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碳释放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含碳温室气体,影响碳循环。对林火碳释放进行有效地估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林火对碳循环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年6月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后植被指数变化,对火烧程度进行了分级,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和可燃物含碳率,估算出不同火烧等级、不同植被类型林火过火面积、火烧消耗可燃物量和释放碳量。结果表明:此次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总过火面积为5 812.4hm2,消耗可燃物总量76 742.51t,释放碳34 534.13t,其中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释放碳量分别为14 934.16和19 599.97t。  相似文献   

2.
林火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 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了含碳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综述了火烧面积、森林可燃物以及燃烧效率等主要因子对森林火灾排放碳量估计的影响, 分析了这一领域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1)卫星遥感是估测大尺度上森林过火面积的主要手段,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应用, 森林火灾面积的估计精度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尺度上林火面积的估计和估算方法的改进。2)遥感数据是目前估计大尺度可燃物燃烧量的有效手段, 利用遥感数据的同时结合有效可燃物计算模型, 运用多元线性与非线性分析结合等方法提高对可燃物燃烧量的估计。3)燃烧效率是决定可燃物消耗量的主要因子, 也是估计森林火灾释放含碳气体量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是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结合复杂的可燃物计算模型, 更精确地估计林火碳排放。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碳排放估算方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因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森林火灾碳排放是当前林火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森林火灾碳排放的研究方法、森林火灾碳排放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碳排放量数据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87年大兴安岭林火碳释放及火后NPP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大兴安岭地区1985年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1987年林火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GIS技术,进行大兴安岭1987年林火碳释放及火后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恢复的研究.通过对1987年火烧迹地林火发生前各树种的生物量的估算,得出在1987年林火中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释放的碳量约为1.97×10~6~2.47×10~6 t;同时分别比较火烧中各树种的碳释放量和不同火烧等级下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落叶松在1987年林火中释放碳量约0.96×10~6~1.19×10~6 t,占碳释放总量的49%左右;重度火灾中碳释放量占总碳释放量的99.4%.火后乔木层的NPP恢复在21年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恢复趋势表明在火后23~24年的时候中度火灾后的乔木层NPP可达到未过火林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 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 947.34 hm2,樟子松林20 938.70 hm2,针阔混交林142 526.95 hm2,白桦林168 531.57 hm2,蒙古栎林1 374.97 hm2.2)通过MultiC/N3000测定得出各树种地上部分含碳率平均数值,兴安落叶松为42.34%,樟子松为41.20%,白桦为42.01%,山杨为39.21%,蒙古栎为39.79%,2种针叶树平均含碳率为41.77%,3种阔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为40.30%.主要乔木树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值均小于目前国际通用的0.45. 3)大兴安岭林区20 a间各类型森林火灾乔木损失生物量为7.31×106~11.57×106 t.其中,落叶松林乔木损失量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1.80%~62.38%;其次为白桦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26.53%~26.81%.4)大兴安岭林区20 a森林火灾乔木释放碳量为3.04×106~4.78×106 t,平均每年释放碳量为1.52×106~2.39×106 t,占全国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7.51%~11.81%.各乔木树种中落叶松火灾释放碳的比例最高,约占总释放量的2/3左右;其次为白桦,占总释放量的1/4左右;其他树种释放较少,共占1/12左右.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认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平衡及评价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火作为干扰因子, 影响着森林演替、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燃烧所释放的含碳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对森林火灾释放的含碳气体进行有效估算, 可以弄清林火产生的含碳气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文中介绍了2种林火碳排放模型, 即基于有效可燃物模型和火干扰下碳循环模型。通过对这2种估算方法的比较, 指出未来林火碳排放估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火干扰引起的土壤碳通量变化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苏州市光福镇潭山2016年森林火灾后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强度(轻度、中度)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区域(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火干扰导致该地区一年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升高,且中度火烧轻度火烧未过火;轻度、中度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数值分别为(3.43±0.15)μmol CO_2m~(-2)s~(-1)、(3.84±0.28)μmol CO_2m~(-2)s~(-1)、(3.02±0.26)μmol CO_2m~(-2)s~(-1)。通过进一步对土壤温湿度测定表明,火烧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均为正相关且前者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苏南地区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火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5):52-60
林火干扰是驱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演替以及物质循环的重要生态过程。林火的发生,显著地改变了北方森林地表以及土壤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然而,我们对林火是否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40cm以下)这个储量巨大的碳库的影响却缺乏关注。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2010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并以相邻同等立地条件的未过火区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对林火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碳密度的影响以及其与驱动因子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与未火烧对照样地有显著差异,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密度显著低于未火烧区(n=56,P0.001);火烧迹地深层土壤有机碳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未火烧迹地(n=56,P0.01),而土壤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未火烧样地(n=56,P0.01);火烧迹地深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未火烧样地(n=56,P0.001),而土壤温度和p H值则显著高于未火烧迹地(n=56,P0.001)。由此可见,林火显著地降低了北方森林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稳定性,并使土壤温度增加,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了深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加速,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影响。林火作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干扰因子,直接影响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林火的发生使NPP迅速下降,改变了区域碳平衡。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Carn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未过火区和过火区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987年6月,未过火区植被NPP为145 g C m-2,轻度过火区为74 g C m-2,中度过火区为58 g C m-2,重度过火区植被NPP为38 g C m-2,火干扰后NPP分别降低了49%、60%、73%;1999年8月,火干扰1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NPP的96%以上,NPP恢复迅速,基本达到未过火区水平。2009年8月,火干扰2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93%以上,与火干扰12 a时相比,下降3%。虽然NPP增速下降,但是NPP总量增加,生产力也与未过火区基本处于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排放因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森林火灾中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气体释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5年间森林火灾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CO2,CO,CxHy,NO,SO2的释放量分别为25.04×106,5.72×106,0.21×106,0.09×106和0.24×106t。其中白桦-落叶松林、白桦-杜鹃林和蒙古栎-胡枝子林是气体释放量较多的林型,约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此外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SO2和NO的释放量可达到我国总生物质燃烧释放量的50%左右,其释放量与农业上备受关注的秸秆燃烧相当。  相似文献   

11.
《Southern Forests》2013,75(3):247-253
Genetic materials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specific ways, therefore their responses in wood need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in Minas Gerais, Brazil on Eucalyptus grandis × Eucalyptus urophylla wood. Two six-year-old clones were cultivated in Belo Oriente, Ferros, Santa Bárbara, Itabira and Peçanha. Five trees from each clone were sampled from the base to top direction. Wood density, heartwood/sapwood ratio, vessels, fibres,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Vessel diameters, heartwood/sapwood ratio,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all increased due to higher water availability in Santa Bárbara and Itabira. In both genetic materials, the variables linked to growth and wood quality we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世界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古老的农业正由传统的经验型逐步进入了现代化科学生产阶段。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组分的果树生产同样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变革,给我国果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变革主要包括品种、育苗、改土、施肥、浇水、改制、修剪、植保、管理、流通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锰在植物体内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锰胁迫对植物的影响、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氟化还原和多种酶活化中的作用及锰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锰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为植物锰营养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松树寄生线虫有40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这些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该文从线虫分布和寄主两个方面列出名录.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公路边坡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用植物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于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草本植物、灌木树种和藤本植物,对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沙棘》2004,17(4):17-22
沙棘通过为其他物种提供养分和栖息地,链接了生态链上的其他(树草、禽兽、虫菌等)物种,使种植区域内消失的物种得以重现和发展,在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的一定条件下,扮演了关键种的角色,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除非在极端条件下,沙棘一般不会形成顶级群落(纯林),而只形成“过渡性群落”,为植被演替提供条件。发展沙棘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概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展沙棘与推广其他树种(柠条、杨、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存在显著的优势,沙棘在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当在大力推广的同时,注重改良品种,营造混交林,继续研究如何提高种植区农民对沙棘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做一归类,主要包括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位于都市城近郊村镇的园林苗圃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发掘苗圃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景观功能,从中寻找激发苗木企业活力的机会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本文以地处北京顺义区近郊的苗圃为例,以提升苗圃景观价值、发挥游憩功能为导向,吸纳农村劳动力,通过重新规划,体现生态理念,注重园林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的营造,旨在为都市观光型苗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论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样品预处理研究进展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简单分析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