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的方法对添加至猪油、花生油和大豆油中的紫甘薯多酚提取物和其他抗氧化剂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紫甘薯提取物与它们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紫甘薯提取物对猪油、花生油和大豆油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在添加量为0~0.2%的范围内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最佳添加量为0.2%。不同抗氧化剂在猪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表现为:THBQ>BHT>Vc>提取物>柠檬酸,在大豆油中,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THBQ>BHT>提取物>Vc>柠檬酸。Vc和柠檬酸对紫甘薯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紫甘薯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机制研究中,测出紫甘薯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8%,大于Vc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Schaal烘箱试验法,比较了天然抗氧化剂与合成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天然VE在不同食用油中的抗氧化作用效果及天然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相同添加量0.02%条件下,6种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效果强弱依次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天然VE丁基羟基茴香醚(BHA);迷迭香提取物对山茶籽油抗氧化效果优于茶多酚和天然VE;茶多酚对葵花籽油和配方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迷迭香提取物和天然VE;复合迷迭香提取物与茶多酚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但其他复合抗氧化剂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对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延长储备花生油储存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花生油氧化稳定性测定条件为:进气流量5.5psi,样品质量5.00g,加热温度130℃。选择迷迭香提取物为主抗氧化剂,复合抗氧化剂配方为0.03%迷迭香提取物+0.01%抗坏血酸+0.005%柠檬酸+0.005%TBHQ。此配方抗氧化效果接近于TBHQ。  相似文献   

4.
研究比较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棕榈酸酯和迷迭香提取物)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BHT、TBHQ)在葵花籽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优化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比例,制备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发现当茶多酚棕榈酸酯0. 45 g/kg、迷迭香提取物0. 15 g/kg时,其协同抗氧化性最强。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在减缓酸值、过氧化值方面优于BHT、BHA,与TBHQ相近。但在减缓丙二醛含量上升速率的能力优于TBHQ。因此复配抗氧化剂有其明显的优势,可为葵花籽油储存过程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C、维E及柠檬酸为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筛选出对人造肉抗氧化性能显著的单体,利用协同效应通过正交试验复配出性能最优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当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0.4%,茶多酚添加量0.03%,维C添加量0.02%,柠檬酸0.02%时复配出的天然抗氧化剂性能最为优异,其抗氧化性能比TBHQ略好。其中各种天然抗氧化剂在组分中的主次因素为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C柠檬酸。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预测添加最优组抗氧化剂的人造肉在20℃条件下货架期可达576 d。  相似文献   

6.
为减缓大黄鱼鱼卵油的氧化酸败,以大黄鱼鱼卵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以未加抗氧化剂组为对照组,采取Schaal烘箱法加速鱼卵油氧化,考查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茶多酚(TP)、迷迭香提取物、VE等6种抗氧化剂对大黄鱼鱼卵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油样过氧化值均低于对照组,抗氧化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TBHQBHAPG迷迭香提取物VETP。6种抗氧化剂对大黄鱼鱼卵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比天然抗氧化剂更显著,其中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不同合成抗氧化剂下的影响,并采用Schaal烘箱法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合成抗氧剂中的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天然抗氧化剂中的迷迭香效果最好;添加0.02%TBHQ,可使牡丹籽油在25℃条件下预期贮藏时间由1.49个月延长至6.44个月。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在猪油和花生油中添加番石榴叶多酚,研究其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油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水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当番石榴叶多酚添加量为0.01%~0.02%时抗氧化效果明显。因此,番石榴叶多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在猪油和花生油中添加番石榴叶多酚,研究其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油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水溶剂型番石榴叶多酚,当番石榴叶多酚添加量为0.01%~0.02%时抗氧化效果明显。因此,番石榴叶多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hall烘箱法,以牡丹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推导出货架期模型,对牡丹籽油的货架期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复配方案效果Ⅰ(0.2 g/kg迷迭香提取物+0.2 g/kg卵磷脂)Ⅱ(0.2 g/kg迷迭香提取物+0.2 g/kg茶多酚)Ⅲ(0.2 g/kg茶多酚+0.2 g/kg卵磷脂)。由此可推断,牡丹籽油在贮藏过程中应避免高温。  相似文献   

11.
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个小麦品系种植于4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采用3种不同方法选用研究性状来研究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下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与所用的研究性状关系密切.按广义遗传力法选用研究性状则相关系数大.2.聚类结果随环境而变化,但仍有不少品系分类结果稳定.3.品系聚类结果的稳定性与品系自身稳定性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化学诱变剂DES诱变处理效应,开展了高粱不同基因型、不同DES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通过同一品种、相同时间、不同DES浓度比较试验,明确了DES的半致死浓度为0.3%~0.35%,0.5%为致死浓度;通过同一品种、相同DES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试验,明确了DES最佳处理时间为10~14 h;通过相同DES浓度、相同处理时间、不同品种试验,明确了不同品种对DES的敏感程度不同,它们的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都有一定差异。虽然不同基因型对DES的敏感程度不同,但是绝大多数材料适宜的DES处理浓度范围为0.3%~0.35%。  相似文献   

13.
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澄清方法对山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澄清方法对山葡萄酒澄清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澄清方法可获得不同的效果,澄清后的葡萄酒透明度提高,色泽更加鲜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玉米植株秸秆的总可消化养分产量考虑,确定植株的适宜收刈时间可有效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方法】为此本试验大田试验种植4个早中熟玉米品种,包括农大108、高油298、冀丰58、郑单958,在生长期的92d、96d、100d和104d收刈秸秆,研究收刈时间对秸秆营养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收刈时间明显影响玉米秸秆的有机物、蛋白质、纤维性物质和可消化有机物产量,【结论】所选种的玉米品种秸秆蛋白质和可消化有机物产量在100d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6.
栽培环境对番茄部分数量性状DUS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不同栽培环境对番茄部分数量性状DUS测试结果的影响,选取对30个番茄DUS测试标准品种和2个测试品种及其选定的2个近似品种,进行塑料大棚和露地2种不同的栽培环境对番茄10个数量性状的DUS测试结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栽培环境对除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和心室数以外的8个数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导致在部分数量性状代码判别和特异性的判定上存在着差异。通过标准品种数量性状分级标准的校正,可以有效消除因栽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播期设置营造着果点棉铃差异性或相近性温光条件下完成棉铃发育过程,研究温度及光照两个气象因子对棉铃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光条件各着果点棉铃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变异单铃纤维重>单铃子棉重>单铃生物量>衣分,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各着果点上不同开花期单铃纤维重极显著差异趋势一致,其它性状差异趋势不尽一致。依据温光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正相关,建立逐步回归分析动态模型分析铃期更具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对单铃总生物量6.0~7.0 g和单铃子棉重4.8~5.4 g的≥15℃有效积温范围为408.90~764.77℃和471.12~729.74℃,相对单铃纤维重1.8~2.3 g、麦克隆值3.5~4.9、纤维长度27~31 mm的平均日最低温度范围为15.46~26.33℃、13.1~23.6℃、15.9~26.6℃,相对纤维比强度值24.0~26.0 cN·tex-1的日均温为21.2~23.7℃,相对衣分40%~42%的有效太阳辐射总量范围为871.45~899.57 MJ·m-2 。据此可分别推理出江淮生态棉区目标性状棉铃的临界开花日。  相似文献   

18.
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怀牛膝规范化生产中种子种苗的标准化,以怀牛膝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为材料,对其总生物量、根冠比、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总生物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进程而增加,均呈“S”型曲线,累积高峰期为11月上旬,生物量积累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总生物量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配置均呈现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的趋势,生殖配置表现为蔓薹子?秋蔓薹子?秋子,进一步证实了在怀牛膝生产上采用秋子进行繁殖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9个不同抗性的酒葡萄品种接种霜霉病菌,在接种后4,8,12d分别测定叶片POD、SOD活性以及司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SV6059、赤霞珠的POD酶活性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梅鹿辄、夏夫拉尼、华北264、齐哈维里的酶活性呈递增趋势;除拉别长依、霞多丽外,其余品种的SOD活性在接种后4d高于对照,并且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赤霞珠、拉别长依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SV6059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余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增趋势;除霞多丽外,其余供试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的酒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的抗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不同部位内围果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处理下,各品种不同部位棉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棉花不同部位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的差异.干旱使各部位3个品种各铃期内围果枝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下部果枝叶中大铃品种和小铃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中铃品种,各品种的中部果枝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比下部平缓,表明此部位果枝叶生理状态在棉铃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在水分胁迫下,各时期不同品种各部位果枝叶中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大铃品种各部位果枝叶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中、小铃品种.不同部位果枝叶相比,干旱时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总体表现为:下部果枝叶>中部果枝叶>上部果枝叶.棉花品种存在着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程度不同的脯氨酸代谢调节机制,脯氨酸可以作为棉花抗旱性的参考性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