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栉孔扇贝是山东蓬莱市海水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随着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大发展,全人工育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殖养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扇贝养殖的发展,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1990—1993年在沿海重点乡、镇养殖区进行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宜我市海区应用的栉孔扇贝半  相似文献   

2.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仅山东省扇贝产量就达到7.34×10^5 t。  相似文献   

4.
旅大水产化工厂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利用现有海带育苗设备,在浅水条件下进行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解决扇贝苗种开辟了一条新路.扇贝是名贵的海珍品,近年来我国已开展人工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苗种不足.虽然人工育苗早已成功,但必须在池水深度一至一米五的专用贝类育苗室培育,而建造一个三千平方米的贝类育苗室需投资五十余万元,使苗种生产受到限制.扇贝育苗季节正是海带育苗室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及石油毒性对栉孔扇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珍贵海珍品之一,主要分布于辽宁和山东沿海。1974年山东长岛县及大连金县的扇贝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后,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大水体人工育苗已达到62万个/米^3,自然海区平均采苗量为523个/袋,为大规模开展扇贝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育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栉孔扇贝(以下简称扇贝)的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但是,北方的育苗场(室)普遍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育苗工作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后期的附着条件是否适宜,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静水条件下高密度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在180米~3水体中平均附苗量228万个/米~3和最高附苗量662万个  相似文献   

7.
王琦  袁涛  何毛贤 《南方水产》2011,7(5):73-8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为暖水性海产双壳贝类,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肉质细嫩而著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文章综述了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殖发育、生长、人工育苗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遗传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人工育苗育种及养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构想。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搞科学技术,生产无法提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海产贝类人工育苗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育苗品种有所增加,不少社队水产养殖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人工育苗工作,全国育苗单位多达几十个。在去年全国海水养殖经验交流会议的推动下,贝类人工育苗获得较快发展。有些品种的人工育苗已用于生产。山东省贻贝人工育苗一立方水体出苗率达一百多万粒,最高达三百来万。利用藻类育苗室进行贝类人工育苗和土池育苗的经验,取得初步成效。广东的华贵栉孔扇贝,福建的杂色蛤仔、山东的青蛤,都获得了成功。鲍鱼、珍珠贝、泥蚶、牡蛎、缢蛏、栉孔扇贝、翡翠贻贝等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和培育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养殖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景山 《水产科学》1999,18(1):44-46
在辽宁省浅海浮筏养殖生产中,以扇贝类的养殖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栉孔扇贝是本地种,其养殖用种苗除部分由室内全人工育苗提供外,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与引进种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相比,栉孔扇贝种苗来源简便、数量充足、价格低廉,是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辽宁、山东沿海,经济价值很高,贝柱味鲜肉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久负盛名的海产珍品。由于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供需失调。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即开展人工育苗和增养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在一些地区初步形成生产专业。河北沿海缺乏扇贝资源,原河北省水产局把栉孔扇贝引进开发试验任务下达给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一九八一年,我们组建试验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振刚 《科学养鱼》2002,(12):24-24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改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为“秋分春收”,即在9月下旬至10下旬,将大规格苗种装入养成笼进行养殖,到翌年4~7月份收获,整个养殖期不经过高温季节。通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换季养殖,不仅避免了扇贝大量死亡,而且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扇贝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现将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简介如下。1.苗种来源及运输栉孔扇贝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是在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的,但大部分是靠从烟台沿海购进的。贝苗运输采用干…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工艺规程原是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扇贝育苗及养殖两个课题组,受辽宁省水局产的委托,总结了几年来研究成果,吸取了各兄弟单位的经验,结合我省当前扇贝人工育苗的现代编写的。辽宁省水产学会曾于1981年2月召开了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了这项规程。与会者一致认为,本规程可作为我省当前扇贝育苗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暂行规定,并建议省水产局批发各育苗室执行。会后原编者根据学术讨论会上所提意见又作了一些修改,现予刊登,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15.
长岛县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非常适合扇贝的养殖、繁育。栉孔扇贝是当地浅海筏式养殖的优势品种,但自1996年以来在养殖生产中出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种质严重退化、养成周期长、成活率低、抗病力差,尤其最近几年,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人工育苗、采苗所采用的种贝亲缘关系太近,产生近交衰退,造成种质退化。为了搞好种质的优化复壮,长岛县引进俄罗斯齿舌栉孔扇贝1000个,经驯养后,在南长山镇后沟村育苗场与当地栉孔扇贝进行杂交试验,当年育出杂交贝苗3亿粒,海上养殖成活率达70%。下面是这次杂交育苗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新兴品种。一九七四年突破人工育苗技术关,近十年来,育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和生产单位不断增多,为养殖生产提供数以亿计的种苗。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养殖数量的增多,山东长岛等一些地区已开展海区自然采苗。目前,人工育苗仍占据种苗生产的首要地位,提高人工育苗技术,增加人工苗种生产仍是扇贝养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扇贝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分布较广。由于其经济价值高,许多国家都以它为捕捞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别从美国和日本引进,前者为暖水种,后者为低温种。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北部、朝鲜西部和日本沿海;华贵栉孔扇贝分布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8.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已被证实为是一种对养殖栉孔扇贝危害极大的病原体,探讨其传播途径是防控扇贝“大规模死亡症”的前提之一。将亲贝各放在一独立育苗水体内产卵、孵化,并进行幼虫培育。通过春季和秋季室内人工育苗,从40个独立育苗水体中,采获亲贝、卵各23个家系样品,受精卵、D形幼虫、壳顶幼虫各12个家系样品,眼点幼虫2个家系样品。采用间接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亲贝、卵和发育各期的幼虫进行定性和定位的检测。结果发现,栉孔扇贝的性腺组织中存在病毒粒子,而卵、受精卵及各期发育幼虫体内均未检测到病毒。由此可以判断:AVNV可以感染栉孔扇贝的性腺,但并不存在卵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桂珍 《水产学报》2003,27(3):273-277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大感染强度出现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人工感染病毒的栉孔扇贝,其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相当。而两种情况下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病毒可能是造成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