,每一阶段生猪非优势产区在3种规模饲养模式下生产效率存在差异,而且每种规模在纵向时序上,生产效率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9,(22):53-53
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读者卜某来电:我无意中收购并销售了病死猪肉,当地经贸部门以擅自屠宰生猪,在城区销售非城区定点屠宰厂生猪产品,违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为由,给予我罚款处罚。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6,(4):7
正国务院2016年2月发布《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作出修改,将生猪屠宰管理归口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设置规划,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以及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4.
<正>一、生猪腹泻概述生猪腹泻为生猪养殖阶段出现频率较高的多因素疾病。在现代化规模养猪过程中,由于生猪抗生素的滥用,生猪腹泻问题大范围蔓延,呈现了突出的季节流行性、区域流行性特征。在我国规模养猪过程中,生猪腹泻问题主要发于1-3日龄、7-20日龄或1-3月龄仔猪,严重的可促使仔猪死亡。二、生猪腹泻的病因生猪腹泻问题主要包括非传染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致病因子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界冲击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研究这一问题对理解猪肉价格形成和制定稳定生猪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猪肉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忽视了外界冲击发生时猪肉价格波动所处的周期。首先,将猪肉价格波动划分为上涨周期和下跌周期2个阶段,运用指数GARCH模型研究不同周期猪肉价格对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的非对称性反应特征。其次,从生猪养殖主体结构、养殖者价格预期、生猪市场交易机制3个方面解释猪肉价格非对称性波动的原因。最后,为养殖者选择生猪生产策略和政府部门制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牲畜疾病防疫体系和价格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提升生猪产业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等措施来增强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生猪生产受生猪自身性能、市场需求、动物疫病、政策因素、宏观经济等多方面影响,通过综合分析,预测未来生猪养殖量变化将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非突发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大幅波动。1.生猪养殖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变缓,存栏生猪和能繁母猪将稳中有降能繁母猪数量的变化及其生产性能直接决定着生猪养殖量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年生猪出栏率180%以上,1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商品猪20头以  相似文献   

8.
以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江西生猪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ensus-X12和HP滤波分解方法探索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结合逐步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LS-SVM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份季节因子最大,6月份降至全年的最低点;2000年以来生猪价格共经历了7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25.3个月;随机性成分对生猪价格的贡献日益增大,玉米价格、仔猪价格、猪肉价格、生产者预期、牛肉价格和疫情对生猪价格的波动有显著作用,其中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的影响较大;LS-SVM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很接近,平均误差仅为1.37%,LS-SVM能较好地反映生猪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生猪养殖较高的利润水平,刺激了外界资本进人生猪养殖业;而另一方面,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的退出,也为外来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业释放了部分空间。非养殖类的大型企、№进入养殖业虽然有资本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土地和环保等制约因素,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和疫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户养猪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89-2005年农户饲养生猪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生猪生产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饲养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呈递增趋势,各市(县)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一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江西生猪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ensus-X12和HP滤波分解方法探索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结合逐步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LS-SVM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份季节因子最大,6月份降至全年的最低点;2000年以来生猪价格共经历了7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25.3个月;随机性成分对生猪价格的贡献日益增大,玉米价格、仔猪价格、猪肉价格、生产者预期、牛肉价格和疫情对生猪价格的波动有显著作用,其中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的影响较大;LS-SVM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很接近,平均误差仅为1.37%,LS-SVM能较好地反映生猪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成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CGARCH)和非对称成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ICGARCH)模型考察了中国玉米、棉花、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长期和短期时变特征。玉米和棉花价格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价格下降会导致价格波动增大,棉花价格下降会导致价格波动减小;生猪价格波动不具有非对称性;玉米和生猪的价格波动以长期波动为主,棉花价格波动中短期成分占主导地位。结论对于政府采取相应的价格调控政策或市场参与者从事价格风险管理对策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生猪生产效率测算很少统筹考虑环境保护与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双重需要。本文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将规模化生猪的"非期望"产出纳入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对2006-2013年环境规制下我国规模化生猪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条件下我国规模化生猪生产率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表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时序趋势特征和"差异化"增长的区域分布特征;2)不同养殖模式下均有一定数量的环境技术"创新者"出现,成为生猪养殖技术创新和推广的主要力量,而且越大的养殖规模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显著;3)考虑环境规制条件的规模化生猪生产率近年来受国家环保政策法令的影响不降反升,取得一定的"波特双赢"效果;4)各产区生猪生产效率和最优养殖规模均存在一定差异,需视自身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发展条件,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推动生猪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从小散产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的转型升级中。近几年与散户退出相反,大量外围资本争相涌入养猪行业,非养殖企业也开始纷纷加入。这些企业抗亏损的能力较强,因此近两年的生猪价格后期已不如往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仔猪腹泻的原因,包括传染病病因及非传染病病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生猪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覃瑶 《中国农垦》2021,(2):61-63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突袭,而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危机面前,广西桂垦牧业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汇入战"疫"洪流,炼就"非瘟"防控坚强意志。作为生猪养殖国家队,桂垦牧业在关键时期冲得上、战而胜,交出生猪养殖国有企业战"疫"稳产保供的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框架下,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养殖优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窗式参考集FWML指数,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探讨其增长源头。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因素情况下,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会被高估,使用FWML指数分析法所得结果更近似于其真实值;考虑环境因素的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小、中、大三种规模的增速不同,中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各规模主产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拉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不高,表现在生猪规模养殖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普及性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上,大幅提高总体技术效率,是未来提升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向。因此,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提升技术效率以推动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异质性,借助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生猪价格数据,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出发,借助非参数Mann-kendall识别价格数据的结构变点,并利用Census-X12和协方差分析方法探索三种成分在不同阶段对生猪价格贡献度的异质性,构建统计模型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1月-2017年3月间,生猪价格在2007年5月发生了突变;相对于前一阶段,2007年6月-2017年3月期间价格的不规则成分影响增大,季节性越来越明显,2007年5月之后生猪价格背后影响因素对其非线性作用更为突出;不规则因素对生猪价格的贡献度从第一阶段的0.004增加到第二阶段的0.014,季节因素的贡献度从0.029上升到0.065,但趋势周期因素的贡献度从0.967下降为0.921。整体来说,猪肉价格和仔猪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较大,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对生猪价格的作用大小及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养殖成本和疫情成为新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对中国生猪养殖生产布局与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畜牧业禁限养环保政策的逐步实施,环境规制成为制约中国生猪养殖的首要问题。基于波特假说的相关理论,利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生猪养殖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对生猪产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探讨其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业与环境规制强度在地域上都存在很强的空间关联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层次状聚集现象;生猪出栏、存栏和养殖场密度与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N型非线性关系,在环境制约下,生猪养殖呈现先下降,越过第一拐点后上升,到达第二拐点后再下降的发展趋势;上海、江苏、广东等8个省市已经越过倒N型曲线上第二拐点,生猪养殖处于向外转出阶段,河北,湖北、湖南等10个省市即将在短时间内到达第二拐点,生猪产业发展处于饱和缓慢增长阶段,贵州、广西等6个中西部省份生猪养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现有生猪养殖水平较低,但未来养殖潜力巨大。环境规制的差异使得生猪产业从东南向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在空间布局存在着"南猪北移,东猪西进"的转移趋势。因此,提出各地区应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水平及监管政策,加强环保投入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应对环境监管的冲击,密切关注生猪供给状况防止猪肉价格大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空间相关及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Moran’s I指数和PSDM模型,依据2006—201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空间相关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能够客观反映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水平;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现象,在2013年后,这种现象逐年增强;在空间溢出效应的考察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效率的作用最大,生猪养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环境规制力度还有待加强。据此,本文提出了能够改善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