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母猪835头,来自农户经产正常发情的地方品种母猪。输精的精液均采用大约克夏种公猪的稀释精液,每毫升活精子数为0.4亿,精子活力为0.7。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实行两次输精者,两次的间隔时间为6—12小时。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管冻精输精的受孕率高于颗粒冻精输精后的受孕率,认为应当推广细管冻精这一新技术,通过细管冻精快速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受胎率高于常温和手温效果,认为应当采用50℃高温10秒钟快速解冻细管精液。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乏情母狐的利用率,第1年对50只没有发情表现的青年母蓝狐同时一次注射PMSG200IU/只,5d后再注射HCG100IU/只,有42只出现明显发情症状并接受公狐爬跨,发情率84%。对发情母狐实施子宫内输精,结果无一产仔;第2年对50只非典型发情的青年母蓝狐同时一次注射PMSG200IU/只,5d后再注射HCG100IU/只,全部出现明显的发情症状并接受交配。对其实施子宫内输精3次,结果有24只产仔,产仔率48%。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狐繁殖末期,联合使用PMSG和HCG对没有发情表现的青年母蓝狐有促使其发情的作用,但不能使其产仔;对有发情表现但不明显的青年母蓝狐有促进其发情并能使其部分怀孕和产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进一步提高母狐产仔率及胎产仔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狐的人工授精程序中通过向精液加入不同剂量的PGF2α类似物———氯前列烯醇,比较各组母狐产仔率、胎平均产仔数,以及各组精子在体外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可以提高母蓝狐的产仔率、胎产仔数,改变精子的休眠状态并活化精子,对狐繁殖具有积极作用,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绵羊精子的顶体反应与精液品质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人工授精的工作中,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在0.3以上,就可输精或长期保存,但同一品种不同个体解冻后精子的活力虽相差不大,可情期受胎率有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来自冻精本身还是输精技术,往往在科技人员间看法不一。本文就是为解释这一实践中的疑题而设计进行的。1 材料和方法1.1 精液的采集与冷冻本试验所用的绵羊冷冻精液来自山西省液氮冷冻中心,用假阴道来集精液,活  相似文献   

6.
试验使用同一冷冻程序,单个地测得10只公鸡冷冻精液的受精率为0~60%。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公鸡不同个体精子抗冻力的极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冷冻精液的受精率与输精的活精子数、冷冻精液精子的活力与原精液精子的活力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92)。试验还研究了用甘油作防冻剂的冷冻精液腹膜内输精、子宫内输精、深阴道输精和常规阴道输精的效果。其结果是冷冻精液子宫内输精和腹膜内输精的受精率比深阴道输精为高,而常规阴道输精没有得到受精。在本研究条件下,移除甘油的冷冻精液子宫内输精和腹膜内输精并未见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羊冷冻精液的受胎率一直都不太理想,人们研究最多的是怎样提高冷冻精液精子的活力,而冷冻精液的输精方法的研究却被忽略或研究的很少.本文就冷冻精液的输精方法做了研究和试验,旨在提高羊冷冻精液的受胎率,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改进的冷冻精液输精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刺激采精方法收集1.5~3周岁的10只陶赛特种公羊精液,19℃水浴保存,经过1h运输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X、Y精子分离.共生产性控冷冻精液182支(X型98支,Y型84支).分离前精液活率为76%,分离后X、Y型冻精活率分别为39%和2%,有效精子数约为230万和10万,4h存活指数分别为10%和1%,畸形率分别为12%和26%.另外,结合腹腔内窥镜输精技术对19只超排母羊开展了输精,在输精后第6天采用子宫角采胚法共回收卵子104枚,其中受精胚胎53枚,受精率51%.结果表明:①分离所得X精子能够满足腹腔内窥镜低剂量输精要求;②Y精子活率检验仅为2%,失去了输精价值;③性控冷冻精液结合腹腔内窥镜输精技术应用于性控胚胎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卵黄中大颗粒物质对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使用3种稀释液在0~5℃条件下对3只蓝狐精液进行低温保存试验,每只狐精液分为4组,即Ⅰ组(原精液)、Ⅱ组(东林Ⅱ号狐常温精液稀释液)、Ⅲ组(加入20%卵黄的东林Ⅱ号狐常温精液稀释液)、Ⅳ组(加入20%卵黄的东林Ⅱ号狐常温精液稀释液经自然沉淀后的上清液)。结果表明:Ⅲ组、Ⅳ组精子存活时间、生存指数平均值与Ⅰ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Ⅲ组精子存活时间、生存指数平均值均低于Ⅳ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加入20%卵黄的东林Ⅱ号狐常温精液稀释液经自然沉淀后的上清液低温保存蓝狐精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犬精液4℃冷藏短期保存一段时间后精子质量较好,一般使用阴道输精方式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受孕率,操作上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成本较低,适合短距离内实现犬的人工授精。而氧化应激是在精液保存过程中使精子受精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精子质膜包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到过氧化损伤,破坏质膜完整性,使精子细胞功能受到损伤,导致精子死亡或减少精子的活力。维生素在精液保存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精子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1.
影响人工授精母狐受孕率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 ,种狐的选育和饲养管理 ,精液的品质 ,人工授精的时机和技术 ,精子的体外保存是影响母狐受孕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根据精子光散射性质的客观指标进行公鸡和精子活力测定。并用含10×10~6精子的精液输精,验证精子活力、形态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测定结果.材料与方法精液处理从24只单只饲养的洛岛红公鸡每周采精两次。精液样品用谷酰氨基缓冲液稀释。32倍稀释的用于输精,4倍稀释的用于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观察到母猪发情后12—24小时,每头猪输入100毫升经稀释的精液,其中约含40亿精子。尽管利用1头公猪精液和用混合精液输精的母猪受胎率很相似。但是,混合精液输精的母猪产仔猪的个体要大。混合精  相似文献   

14.
主要围绕种狐选择、狐的保定、采精方法、采精频率、精液品质、精液的稀释、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与输精时间、输精量与输精深度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狐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输精方法(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和不同精液类型(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使用新鲜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冷冻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以及不同剂量的冷冻精液配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精液采用深部输精可显著提高受孕率,总产仔数(12.71头)、活仔数(11.54头)、健仔数(11.17头)、初生重(1.65 kg)等繁殖性状均显著高于常规输精(P0.05);使用冷冻精液显著地降低了受孕率41.38%和受孕分娩率41.38%(P0.05),新鲜精液输精后代在初生窝重和健仔重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此外对冷冻精液采用深部输精技术时,适当加大输精剂量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等繁殖性状能够达到常规输精的效果水平。说明实现冷冻精液技术与深部输精技术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猪的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狐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养狐重点省市全面展开,但人工授精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养狐场受胎率底、空怀多,有的场母狐授精后流产、死胎现象时有发生,现介绍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1输精器械消毒首先洗净输精针,输精针用自来水清洗3遍,不  相似文献   

17.
<正>狐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养狐重点省市全面展开,但人工授精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养狐场受胎率底、空怀多,有的场母狐授精后流产、死胎现象时有发生,现介绍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1输精器械消毒首先洗净输精针,输精针用自来水清洗3遍,不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精技术在种鸡场普遍使用,在稳定受精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劳动强度。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的能力,从而可以达到延长鸡输精间隔时间的目的,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以矮小褐壳蛋鸡为试验材料,探究输精量以及稀释精液与母鸡持续受精时间是否相互关联。结果显示:输精无论采用原精液还是稀释精液,当精液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大精液量,也不能提高母鸡的受精率,以及延长母鸡受精持续时间。当精子数量一定时,精液稀释对母鸡受精率和受精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输精量和精液稀释都不是导致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输精标准,对正确使用精液,发挥优良种畜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多快好省搞好家畜繁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1967年以标准输精量(有效精子2亿)为对照组,以与标准输精量依次递减0.2亿的组距,即1.8、1.6、1.4和1.2设4个试验组,进行试验,以期探索降低输精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对鸡人工授精输精频率、混合精液和输精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输精间隔时间6d为最佳,受精率达88.25%,7d后下降非常明显,间隔9d时受精率低至69.98%;混合精液比单精输精效果好(受精率达91.63%),且持续时间长,比较稳定;输精量由原来的0.025ml降至0.0125ml时仍能获得87.27%的受精率。优秀公鸡采精量为1ml时,可配80只母鸡,大大提高了公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