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总结油茶栽培生产经验,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从新造林面积、经营形式、成活率或保存率、生长等级等方面,对常宁全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新造的所有油茶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形式、整地方式、施放基肥、间种作物和抚育管理对新造油茶林质量的影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常宁全市这4年新造油茶林的面积为5 404.7 hm2,造林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造油茶林的主要经营方式为公司经营和大户经营,且公司和大户经营的油茶新造林的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解顾俊  龚倾 《中国林业》2010,(15):34-34
油茶是江西省永丰县一大传统产业,分布广、面积大、种植历史悠久。永丰县拥有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历史上被誉为“华东油库”,跻身“全国19个油茶生产重点县”,2008年列入“江西省现代农业高产油茶示范县”之一。  相似文献   

3.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目前,大部分油茶林经营粗放,品种良美不齐,病虫害滋生,地力下降,致使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是近年出现的油茶生产逐年萎缩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现有油茶林要实行分类经营,重点抓住生态条件好,优良品种类型比例高(50%以上),林相整齐,树龄不老,增产潜力大的一类林分,把有限的资金、劳力、技术投放到占总面积的10%~20%的这一类林分上,使各生产要素得以优化组合,以达到比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主要讨论一类林分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1垦复油茶成林大面积丰…  相似文献   

4.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5.
清江乡位于资兴市的南部,全乡有1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1126人。拥有油茶林3.2万亩,占全乡经济林总面积的82%,是资兴市的重点茶油产区(乡)。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茶油产量逐年下降,多数油茶林常年产油量在2-3公斤/亩左右徘徊,有的油茶林长期荒芜,处于荆棘、藤蔓和灌丛的包围之中,收入甚微,少数村组的油茶林出现了“油茶收个被,得籽没一箩”的境况。为恢复和发展油茶生产,改变低产面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1990年市林业局将清江乡列入全市油茶低改工程试点乡,规划清东、清西、清草、绩平4个村2000亩低…  相似文献   

6.
分析GLS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的始产期产量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示范林始产期后产量构成表现为低产株数比例逐年降低,高产株数比例逐年提高;低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减少,高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增加;林分群体逐年由低比例高产植株承担群体低比率的产量向高产植株比例增加,同时承担群体产量也提高的趋势发展;林分群体产量逐年度增加。经营措施对油茶林分群体产量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营水平高的油茶无性系林分不挂果与低产级别的产量比率较低,高产级别植株级别的产量比率较高,林分整体产量高;经营水平可以决定着低产株积累量向高产株数积累增加的进程,经营水平越高,低产株积累量随年度降幅越大,林分群体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区油茶丰产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期从事油茶生产的经验,提出了河南省大别山从选种,建园到成林后管理的整套油茶丰产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攸县新市公社油茶林场,是省科委办的油茶速生丰产高产稳产试验示范点。自1976年开始,逐年造林,现共有油茶林7594亩。1976年造林的1568亩,1979年收  相似文献   

9.
李泳锋 《绿色科技》2019,(9):128-129
指出了作为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对于油茶的栽培种植质量与产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当前在油茶栽培技术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栽培技术要点不明确造成了油茶产量与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提高油茶质量与产量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嫁接换种、施肥措施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试验表明,低产油茶嫁接换种后,头3年平均鲜果产量可达1692.3kg/hm2·a,比对照增产81.40%~132.8%,而且产量稳定,逐年上升;施用尿素、猪栏肥、钙镁磷肥的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98.80%、65.70%和55.47%。试验认为,嫁接换种、增加施肥投入及松土除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贾治邦纵论油茶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业产业》2008,(10):8-17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参观油茶科技成果、交流油茶产业发展经验的现场会.又是一次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的动员部署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们实地考察了湖南省油茶种苗繁育基地、油茶优良品种对比试验林、高产新品种示范林和高产新品种造林基地.观看了油茶科技成果及产业发展展览.听取了湖南、江西两省发展油茶产业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浙南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油茶种植面积就有30多万亩,被誉为“浙南油库”。80年代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原因,油茶亩产量很低,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大面积的油茶林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多年来深入油茶实地调研发现:凡小气候条件好的单株或小块油茶树,均结果累累,年年丰产。小气候条件好,大体是林内有益于油茶生长的地被植物较多,茶山葱茏成荫,土质肥沃疏松,病、虫等自然灾害少。由此,我们利用和创造这种小气候,促进油茶增产。方法如下:一、对油茶林控制全垦经验表明:全垦只能第1年增产,第2年就减产,到了第3年就要再全垦。这样每隔1年全垦1次,每次都有水土流失,增产的数量与质量却1次比1次少。因制全垦次数。二、加紧培育有益于油茶生长的地被植物首先宜在林间局部整地,培育对油茶林生长效益显著的草…  相似文献   

15.
平乐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919.34平方公里,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后,平乐县各届政府均积极发展油茶种植产业,油茶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1999-2004年,油茶籽产量为37,435吨,年均产量6239吨。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油茶使用量在逐年增加,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改进油茶苗木培育技术。目前,南方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方法已初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育效果。就该方法的使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油茶林与农作物间作,既能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又能使农作物增产,是一种高效丰产的种植模式。在油茶林地推行间作,是林农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对油茶林地间作的机理、意义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油料作物,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只有做好油茶的良种繁育工作,才能确保优质高产。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油茶的嫁接育苗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茶造林品种类型混杂,良莠不齐,优良无性推广慢,油茶产量低等问题,在吸取浙江、湖南两省油茶芽苗嫁接技术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的特点,改进油茶芽苗嫁接技术,嫁接工序实行“流水作业”,尤其是发觉规的夏季退接为春季嫁接,解决了5-6月份因遇上高温多雨苗木易发生病虫害、抗旱能力差、工苗木出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油茶林与农作物间作,既能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又能使农作物增产,是一种高效丰产的种植模式。在油茶林地推行间作,是林农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对油茶林地间作的机理、意义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