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豫刺饲1号(Robina pseudoacaci cl.‘Henan 1 for forage’)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 cm左右,最长可达72 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倍至3倍。叶片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目前收集的刺槐无性系中叶片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无性系,是作为饲料型刺槐极佳品种。  相似文献   

2.
刺槐新品种‘北林槐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林槐3号’是刺槐K1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具有速生,托叶刺长(14.55 mm),复叶长且下垂(28.8 cm),小叶披针形,叶片单宁含量低(0.69%)等特点;易繁殖和造林,是优良的多用途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我国辽西等气候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中种植的刺槐品种,从外地引入了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香花槐、长叶刺槐、鲁刺68几个刺槐品种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进行造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刺槐品种造林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造林当年成活率依次为匈牙利刺槐7号(84.2%)、豫刺4号(82.3%)、本地普通刺槐(80.0%)、长叶刺槐(60.2%)、鲁刺68(50.1%)、香花槐(47.4%);造林当年高径生长量均是匈牙利刺槐7号最大,分别达22.2 m和3.82 cm;造林后第2年萌芽后的抽梢长度以豫刺4号最长,为24.92 cm,显著长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2个刺槐品种的无性系苗较适合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4.
1剌槐的资源现状 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 lin)是蝶形花科刺槐属植物,全世界有20多个品种,近30个变种。其中8个种为乔木,其他种为灌木。刺槐原产于北美洲,17世纪引种到欧洲,20世纪初从欧洲引入我国淮北地区七八十年代曾把刺槐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用于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村庄和四旁绿化。在淮北地区一般5年生刺槐平均胸径7cm,平均树高8.0m;12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造林生产,对采用低温假植核桃苗木延迟造林时间至4月20日后的造林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假植核桃苗木延时造林措施,其当年平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1.0%以上,枯梢平均长度为24.5 cm.核桃嫁接苗品种芽平均萌枝长度为60.7 cm.且工序简单,适宜春天造林.  相似文献   

6.
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1)四倍体刺槐苗在林芝地区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达85%;(2)饲料型四倍体刺槐比用材型苗的适应能力强,移栽成活率为92%;(3)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本地的冠幅年生长量平均为80.2cm,用材型四倍体刺槐年高生长平均为73.2cm;(4)该树种可适应林芝地区特殊的高寒气候条件,且生长旺盛,枝叶繁茂,成活率高,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刺槐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近年从韩国引进的多倍体刺槐新品种 ,分速生用材型和饲料型两个类型。速生用材型与普通刺槐相似 ,但速生性更为明显 ,扦插苗当年高度可达 3m,地径 3.5cm,栽植 3年树高 5m,胸径 6cm。饲料型刺槐无刺 ,呈灌木状 ,主干不明显 ,叶子大小为普通刺槐 2倍以上 ,叶肉肥厚 ,叶子鲜重为普通刺槐的 2倍~ 3倍。饲料型刺槐复叶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均较普通刺槐高 2 0 %~ 80 %。四倍体刺槐较普通刺槐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耐干旱瘠薄 ,耐烟尘 ,抗盐碱 ,成林快 ,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退耕还林、发展畜牧的好树种。现介绍四倍体…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刺槐的良种化进程,用细根段刺槐根系和硬枝扦插进行育苗技术研究,提高良种繁殖率。用粗0.5 -0.8 cm的根段进行钵插育苗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当年平均苗高和地径达2.5 m和2 cm以上,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利用ABT生根粉100 mg/kg进行硬枝扦插处理24 h效果最佳,扦插成活率、地径和苗高与对照相比分别高71.6%、28.9%和28.6%。  相似文献   

9.
长叶刺槐是近年选育出的刺槐优良饲料型新品种,采用枝接和芽接2种不同嫁接方法,进行长叶刺槐嫁接试验,硬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9%,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3.2%.当年苗高225 cm,地径2.78 cm.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 cm,长武为200 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 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 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 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 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坡大于阳坡.水分条件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模型S=AhB(C Dh Eh2 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两地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安塞县不同立地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长武县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沿海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其碳储量,以苏北海堤12年生基干林带刺槐纯林、刺槐杨树混交防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密度配置下的生物量碳储量差异,探讨群落竞争与群落生物量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m×1 m刺槐纯林、1 m×2m刺槐纯林、2m×3m刺槐纯林、3m×3m刺槐纯林、杨树高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中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低优势度混交林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9.38、28.32、26.70、24.43、64.09、59.16、47.02 t/hm2.平均单木竞争指数分别为:7.16、4.82、2.94、1.99、5.52、3.05、2.70.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单位面积碳汇能力较刺槐纯林大大提高.林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当刺槐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3.47,杨树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1.29时,12年生刺槐杨树混交群落最大生物量碳储量为63.18 t/hm2,此时刺槐胸径达9.4 cm,杨树胸径达22.0 c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插条长度对四倍体刺槐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6~20cm的硬枝插条愈伤组织形成率、成活率均及幼苗生长量均高于10~15cm的插条;嫩枝扦插的实验结果和硬枝扦插结果一致,说明插条长度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4a对四倍体刺槐新品种引种和繁育应用技术研究,总结出了其科学繁育的技术要点。四倍体刺槐以速生刺槐作砧木,采用硬枝劈接法,接穗用60mg/kg植物调节剂8号(GGR8)处理2h,嫁接苗平均成活率达到94.03%,当年生苗木平均高为2.8m,平均胸径为3cm。该项应用技术为长冶市大面积推广栽植四倍体刺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世上有比甜菜、甘蔗还甜的刺槐木吗?刺槐木(学名:Cleditsia triacanthos)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树木,尤其它那些具有高糖份和高蛋白的暗褐色果实。一般甘蔗的含糖成分只不过10—16%,甜菜也仅有12—18%而已,而刺槐木果实含糖成分却高达30%。刺槐木的树木平均高度为75—140英尺,树干直径约为2—3英尺。这些树大部分生长在肥沃  相似文献   

15.
辽宁紫斑牡丹不同品种引种适宜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从甘肃兰州引进10个6年生紫斑牡丹品种,种植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通过对其物候期、枝条生长量等指标进行了定期观测,结果表明,物候期延迟了大约15天,青春品种萌动最早,为4月3日;枝条年平均生长量为24.3 cm,比原产地缩短约10 cm;花径平均大小为14.5 cm,比原产地短约5 cm;成花率平均为88.7%,其中玉狮子最高,平均为92.3%.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都能够良好地生长并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提高刺槐人工林的生长量,经几年研究已选育出一批增产效果显著的优良无性系。但是,只有研究出有效的无性繁殖方法,才能很好的推广。为此,我们在1985—1987年进行了刺槐细根段催芽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发芽率77%,移植芽苗成活率89.6%。平均当年苗高1.25m,平均  相似文献   

17.
长叶刺槐嫁接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叶刺槐是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刺槐优良新品种。采用硬枝嫁接、芽接2种不同方法,进行长叶刺槐嫁接试验表明.硬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9%,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3.2%。当年苗高254cm,地径2.78cm。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月12 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 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 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 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150 cm土层的蓄水量5-10月处于消耗状态.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土层耗水量为249.73 mm,油松林人工林地为248.09mm,次生林地为129.40 mm.刺槐人工林地最大的日耗水量为4.70 mm,油松林为4.77 mm,次生林为2.28 mm.刺槐与油松人工林地的耗水量明显大于次生林,因此,在干旱的黄土区应该模拟次生林营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19.
刺槐硬实成因概述及发芽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实在植物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是豆科植物种子。木本植物如刺槐、皂荚的种子,硬实占有很高的比率。据笔者在临沂大青山林场测定,硬实率最高达93%,最低为32%,平均为58.7%,这就大大影响其种用价值。 硬实从外部形态上如色泽浓淡和种粒大小等很难确定,一般是通过浸种检查其中不能吸胀的数目。但某些刺槐硬实却非常顽强,在40℃温水中浸泡一个多月,仍不能改变其不透水性。所以加速刺槐硬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林业》2007,5(1):28-28
<正>青竹复叶槭系复叶槭变种中的雄性植株,是著名的城乡观赏树种之一。青竹复叶槭的品种特点:幼树似青竹,侧枝对生,树冠圆形,树形美观,树干年增长量可达3cm以上。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耐涝、耐盐碱、抗污染,材质韧性强-抗风。是我国北方(长江以北)城乡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