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但是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比较高,使谷子的产量和收益都不如玉米等其他农作物,这就导致谷子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作为营养丰富的谷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谷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广机械化种植谷子,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谷子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且谷子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耐贫瘠、耐干旱等特点,因此,谷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种植。目前,人们对于谷子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提高旱地谷子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旱地谷子种植的主要任务。文章针对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旱地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并为旱地谷子栽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谷子机械化种植机具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概述了现阶段谷子种植机械的基本情况,对提高谷子种植效率以及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谷子播种机械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谷子是阳曲县主要小杂粮种植作物之一,由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谷子低产等原因,使谷子种植面积减少。通过近年来实施旱作农业,土壤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总结出该县谷子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从而提高谷子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6.
谷子机械化精少量种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谷子种植水平,加快杂粮产业发展,根据沁县谷子生产示范区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条件,对谷子机械化精少量种植工艺和各作业环节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供了适合本地区的机械化种植方案。经过两年推广实践,种植工艺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显著提高谷子生产能力,为谷子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谷子在我国已有7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辽宁省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在朝阳市种植面积最广。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新品种的投入使用,谷子的亩产不断提高。谷子的市场价格稳定,种植谷子的收入较好。随着农作物结构的调整,谷子已上升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首选作物之一。本文简要总结了谷子的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增加种植产量,获得更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谷子是辽宁地区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谷子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谷子种植的产量越来越高,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这也使得辽宁地区谷子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新增种植面积在谷子产量方面不是很稳定综合产能较低,究其原因,在于部分种植户没有掌握谷子高产种植的技术。基于此,本文就详细阐述辽宁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谷子种植的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谷子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子生产国之一,播种面积在87万hm^2左右,位于内蒙古高原区的赤峰市谷子常年种植面积13万~20万hm^2,占全国谷子总播种面积的1/6,是全国谷子的四大产区之一,随着谷子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及谷子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谷子的种植面积有逐渐扩大趋势,根据谷种销量(其中不含农家自留种子种植部分)预计赤峰市2009年谷子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谷子栽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种植技术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旱地谷子种植过程中,膜侧垄沟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确保谷子种植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该文主要对旱地谷子膜侧垄沟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谷子是阳曲县主要小杂粮种植作物之一,由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谷子低产等原因,使谷子种植 面积减少。通过近年来实施旱作农业,土壤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总结出该县谷子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从而提高 谷子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从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产区布局、种植品种、消费类型、加工企业、市场动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从强化农机农艺、农牧结合技术配套与集成,提高谷子现代化生产水平;设立谷子科研专项,提高谷子研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对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谷子产业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丹县属于干旱地带,由于干旱不良因素影响,使得谷子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农民群众种植谷子的经济收入,发展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十分必要。该文主要分析了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谷子种植是我国农业种植生产当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谷子除了具备一定的地区适宜性和广泛性,同时也是千百年来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谷子的需求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改善,同时对于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有了新的期许。在当前时代,认准谷子市场发展,革新谷子栽培技术,刻不容缓。1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本文在对旱地谷子种植的效益进行分析时,针对谷子作为商品化经济下产品所应有的价值,提出了谷子消费方向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谷子,在我国种植历史极为悠久。由于其营养价值以及用药价值极高,深受市场认可。为提高谷子产量与质量,科学研究人员加大了对谷子栽培模式的研究力度,各种新型、高效谷子栽培模式开始出现,高光效栽培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某地区谷子种植试验研究为例,对谷子高光效栽培技术展开重点研究,期望能够为国内谷子种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不利于作物生长.多年种植经验告诉我们选择谷子种植是我地区抗旱救灾主要作物.因为谷子具有抗干旱、耐贫瘠、适合种植任何土壤特点。近年来,由于谷子大面积种植,谷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谷子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迅速提高。种植面积之多,各种虫害相继发生.为了保障谷子的高产稳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蛀茎害虫谷子蛀茎害虫主要是钻心虫,是谷子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小杂粮需求增加,抗旱耐瘠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全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2010年猛增到4666.7hm^2。为增加谷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洛宁县农业局在小界乡、河底镇建设两个谷子万亩高产示范方,引进高产品种,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干旱少雨,昼夜温差较大,具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十分适合谷子种植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新疆地区能够实现大面积连片的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在新疆地区发展谷子种植产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谷子北疆灰漠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促进谷子种植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承德地区谷子宽窄行种植适宜模式及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13号为试材,以40 cm等行距种植(密度45.0万株/hm~2)为对照,2015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年在2015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增产率为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2.60%~7.11%,其中,52.5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的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为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5 933.6 kg/hm~2,较40 cm等行距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凉城县张杂谷旱地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半干旱作物,丘陵山区种植较多。凉城县是乌兰察布市谷子的主产区之一,过去由于种植方式少,单产较低,农民种植谷子只是满足自需。为了提高谷子单产,在谷子种植前覆盖地膜,以达到蓄水增温提墒的目的,再加上张杂谷杂交种的增产效应,大大提高了谷子的产量,现将张杂谷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与整地1.1选地谷子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最好选择壤土、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