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解放以来,我省油桐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油桐面积已达150万亩,1980年产桐子2,200万斤.随着油桐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桐油产品,也增加了产区社队的经济收入.目前我省每年需桐油1200万斤,而现在年产桐油仅600万斤,产需差距较大,桐油供应紧张,直接影响了工农业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对桐油的需要,全省  相似文献   

2.
<正>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解放后我省油桐生产发展很快,全省三十多个县有油桐分布,面积达150万亩,但单产很低.全省平均亩产桐油6.5斤左右.油桐并非是低产经济林,目前国外亩产桐油达100-150斤;国内贵州省正安县,全县18万亩桐林,平均亩产桐油30斤:该县的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有900亩油桐林,平均亩产桐油80斤,两峡县蛇尾公  相似文献   

3.
油桐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树种。因其栽培历史久,分布范围广,长期实生繁殖和自然、人工选择的结果,使其变异多样,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油桐的产量、质量。现在河南省油桐林100万亩,结果面积约60多万亩,仅收桐子1300多万斤,平均亩产20斤左右,单株产量不足半斤。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种性混杂,没有发展优良品种是重要原因之一。良种是速生丰产的物质基础。遵照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在油桐集中产区,依俈群众,  相似文献   

4.
有四个公社需将公粮交到粮站,粮站有两个,甲站大一点,可收容710万斤;乙站稍小,可收容390万斤。四个公社根据耕地和产量多少,A公社应交270万斤,B公社应交180万斤,C公社应交290万斤,D公社应交360万斤。这四个公社距甲、乙二粮站的路程远近不一(如图  相似文献   

5.
油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又名桐子树、光桐、罂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我国15个省区近200个县市,中心栽培区为川东、鄂西、鄂东北、湘西等。近几年来,国内油桐生产出现大滑坡,年桐油产量由原来的10万吨左右下降为5万吨左右,而目前国内外对桐油的年需求量为15万吨,市场缺口比较大。现把栽植油桐应掌握的基本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湘西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的组成部分,它同鄂西南、川东南以及黔西北一起组成了我国油桐中心产区,是油桐生产潜力大而又矛盾突出的地区之一。 湘西自治州种植油桐的公社占全州公社总数的96.4%,种植五千亩以上的重点公社为33.1%。全州桐油产量在五十年代初曾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以地区比,仅次于四川的  相似文献   

7.
<正> 我区是河南省油桐产地之一,油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来用商品混杂种子造林,好坏不分,种性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澄清油桐品种资源,选择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加速实现油桐良种化,根据省油桐科技协作组的安排,1981年4-10月对全区油桐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一、油桐资源的分布我区油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浅山、丘陵地带,重点产区是鲁山县,面积和产量占全区93%以上,十二个山区公社都有大面积栽培.宝丰、叶县、郏县、舞钢区、禹县都有成、幼林分布.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正> 近两年来,我们在郑州市郊区古荥公社岗李果园,对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岗李果园面积是60亩,1970年春季定植苹果树1711株,经过专业队精心管理,到1975年开始结果6000多斤,收入一千多元,1980年结果28万斤,收入5万余元,其中460株印度苹果,总产7万多斤,每亩平均单产5645斤,收入1129元.岗李果园从1977-1980年连续四年亩产稳定在4000-5000斤,每亩收入达七、  相似文献   

9.
台安县西佛公社从1976年开始搞集中制种。实践证明,集中制种,提高了种子纯度,增加了制种产量。西佛公社集中制种四年,除解决了历年缺种近6万斤的问题外,还支援外地种子56万斤。1.提高了种子纯度。公社统一制种后,隔离区由230个减少到8个。做到了面积集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清江市郊区公社南港大队第三小队,栽培早熟青椒2.313亩(大棚0.32亩、小棚1.99亩),上市产量达到2.866万斤,平均亩产12391斤,总产值6720.94元,平均亩产值2905.72元.与全大队同年栽培青椒65亩相比,提早上市17天,产量增长289.38%,产值增加495.73%.该队栽培青椒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园林场定植梨树420多亩,1961年总产量103,520斤,1972年总产量达309,510斤,为61年的三倍。1973年计划产量39万斤。现在梨树总株数12696株,其中二宫白,太白4861株,占总株数的38.9%,二宫白占总株数的25.2%,太白占13.8%。在4861株二宫白、太白中,不结果的幼树有2262株,实际结果树只有2599株,但产量占梨树总产量的50%。说明了这两个品种的丰产性。尤以东坡果园25亩结果好,每年产量达5万斤,合亩产2000斤,单株产量最高的达264斤。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我县沙尖子、五里甸子公社引入美国“韦恩”大豆品种,共6000斤。1978年在两个公社进行试种,种植面积6200多亩,平均亩产350-400斤,比当地四粒黄品种增产30%。产量最高的五里甸子公社夹皮沟大队二队,80亩韦恩大豆平均亩产490斤。经过两年试种,韦恩大豆粒小、浅黑脐,生育期120-130天,株高130厘米左右,秆硬、抗风力较强。分枝较多,结荚多,最多一株结荚140个,三粒荚多,结荚较均匀。出油  相似文献   

14.
我们清丰县大屯公社李纪庄大队,常年种花生700亩,由于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夺得了粮油双丰收。1977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729斤,花生亩产235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斤,油品1.6万斤,花生果2万斤.提高思想认识摆正粮油关系我们大队地处黄河故辺,是花生产区,1968年以前,粮油产量低而不(禾文),粮食亩产300斤左右,花生亩产70斤上下,随着“农业学大(宀在)”运动的深入发展,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5.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16.
<正> 泡桐是我省农桐间作、四旁和城市绿化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近年发展很快,育苗面积逐年增加,1982年全省泡桐育苗面积已达30多万亩.为解决和减轻育苗和粮食争地的矛盾,我们于1980-1982年在安阳县天喜镇公社三仓大队的冬小麦地进行了泡桐埋根育苗试验.当年苗高3.79米,地径5.85厘米,亩产成茁570株,出圃率72.4%.小麦亩产372斤、大豆112斤,和对照地比较,亩木和小麦产量均无明显差别.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总产值平均比对照地提高3.88-6.42倍.为便于生产上应用,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属太行山东麓丘陵河谷台地,  相似文献   

17.
小桐子"优选3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桐子,正式名称麻疯树,俗名小油桐、膏桐.它是从众多的野生小桐子群体变异株中,系统选育,人工栽培怠化繁育而来.是目前已用于制取生物柴油的数十种植物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树种.小桐子"优选3号"是广西第一个科技部门组织专家通过审定的优良树种.它耐脊、耐旱、耐酸、耐碱、耐肥,生命力强,生长迅速.种植一年树高可达2.5米.树冠1.5米~2米,四季均可移栽定植,成活率95%以上.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30~50年.  相似文献   

18.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红星公社荣井大队前老生产队继三年连跨三大步、总产净增28万斤的持续丰收之后,1975年又迈出了新的跃进步伐.全年粮食总产由上年的38万斤上升到48万斤,净增10万斤,粮食年单产首次突破了千斤关,平均每人生产粮食2385斤.由于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1975年可向国家交售粮食20万斤,其中良种16.3万斤;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发展,社员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 鲁山县蚕业原种场通过三年来的试验探索,初步获得了放养秋柞蚕的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978年试养1.35斤卵量的秋柞蚕,收茧1.35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万粒;1979年试养卵量14斤,平均斤卵产茧8300粒;1980年养蚕卵量12斤,在后期严重干旱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试区斤卵产茧1.08万粒的好收成.试验证明,秋蚕的产茧量、重量、质量都有分别接近或超过春蚕生产的典型.下汤公社下纸房社员余廷兴1980年养秋蚕卵2斤,共收茧2.68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34万粒,百粒茧重1.3斤.发展秋柞蚕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