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共有野生、半野生果树1076种,占果树总量的84.85%。而天山以其丰富野生果树资源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如第3纪残遗植物新疆野苹果、野杏、野生欧洲李、野生樱桃李等。概述了前人对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并针对目前开发利用的现状,对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果树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其不仅供人类直接采食,还被用作砧木、育种亲本及新兴的栽培果树品种和种类,部分野生果树还被用作园林园艺树种及医药、食品等工业的原材料。深入开展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野生果树资源大国,在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果丰硕。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不仅对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对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深。简要回顾了我国古代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概述了建国后对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结果,以及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及取得的成就,讨论了我国在野生果树资源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我国部分省区分布的野生果树进行了统计,对我国野生果树的利用途径和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我国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冕宁县境内野生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基础研究。通过对野生桑种质资源种类、种群、开发利用现状等问题的调研,提出目前该县在野生桑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苹果逆境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苹果是我国新疆天山野果林区中珍贵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具有抗寒性强、耐虫、耐病、耐旱等优良性状。新疆野苹果不仅是我国苹果属重要的野生资源,也是我国果树遗传育种优质的抗逆种质资源。了解新疆野苹果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规律,对植物抗逆育种和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疆野苹果在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和生理生化水平逆境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对新疆野苹果的逆境响应机制研究应更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省野生李资源,阐述了黑龙江地区野生李资源研究现状和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加大对野生李树资源研究力度、野生李树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及其产品研发方向三方面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野生李子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烟台地区保存的苹果品种、砧木和野生种质资源的苹果叶片锈病发生程度进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所有栽培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苹果锈病,其中新红星、寒富、意大利早红等品种对苹果锈病的抗性较强,而天星、信浓金对苹果锈病的抗性较差;在砧木和野生资源中,贴梗海棠对苹果锈病的抗性最差,沙金海棠、矮花红、窄叶海棠、滇池海棠、草原海棠均未发现有锈病发生,为高抗苹果锈病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进明  王瑞娜  范圣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3-8484,8594
在对文献资料查阅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连翘野生资源分布地区,对连翘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连翘在采收、炮制加工和采收期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野生连翘资源的破坏性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野生连翘资源的保护意识及加大人工的抚育力度,以实现野生连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阐述了我国野生蔬菜的概况,对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包括加大宣传,提高认识,防止误采;积极开展野菜科研,加大研究投入力度;重视野菜资源保护;合理采收,实现可持续发展;改良加工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扩大种类,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创造性栽...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工作,总结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资源收集与异位保存情况以及在饲草和育种方面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系 列问题,如原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等;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酸枣(Zizyphus spinosus Hu.)是栽培枣的近缘野生种。酸枣作为药食同源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大。但中国的酸枣种质长期处于野生状态,商业利用率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对酸枣种质资源开始研究和开发利用,虽有一定的进展,但各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药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因此,开展酸枣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等基础研究工作极其重要。从中国酸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果实经济性状的评价和遗传多样,及优异种质的筛选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促进酸枣资源的高效开发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江西省野生果树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江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江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现有野生果树种和变种共878种,分属于54科129属,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樟科、壳斗科、葡萄科、猕猴桃科、冬青科、忍冬科和榆科。赣中南地区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棕榈科等;赣北地区主要的野生果树集中在漆树科、桦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卫矛科等。松科、葡萄科、猕猴桃科及蔷薇科等种类在全省有广泛分布。目前,江西野生果树资源利用较少,还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主要野生苹果种质资源,是中国苹果资源中的独特分支,加强该资源的研究对保护苹果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具有重大意义。对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进行细胞学分类,探讨新疆野生苹果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伊犁的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为研究对象,在4月初至4月中旬,选取其幼嫩的茎尖,采用改进的适合新疆野苹果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压片,并根据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数目及其相对长度、平均臂比等核型指标,观察分析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核型特征。【结果】(1)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4条,所有种质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值为3.23 μm,属小染色体。从着丝点位置观察,多数类型均含有不同数量的m和sm染色体,个别类型只有m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4=34m、2n=2x=34=30m+4sm、2n=2x=34=28m+6sm、2n=2x=34=32m+2sm等4种类型。从染色体长度观察,除了香酸野苹果和长柄红霞果以外,其他的类型均含有不同数目的长染色体(L)、中长染色体(M2)、中短染色体(M1)以及短染色体(s)等4种类型,没有发现随体。(2)染色体结构特征方面,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平均臂比为1.27-1.5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1%-63.39%。核型类型大部分为1A和1B型,也有个别的2A和2B;1A、1B、2A、2B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67%、37.5%、8.33%和12.50%。(3)进化趋势图显示,黄圆野苹果最为特殊,其核型不对称系数最高(63.39%),其进化程度最高,其次是霍城圆果野苹果和清香野苹果,小花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56.01%);其余20个种下类型进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趋势较为集中;其中,大扁心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4)聚类分析显示,24个种下类型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9个种下类型,它们具有较高的核型特征相似性,大多数类型的平均臂比大于其他类型,结合进化趋势结果,发现它们的进化趋势比别的类群较高;第二类包括11个,核型类型大多数为1B、2A、2B;第三类4个类型,它们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核型类型属于1A和1B,说明这类群的遗传相对稳定。【结论】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的核型特征有一定差异,根据核型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比较,其揭示的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加明晰,聚类结果更能反映出类型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合核型特征可初步判断种下类型的进化趋势,这对进一步研究新疆野苹果种下类型的系统进化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评述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了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并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5点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开展野生牧草多样性考察、收集和研究工作,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完善关键技术和方法,确保资源传承;对现有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9.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 1978—1980 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 5 188 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 4 000 余份,涵盖 20 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 1 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 156 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 18 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 3 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