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八年,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人工繁殖的技术,在六十年代的早期就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渔业生产鱼苗来源的问题,这是建国二十八年来水产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近年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对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58年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之后,随之草鱼和青鱼的人工繁殖也于60年代初期相继获得成功,至此,我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全部获得成功。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它结束了淡水养鱼长期仰仗到江河捞天然苗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四大家鱼的鱼苗供应问题,使我国淡水养鱼进入了一个稳步大发展的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青鱼人工繁殖技术比鲢、鳙、草鱼难掌握,稍有疏忽就可导致失败。因此还必须认真探索掌握各项技术措施的关键,才能提高青鱼人工繁殖成功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提高青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探索,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体会: 一、生态环境和饲养管理对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赤点石斑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我省近年来发展起来网箱养殖的主要海洋经挤鱼类。为了解决苗种问题,我所从1985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的研究,但偏重于解决人工繁殖技术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鱼人工繁殖,在新疆已普及10余年,但是,由于长期近亲繁殖的结果,鱼种退化日趋严重,加之新疆与内地相距遥远,亲鱼和鱼苗的运输很困难。为解决鱼类人工繁殖中的提纯复壮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与石河子市水电局水产试验所合  相似文献   

6.
刘勇 《水利渔业》1988,(4):20-25
本文回顾了鲟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的历史,并着重概述了近几年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本文还介绍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生产的工艺流程,同时,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人工育苗的进展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善 《水利渔业》2000,20(4):4-5
简要介绍了日本鳗Li的产卵场及生活史;报道了日本1999年人工繁殖鳗Li的研究情况,研究了人工繁殖取得进原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可能性推测。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育珠蚌,是中国特有的种类.本文就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的要点进行综述,总结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发展、技术改进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繁殖及养殖技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罗氏沼虾课题组一、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为了发展罗氏沼虾的养殖,首要的是开展人工繁殖,解决苗种问题。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虾的选择和运输、亲虾的培育,虾卵的孵化以及幼体培育等一系列操作技术,现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由水利部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实验站,黑龙江省科学院特种水产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产研究站等联合攻关的史氏鲟人工繁殖科研项目,1988年6月在其实验基地—黑龙江畔的勤得利农场进行实验获得成功。史氏鲟是黑龙江中珍贵的经济鱼类。为了解决其资源逐年减少的问题,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2.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华 《淡水渔业》2005,35(2):42-43
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苗种问题,笔者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来的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池塘生态苗种培育生产实践,总结了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亲鱼的强化培育和受精卵的选优,以及各种生物活饵料大量培养及育苗生态环境的调控等技术;讨论了点带石斑鱼生态高效繁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来的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池塘生态苗种培育生产实践,总结了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亲鱼的强化培育和受精卵的选优,以及各种生物活饵料大量培养及育苗生态环境的调控等技术;讨论了点带石斑鱼生态高效繁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鱼人工繁殖技术难题已经解决,但推广普及面不大,在繁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1989—1991年,我们对青鱼人工繁殖技术作了进一步探索,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同一群体的亲鲵发育成熟的时间差距较大,给人工繁殖造成一定难度,把握好催产时机是提高催产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亲鲵选择Ⅵ龄以上,大部分个体4~10kg,体格健康,肉眼观察、手摸明显有性腺发育特征。亲鲵来源有本地野生和纯人工养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我国青、草、鲢、鳙和鲮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已于1958年先后获得成功。从此摆脱了数千年来“靠天然供苗”的被动局面,为我国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途径。十几年来,家鱼人工繁殖的成绩是巨大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大力推广月鳢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月鳢养殖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作者于1994-1997年开展了月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月鳢人工繁殖的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先进的金鱼人工繁殖技术,有利于提高亲鱼的繁殖能力,对提纯、复壮金鱼的品质和培育新品种非常有利,也便于养殖场灵活控制金鱼的产卵时间,从而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笔者长期从事金鱼养殖工作,对金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摸索和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