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的离体根状茎切成长各约1cm的顶段、中段和末段,用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剂量分别为0、5、10、20、30和50Gy。测定了不同辐照剂量下新生根状茎的生长,研究了辐照原初根状茎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30和50 Gy处理的根状茎虽能存活,但未有新生根状茎的发生,生长停滞。辐照原初根状茎上CAT和SOD的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POD的活性则表现为先略降低后升高。综合新生根状茎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结果,春兰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应在20~30Gy间,且最合适的诱变部位是根状茎的顶段。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0Gy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八仙花在非梅雨季节扦插的成活率,基于操作简单、节水、管理方便省事的理念,探讨了不同的基质和给水方式对八仙花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八仙花在非梅雨季节扦插时,插条选择以带顶芽的嫩枝比较好。带顶芽的插条生根快,根数多,扦插22 d的生根率可达96%~100%,生根数可达6~16条;不带顶芽的茎段也可以用于扦插,只是扦插生根时间相对较长,需要50 d左右。2)带顶芽的插条在自吸水的情况下,以蛭石的生根快又多,平均根数可达16条、根长2.8 cm、生根率100%;其次是珍珠岩(根数13条、根长2.0 cm、生根率100%),再次是河沙(根数10条、根长0.7 cm、生根率100%),在扦插基质的选择中,以干净、疏松透气、保水性能好的蛭石为最佳选择,如果是家庭阳台养花,体量轻便的蛭石更是优于沉重的河沙。3)自吸水的扦插装置可以大大提高插条的生根率,且节水,省工。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种子~(60)Coγ辐照及其苗期生物学性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250Gy处理各组出真叶期比对照组依次推后2、5、9、14d。300~400Gy处理组虽有发芽,但幼芽严重扭曲,15d后逐渐死亡。通过对悬铃木辐射组与对照组成苗率和根长进行比较,初步推测悬铃木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为50至250Gy。  相似文献   

5.
扶芳藤种子与枝条的~(60)Coγ辐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Coγ射线辐射扶芳藤干种子和枝条,结果表明,种子辐照后其发芽率、出苗率和存苗率均受到抑制,与辐射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辐照处理后第1真叶期明显晚于对照,并且植株生长随剂量增大变缓慢。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28.56Gy。枝条辐射后插穗生根的数量和长度与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枝条的半致死剂量为95.54Gy。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的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敖妍  潘青华 《核农学报》2008,22(3):271-275
用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扦插苗平均分枝数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倾斜和匍匐生长的植株比例呈增加趋势。80 Gy处理有利于使植株的叶色在冬季仍保持绿色。V1代筛选出株高、平均节长、粗/长、叶形指数、叶面积以及枝条枯梢、分叉、叶序变化等性状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7.
《核农学报》2009,23(6):971-975
本试验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辐照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6 0 Coγ射线辐照对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 :1 0~ 80Gy低剂量辐照能提高蜜环菌的生活力 ,促进其生长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对细胞膜脂过氧化无明显影响 ,2 0Gy辐照效果最显著 ,菌丝体生长量较对照增重 3 1 2 0 % ,MDA含量较对照低 2 7 4% ;大于 80Gy辐照则随剂量增大生长受抑制 ,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1 0~ 80Gy辐照还提高了菌丝体中SOD活性 ,高于 80Gy则随剂量增加酶活性降低 ;POD活性随辐照剂量递增酶活性提高 ,与MDA含量呈正相关。6 0 Coγ射线辐照提高了蜜环菌中核酸含量 ,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较对照分别提高 3 1 %~ 2 84 3 %和2 40 %~ 1 61 41 %。 2 0Gy剂量辐照使DNA、RN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提高 ,3者呈明显正相关 ;2 0 0Gy辐照使DNA、RNA含量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 89和 -0 73 40。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 ,2 0Gy辐照对DNA链无明显影响 ,而 2 0 0Gy辐照则出现严重拖尾 ,表明DNA链有严重断裂。DNA断裂主要发生在辐照后 6h之内 ,以后能自动修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莱芜姜根茎为材料,用60Coγ射线进行了02、0、40和60Gy 4个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辐照使莱芜姜当代(VM1)成苗率降低,出苗、展叶时间延迟,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对辐照当代植株进行POD、EST同工酶和RAPD检测分析,均得到了与对照不同的差异性谱带,说明辐照生姜根状茎可以使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发生变异;莱芜姜根茎使用LD30~40的中等剂量比较合适,适宜辐照剂量为20~30 Gy。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桂花扦插枝条的辐照诱变作用及其耐辐照性,以~(60)Co-γ射线对柳叶苏桂(金桂)、波叶银桂(银桂)和满条红桂(丹桂)的扦插枝条进行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15、25、35、45 Gy,计算生根数量和新根长度,检测新生叶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遗传物质DNA,并计算桂花枝条半致死剂量(LD_(50))和综合评价值D。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的根形态特征、新生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辐照剂量均呈负相关;辐照引起新生叶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柳叶苏桂、波叶银桂和满条红桂的综合评价值D分别为0.696、0.636和0.011,LD_(50)分别为39.77、32.19和27.96 Gy,表明金桂耐辐照性最强,银桂其次,丹桂最弱。本研究结果为桂花辐照育种适宜剂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桂花不同品种群的辐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亮  王丹  王诚  陈红  胡国宇  黎青 《核农学报》2021,35(5):1009-1019
为研究60Co-γ射线对栀子插条的辐射诱变作用及3种保护剂的保护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5、10、20、40 Gy)辐射栀子插条,运用氯化钠(NaCl)、半胱氨酸(Cys)及维生素C(Vc)3种保护剂,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浸泡辐射后插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及保护剂处理栀子插条的生根率、存活率、根长、根数、成株率、节间长度、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栀子插条的损伤逐渐增大。栀子插条60Co-γ射线半生根剂量为21.22 Gy,半致死剂量为81.65 Gy,半成株剂量为20.30 Gy。3种保护剂在较高剂量辐射下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20 Gy辐射剂量下,3.00 g·L-1 NaCl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40 Gy辐射剂量下,0.12 g·L-1 Cys和0.08 g·L-1 Vc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综上所述,3种保护剂均对较高剂量60Co-γ射线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与辐射剂量、保护剂浓度相关。本研究为栀子的辐射诱变育种及保护剂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庭院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以粉扇、金凤凰、梅朗口红、紫袍玉带、安吉拉、粉色达芬奇、你的眼睛、香槟和九重香9个庭院月季品种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5、45、60、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定了死亡率、萌芽率、变异率和主要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月季扦插苗平均死亡率逐渐增加,从33.61%(0 Gy)上升至79.71%(80 Gy);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变异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剂量为45 Gy时,植株变异率达到最高,占总体变异率(4.20‰)的64.70%。此外,不同品种月季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有效值介于26~55 Gy之间。综合60Co-γ射线对月季扦插苗死亡率、生长势和变异率的影响,推荐庭院月季扦插苗的最适辐射剂量为45 Gy,这为月季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辐射对睡莲的生物学效应,对2个睡莲品种弗吉尼亚(Nymphaea Virginia)和奥毛斯特(N.Almost black)的块茎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结果表明,2个睡莲品种的存活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4.342和27.671 Gy。5~10 Gy 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睡莲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增加,2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减少。2个睡莲品种的开花时间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延迟,但整个花期长度无显著变化。1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显著降低了睡莲花径,但对睡莲开花率无显著影响。辐射处理导致2个睡莲品种的叶片均出现红棕色斑块、锯齿、皱缩、小孔、卷曲、黄化等变异,且红棕色斑块的面积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辐射处理使黑红色花品种奥毛斯特出现普遍的褪色现象,而白色花品种弗吉尼亚的花色未发生变异。此外,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2个睡莲品种均出现了花型变异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选育睡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20、30、40 Gy的60Co γ射线辐照6个一品红品种的扦插苗,观测各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及植株生长情况,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辐照使一品红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剂量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植株的存活率、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均与辐照剂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一品红品种的辐照敏感性存在差异,其半致死剂量为21.94 ~ 28.71 Gy。  相似文献   

15.
辐照对苦荞种子发芽及苗期细胞膜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国柱  申慧芳 《核农学报》2008,22(6):794-797
利用不同剂量(100~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个苦荞品种的干种子,研究γ射线对苦荞幼苗的性状、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个苦荞品种的发芽率、苗高、根长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但在0~300Gy剂量辐照范围内的晋荞2号和九江苦荞的SOD酶活性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γ射线对不同品种各性状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3个品种辐照敏感性依次为九江苦荞>西农1号>晋荞2号。  相似文献   

16.
黄建昌  肖艳 《核农学报》2003,17(4):269-272
用 4 1 5~ 2 0 75Gy的6 0 Coγ射线辐照菊花插条 ,存活率和生长量随剂量增大而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延迟 ,枝叶变异增加 ,初步筛选出 4个矮壮型优变单株。  相似文献   

17.
~(60)Coγ辐射对毛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春菊  高健  牟少华 《核农学报》2007,21(5):436-440,455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干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实验、电导率测定和TTC活力测定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分级等4种方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低于100Gy时,辐照能加快种子萌发进程,提高发芽率;而当剂量超过100Gy,则对毛竹种胚组织造成损伤,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毛竹种子发芽过程,降低了种子活力,造成早期苗高和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毛竹种子发生诱变效应的最佳辐照剂量范围为100~175Gy。24h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生长等活力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快速检验毛竹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24h电导率和苗高又可作为检查辐射后毛竹种子活力变化和发生诱导效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刘凤栾  秦密  宇胜  刘青青  张大生  田代科 《核农学报》2021,35(12):2681-2687
为了解γ射线对荷花(Nelumbo Adans.)野生型和栽培品种莲子的辐射效应及其差异,本研究利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野生型荷花微山红(N. nucifera Weishan Hong)和50个栽培品种的莲子进行辐射处理。结果表明,微山红莲子的钱叶展开数量、生根效果和存活率在320 Gy处理下急剧下降,750和1 000 Gy处理严重抑制了莲子的钱叶发育,幼苗存活率分别为0.6%和0。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微山红野生型莲子和其他品种莲子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2和173 Gy,即两者对60Co-γ射线的耐受性存在19 Gy剂量差异。基于1 150粒微山红莲子的辐射处理,筛选得到1株花被片狭长的变异个体,以此培育为新品种辰山飞燕。该品种花被片宽长比均值为0.31,显著小于野生型(0.44),且其花被片数量、花密度及立叶密度也显著降低。后续荷花辐射育种及突变体筛选时,野生型和栽培品种莲子的辐射剂量范围建议分别参考150~200 Gy和130~180 Gy。本研究为荷花产业中利用γ射线大规模辐射莲子创制新种质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荷花瓣形育种提供了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