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书  陈瑗 《水产学报》1980,4(2):157-178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开发后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根据1975-1977年该湖渔获物资料及过去研究的裸鲤生物学特性。计算了该种群的若干特征值,应用BevertonHolt数学模式计算不同捕捞努力量或用不同网目的拖网对裸鲤种群在一生中总个体数、总生物量,和对裸鲤种群一生中能捕捞的总个体数及总渔获重量的影响,以及裸鲤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现有种群数量。评价了裸鲤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有关生产的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8,(11):25-31,M032
在生物学研究中,其中包括种群分析,必须要采用数学模式。但是,对数学分析在生物学中的地位问题,存在着各种观点,有时是反对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种群行动是作为统计学的组合部分。按这种观点,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统计分析和查明各种相互关系。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别尔特兰拉谢尔的主张,即“生物学规律,近似量子理论规律是离散规律和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96,15(2):25-2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赵燕,刘海映,马志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资源评估和编制渔业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利用计...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血型及其在区分种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汉 《淡水渔业》1979,(7):27-31,7
鱼类种群的区分是鱼类学及渔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渔业生产上对任何一种经济鱼类的养殖或捕捞对象实际上是该种鱼类的一定种群的代表,因此只有在正确区分鱼类种群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种群的特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渔业效果。在鱼类学的研究中,种群的区分是有关鱼类分类、演化、生态、遗传等问题的前题,一些较年青的学科如种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数学生态学、数学分类学等都是以不同种群作为基本对象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乔治”模式最初目的是调查在各种捕捞政策下,假定按某种实际补充方式时,被食者——捕食者的相互关系,对鱼类种群变动的影响。该模式综合分析现有的生物学和经济学基本资料,给渔业管理委员会提供有关长期实施各种管理措施可能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籍成杰 《齐鲁渔业》2006,23(7):14-15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平原人造水库19333hm^2(29万亩),其中设计库容1000万m^3水体以上的水库17座。水源均来自黄河,水质良好,无污染。近几年淡水养殖生产发展较快,并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发展水库大银鱼增养殖产业,效益明显,2005年累计获利千万元以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大银鱼种群表现出不稳定性,一般生产效应维持1~2年,形成爆发种群后,随之迅速衰退,很难再形成种群。为了探索平原人造水库大银鱼种群生态规律,解决生产中大银鱼种群衰退问题,我们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生态学规律对平原水库大银鱼种群生态学演变特点和变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原人造水库增殖大银鱼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海鲱鱼的性成熟、生殖力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种群由于捕捞死亡和自然死亡等因素,使其资源量下降,而个体的性成熟、生殖和生长,又使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补充和提高。因此,研究这些基本情况,不仅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必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所必需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野生和养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5年4 ̄5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该湾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不同大小个体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在滤水率、选择率和吸收率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但在保留率和摄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野生种群能比养殖种群更好地过滤下并摄入海水中的颗粒物。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滤水率与个体体重的关系为:FRw=2.8823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已广泛采用电泳技术分析等位基因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群遗传学。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约二十五年间,电泳分析显示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后来主要是定量研究多态性的程度;近年来,种群遗传学家正在探讨酶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育种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Waki.  JM  程家骅 《水产科技情报》1992,19(2):60-62
在渔业研究中,测量渔获对象的体长与体重是一项基准工作,这些数据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模式的基础,起到从生长状况的估算到潜在可捕资源量或渔获量预报的作用。鱼类的重量资料一般是指鱼体的总重量,它可被直接用于多数渔业模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要定  相似文献   

11.
以黑海的欧洲鳗(Engraulis enchrasicholus ponticus)为实验鱼,研究了测定鱼类种群年周期中亲质及子质产量的生理生化原理。根据总重量、种群中全部年龄组的子质和亲质的生长,以及鱼体的化学组成和当量能量等数据,对产量进行了估测,搞清了种群中子质与亲质产量的相关关系,获得了种群生产过程中物质一能量的转换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4~5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该湾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垢种群不同大小个体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在滤水率、选择率和吸收率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但在保留率和摄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野生种群能比养殖种群更好地过滤下并摄入海水中的颗粒物。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滤水率与个体体重的关系为:FRω=2.8823W0.3647,R2=0.9422和FRc=4.0144W0.2691,R2=0.9029。  相似文献   

13.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5,30(10):22-22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河蟹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  相似文献   

14.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Tun(Thamnaconus hypargyreus)7批样本共560尾,南海区4批样本共330尾,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体长、头长/体高、体高/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并结合生态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与地海的黄鳍马面Tun为2个种群,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田凼式”稻田养鱼是一种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建立以水稻为主体,引入鱼类及水生经济植物种群,综合开发稻田资源的理想模式,它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及植物生长时差,在种稻养鱼的基础上,利用沟、凼种植经济植物,使稻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主要水域鲫鱼倍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黑龙江主要水域鲫鱼倍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黑龙江水域不同倍性的鲫鱼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区性。黑龙江省西部为2倍体种群分布区;东部、北部和西部一些湖泊为3倍体种群分布区;松花江、牡丹江一带则是3倍体和2倍体种群的混栖分布区。另一个分布的特点是河流类型的水域,一般是2倍体、3倍体种群的混栖区,而湖泊、水库类型水域,则大多是3倍体种群分布区。此外本文还就鲫鱼的分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种群途径、统计作为整体系统的种群作用特征是有现实的意义。众所周知,因分化使鲟科鱼类种群范围内形成各种生物类群一一冬季型和春季型。基于伏尔加河俄国鲟种群中存在冬季型和春季型、闪光鲟和鳇种群内分化方面的资料,改变捕捞制度,目的在于以防捕捞上述几种在春季进入河中后很快就繁殖的早春型鱼类。然而在固定的压力机捕捞下,  相似文献   

19.
渔业资源评估是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础课题,基于种群层次的评估模型已成为目前获取渔业管理参数的主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本文把现有的评估模型归纳为种群动态、生物生态和生物经济三大模块,着重综述种群动态模块和生物经济模块主要模型的特点、发展和应用,并简要阐述现代渔业评估模型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海洋捕捞业的经济有效性和海洋生物种群的保护是当前海洋渔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应该将相关海洋物种的捕捞和繁殖规律统筹考虑,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对Flaaten的生物经济学模型的数理分析比较,提出经济鱼种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该鱼种生物种群存量下降,如果管理措施合理,鱼类种群存量依然存在上升的可能;并由此指出海洋捕捞必须考虑种群间相互关系,利用合理的生物经济学模型、建立明晰的海洋捕捞权等措施有助于海洋生物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