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视角探析"一带一路"倡议中新疆和福建两核心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差异,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新疆和福建1996~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构建脱钩弹性模型对比两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结果表明:碳排总量累计增长上新疆是福建的5倍左右,而年均增速新疆近福建的3.85倍;碳源排名中,化肥和农膜是新疆的主要碳源,化肥和柴油是福建的主要碳源,6类碳源产生的碳排总量在两核心区存在差异;脱钩关系上,新疆理想脱钩状态占比年份为40%,态势尚不稳定;福建以弱脱钩为主,占研究期的75%,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总体上两核心区农业碳排放量和脱钩关系差异悬殊,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响应程度弱于福建。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农村用电等6个方面,测算了安阳市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总量由1993年的36.62×104t增加到2014年的143.84×104t,年均增长7.52%,总体上呈"高速—负增长—高速—低速"四阶段演化特征。安阳市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拐点还未出现。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随时间变化,从平均占比情况来看依次为农村用电、化肥、农用柴油、农膜、农药和翻耕。运用LMDI模型对安阳市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较强促进作用,与基期相比,累计实现了178.09×104t的碳增量,而生产效率、劳动力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则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分别累计实现52.51×10~4t、12.37×10~4t和5.99×104t的碳减排。Tapio脱钩分析表明,目前安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安阳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1992要2011 年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产量等 统计数据,估算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院近20 年来,广东省农作物碳吸 收总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从1992 年的4 017.02 万t 减少到2011 年的2 925.42 万t,减幅达到27.17%,年均递减 1.66%。而碳排放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排放总量从1992 年的224.05 万t 增加到2011 年的261.69 万t,增幅 为16.80%。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2011 年比1992 年增长了89.76%,年平均增长率为 3.43%,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渐增大,2011 年达到8.95%。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生态盈余, 且生态盈余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步减小。各地区之间的碳足迹区域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甲烷排放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生产的相关统计数据,将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_4MOD、排放因子法和GIS相结合,模拟估算了福建省1980—2011年农业源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1)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CH_4共排放1 219.71×10~4t,总体呈下降趋势;(2)福建省农业CH_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龙岩市和漳州市,约占福建农业CH_4排放总量的47%;(3)32 a间福建省水稻CH_4总排放877.63×104t,总体呈递减走势,年均递减率为1.96%。反刍动物肠道和动物粪便CH_4排放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4%和2.25%;(4)不同农业源CH_4排放量差异较大,以稻田CH_4排放最高,占总排放的72%,其次是动物肠道CH_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3%,动物粪便CH_4排放约占5%;(5)对2025年甲烷排放量进行模型预测,表明福建省农业CH_4排放量总体降低,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粪便管理效率的提高成为未来福建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源甲烷排放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采用IPCC(2006)推荐的排放系数法对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总量为990.348Gg,其中,水稻种植是江苏省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年排放量为829.577Gg,占全省总排放量的83.77%;畜禽养殖和秸秆燃烧甲烷排放较少,占甲烷排放总量的14.54%和1.69%。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平均强度为9.63t/km2.a,甲烷排放强度超过12t/km2.a的城市分别是扬州、淮安、南通市和泰州市,排放强度分别为13.88t/km2.a、13.52t/km2.a、13.48t/km2.a和12.29t/km2.a。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对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 927.94万t增长到2 445.25万t,经历了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目前吉林省正处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上升阶段,减排压力较大;2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中CH_4的排放贡献率为41.41%,N_2O的排放贡献率为58.69%;32000—2014年农用地N_2O是吉林省温室气体第一排放源,年均所占比重为46.32%,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动物肠道CH_4、动物粪便管理N_2O和稻田CH_4,所占比重分别为29.83%、14.11%、10.41%。最后,依据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结构特征,从农业生产角度提出了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NH_3排放量估算及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H3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灰霾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太原市NH3来源及排放情况,利用排放因子法,根据2013年该市各类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对NH3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NH3排放总量约为11 445 t,其中99.3%来自于人为源排放,0.7%来自自然源排放;在人为NH3排放源中,农业源是太原市的主要排放贡献源,其中畜禽养殖排放量最大,占34.2%;其次为氮肥施用,占18.9%;畜禽源中,鸡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NH3排放总量的31.0%,其次是猪,其贡献率为28.5%;在太原市下辖的六区三县一市中,畜禽NH3排放量约3 904 t,依贡献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清徐县小店区阳曲县古交市晋源区尖草坪区娄烦县杏花岭区万柏林区迎泽区。说明在人为氨源排放过程中,畜禽养殖的贡献很大,且主要分布在郊区县市中,建议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氨气排放。  相似文献   

8.
基于灌溉、翻耕、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中6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按环比增速可分为"高速-中速-低速"3个演化阶段。河南省各地市碳排放差异明显,周口市、新乡市、商丘市、安阳市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高-高"型地区;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属于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高-低"型地区;平顶山市、焦作市、濮阳市则属于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低-高"型地区,郑州市等8市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低-低"型地区。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弹性系数,结果显示,2004年前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呈现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强负脱钩和弱负脱钩5种弹性特征并存,2004年后以弱脱钩为主导,仅在2011年出现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较为理想,说明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碳排放强度,根据2009—2017年湖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估算了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计算了湖北省2009—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进一步依据相关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作物年平均秸秆产量达到32.65×106t;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平均为7.01×106t,约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1.47%,其中水稻秸秆露天焚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的49.37%;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CO和CO2总量平均每年分别为0.72×106t和9.74×106t;排放的总碳量平均每年为2.96×106t,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露天焚烧释放的总碳量分别为1.47×106、0.50×106、0.52×106和0.48×106t。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碳排放、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 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源泉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相比农业技术效率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 3)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生产率之间的脱钩类型1993—2002年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而2002—2012年则多种脱钩状态共存但以弱脱钩为主。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氨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算安徽省氨排放量,为氨排放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排放系数模型,对安徽省不同排放源的氨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14年安徽省氨的排放总量为528 046.80 t,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氨排放源,分别为50 860.98和357 812.01 t,占总量的9.63%和67.76%;其他行业中,废物处理为主要氨排放源,为119 373.81 t,占总量的22.61%。[结论]安徽省的氨排放强度超过我国多数省份或地区,这可能与安徽省主要氨排放来源于动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也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但养殖业的废弃物——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畜禽粪便污染年产生量近40亿t。近年来,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300万t,占全国的42%,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03万t和16万t,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陕西省吴堡县是养殖大县,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河北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直排海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与管控对策。结果表明:2022年河北省实际产生外排入海污水的企业均实现每季度达标排放;全年河北省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为39131万t,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总氮>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总铅>总汞>总镉;2013—2022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排放总量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石油类、铅、汞、六价铬、镉排放总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直排海污染源总氮、总磷地方管控标准,推动入海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管理和动态管理台账,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动态监管体系,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确保已纳入监测的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曹俐  王莹  雷岁江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250-256
为探究山东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基于农药、农膜、化肥、农用机械柴油、翻耕、灌溉等农业生产中的6个方面,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山东省1997—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选取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样本,比较山东省各地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最后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弹性系数。结果表明:(1)从1997年以来,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简单的倒"U"形变化,"上升—下降"两阶段演化特征突出;(2)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高的地区多集中于鲁西北平原区,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多聚集在山东半岛东部和胶东丘陵西部地带;(3)山东省农业碳排放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3种不同类型的弹性特征,2008年后以强脱钩为主导,脱钩状态较为理想,说明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碳减排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欢欢  王强 《河南农业》2016,(33):15-18
为深入研究河南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河南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建设农业强省提供理论依据,测算了2005-2014年河南省农业的碳排放量,并采用Tapio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碳排放总量的逐年变化特征具体可将其划分为"下降—上升—波动上升"三个阶段;研究期内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  相似文献   

16.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温室效应尤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根据IPCC法和统计年鉴,以甘肃省为例,测算2000—2017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借助脱钩分析、碳承载力和碳赤字跟踪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趋势,选取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第二产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灰色系统预测2018—2019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甘肃省产业为"二、三、一"结构,工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73%。从时间来看,2000—2017年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碳排放量为11 367.29万t;碳排放强度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值为8.68万t/亿元;2018—2019预测结果符合趋势规律。【结论】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呈弱脱钩的态势,脱钩指数有减小趋势;碳承载力增长趋势明显且趋于稳定,19年间碳承载力增长了21.95%,从2011年开始出现碳赤字,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从地区来看,嘉峪关等5市属于碳排放高强度区,兰州市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最大,平凉市未来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从驱动因素分析,煤炭和石油是工业碳排放的主体,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8和0.80。最后提出相应的低碳节能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峰 《河南农业》2014,(23):27-27
<正>一、泌阳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泌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8.91万hm2,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73万hm2,按照农作物秸秆折算比例系数,2013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116.2万t,可收集秸秆总量89万t。二、秸秆资源利用情况据2013年统计数据,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为78.9万t,占秸秆理论产生量的67.9%,占可收集秸秆总量的88.7%。泌阳县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秸秆饲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上海郊区、县大麦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约占郊区、县总耕地面积的28%。大麦生产对上海地区的农业和啤酒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上海郊县大麦生产中突出问题是产量不稳,黄花叶病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黄花叶病从七十年代大面积流行以来,几乎年年发病,郊县每年明显发病的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1980年发病31万甫,估计损失粮食938万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省中部地区畜禽养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2006)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2005—2015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畜禽产量和排放因子,估算农业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平均甲烷排放总量为1 175.70万t CO2-eq/年,氧化亚氮排放总量243.66万t CO2-eq/年;2005—2015年期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于平缓趋势,2007—2010年排放量高于11年平均值(1 419.36万t CO2-eq/年),这与吉林省其他牛、猪、奶牛和山羊养殖数量变化有着明显关系;2005—2015年四平市、吉林市、榆树市、农安县和德惠市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 719.9万t CO2-eq,占吉林省中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4.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