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实核桃实生苗在川北山区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内早实核桃香玲、鲁光、丰辉、阿九、元丰和陕核l号等6个品种和美国早实的维纳1个品种的实生苗,在川北广元低山丘陵区定植4 a的试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早实核桃实生苗的早实性、丰产性及坚果品质都远远超过本地晚实核桃.用早实核桃实生苗建园,利用遗传机理,对定植4 a中有67%的植株能保持早实性、丰产性、坚果品质优,可直接应用生产;对占33%未结果的或坚果品质变劣的树高接换优,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而加快对良种的推广步伐,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以及嫁接技术难度大的地区为快速推广良种核桃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改变旱地核桃传统的稀植大冠、结果迟、产量低的落后状况,我们于1994~2000年进行了山地核桃密植栽培早期丰产技术试验。引种品种为早实良种核桃辽核1号、中林5号,栽植密度为840株/hm2。栽后第3年有80%的树结果,平  相似文献   

3.
核桃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0个早实及晚实核桃优良品种,经过5年的栽培试验观测,从生长性状、丰产性、坚果品质和抗寒性等4个方面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合庆阳市发展的主栽核桃优良品种有8518、辽核3号、清香3个品种,以及西扶2号、中林1号、辽核1号、中林5号4个辅助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4.
清水县引进核桃品种基本性状初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光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2):46-48,68
通过对近年来引进清水县的香玲、西林2号等7个早实核桃品种及晋龙1号、晋龙2号等2个晚实核桃品种的树体、枝条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等的调查,并以清水当地优良品系清水薄皮核桃为对照。结果表明:早实核桃香玲、鲁光和辽核7号在清水县综合表现良好;中林1号产量较高,但种仁不饱满,且容易感染炭疽病;辽核4号产量高,但果实较小,且大小年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大国(日本栗)学名:Castanea crenata Sieb.et Zucc.良种编号:辽S-ETS-CC-004-2013审定机构: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形态学特征树姿较开张,树冠圆头形,幼龄期树势过旺,树姿直立;1年生枝条皮色黄褐,皮孔小而密;结果母枝平均着生刺苞2.5个,次年抽生结果新梢2.5条;叶片浓绿色,披针形,叶姿平展,锯齿较小;刺苞椭圆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引进的9个早实核桃新品种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个品种中辽核1号、辽核3号、香玲最适宜在康县中部川坝栽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产优质的特种茶油,必须发掘珍稀的景油兼用的山茶资源,改良现有普通油茶品种。1997~1998年我们在长瓣短柱茶前期选种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用断砧插皮接法将千岛湖地区的5个林场共1hm^2的1000余株普通油茶青壮树换冠成长瓣短柱茶的双系种植园和双系配合良种制种园。经专家在  相似文献   

8.
引进5个早实核桃新品在甘肃临夏不同海拔高度开展了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在最低温度降到-21℃的情况下,定植1年的西扶1号、辽核1号、香林、中林1号,在海拔1770~1900 m的成活率达到73.6%以上。其中西扶1号最耐寒,成活率达到95.3%以上,辽核1号的成活率为82.6%~96.3%,香林为75%~94%,中林1号为73.9%以上。8518在海拔1770m成活率达到88%,在1900m成活率降为0,耐寒差。海拔1960m是临夏州川原罐区早实核桃丰产栽培的海拔上限临界区。辽核1号、西扶1号、香玲是临夏中北部川原罐区的丰产栽培适宜品种,中林1号是刘家峡库区沿岸的丰产栽培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9.
油茶新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造林八大技术措施1.林地选择。当岗松,背阴衫,向阳山坡种油茶。乌土油笃笃,石壳山上果要落。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2.良种壮苗。劣种换良种,3年换个大油桶。种好、苗壮、树丰产。采  相似文献   

10.
一、栽植 1、品种选择:核桃优良早熟品种有香玲、西林2号、辽核4号等;晚熟品种有晋龙1号和2号、西洛1号和3号等。坡度平缓、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以发展早熟核桃为主,反之以晚熟核桃为主。早熟核桃建园应选择2—3个品种,以利互相授粉,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为4:1。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陇东地区核桃生产中品种良莠不齐的现状,庆阳市林科所引进核桃早、中、晚熟优良品种10个,进行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对结实丰产性、物候期、生长量、坚果品质、抗寒性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评定,探索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核桃良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该区发展的主栽品种3个:"8518""辽核3号""清香";辅助栽培品种4个:"西扶2号""中林1号""辽核1号""中林5号"。为陇东地区今后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造林八大技术措施1.林地选择。当岗松,背阴衫,向阳山坡种油茶。乌土油笃笃,石壳山上果要落。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2.良种壮苗。劣种换良种,3年换个大油桶。种好、苗壮、树丰产。采  相似文献   

13.
柑桔高接换技,即在原有老品种柑桔树的骨干枝上换接优良品种的接穗,又称柑桔高枝嫁接法。此法不但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而且投资少、效益高、比柑桔树低接提高抗寒能力。柑桔树高接换技,常用于更换不良品种及实生树的改良,更换桔园内混杂的劣株,保持品种纯正,提高柑桔品质,对改造老桔园,实现良种化,提高产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高接换技品种的选择:柑桔树高接换核和低嫁接~样,同样存在着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关系,同一种类换接不同的品种亲和力强。如酸油换接沙田油、甜抽,实生甜橙换接脐橙、哈姆林易于成活;红杨、黄…  相似文献   

14.
早实核桃品种一般2-4年开始结果,近些年普遍栽培的有香玲、鲁光、陕核4号、中林1号、辽核1号等。早实核桃品种前期生长迅速,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枝量上升快,但新梢短;幼树冠幅小,一般3-4m,分枝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实生繁殖对早实核桃优良性状的影响情况,以8年生"辽核1号"实生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生长、开花、结实等方面的性状特点及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不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认为选育良种核桃不能走实生繁殖的道路,应以无性繁殖为主要途径,这样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对新选育出的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栗树新品种,应用良种、施肥、修剪、授粉、合理密植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中试推广,结果表明,以2年生实生苗嫁接建园,初植密度1m×1m,嫁接第4年,密度调整为2m×2m,在不同立地条件选用合适的良种组合,可以达到结实早、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循化县栽植核桃树历史悠久,在青海省内有有一定的知名度。1999年开始引进早实、丰产的核桃品种发展核桃产业,截止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320hm~2,主要引进的优质品种有辽核、香玲、中林、清香等,结果面积仅有80多hm~2。由于引进品种杂,气候差异大,难以保证核桃优良品质。2009年开始在本地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丰产苗木,为核桃产业发展打下良种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影响早实核桃新品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分析刘振中(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郝乾坤(陕西省林业学校)试验设在宜川和黄龙两县。宜川点选取2150株15年生大树,黄龙点选取222株23年生大树。接穗品种有辽核1号、鲁光、香玲、丰辉等国家级新品种,及元丰、实生3号、W...  相似文献   

19.
黑银杏优良无性系根据林木选择育种原理,通过银杏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历经8年,对银杏系统的选育研究评选出药、食俱佳,种用、叶用廉优的珍稀银杏品种一黑银杏,该品种主要特征是:①早实,实生树15年进人结种期,较一般品种提前5-10年,嫁接树2-3年始花结种,5-6年生平均株产l-1.5kg。@丰产稳产,该品种结实枝分布均匀,每种序着生3-5个种柄,一柄M种率高,比同龄其它品种树增产30%。③种核大小均匀,单核重2.”巴,出核率征.9阮,出仁率80.4%,种仁味甜,风味清香,糯性大。④种仁和叶片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20.
银杏良种早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广西桂北银杏产区采用‘大佛手’、‘大马铃’、‘华口大白果’3个银杏良种营建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示范林111.30 hm2,辐射林459.06 hm2,经过大耐性推广应用,达到了3~5年挂果,6~8年投产的目标.示范林和辐射林总产银杏142.22万kg,产值达2 275.5万元.经过试验分析,常规施肥的平均单株新梢量高于对照3.1倍,新梢长度高于对照的1.13倍,单株产量高于对照1.74倍;配方施肥的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对照1.25倍,种实出核率高于对照15%;人工疏果的平均单抹新梢量高于对照3.11倍,新梢长度高于对照1.15倍;疏果的植株种实浮水率仅1%,而对照的种实浮水率达86.4%.对7~8年生的银杏示范园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早实良种建园的产量均优于常规品种,其中华口大白果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4.2倍;大佛手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2.0倍;大马铃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