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以菊属植物为母本,通过荧光镜检观察亚菊属、菊蒿属、木茼蒿属、匹菊属、茼蒿属、太行菊属、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等近缘属植物花粉在其柱头上的附着与萌发情况,探讨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亚菊属、菊蒿属、太行菊属、木茼蒿属、茼蒿属和匹菊属植物花粉可在菊属植物柱头上附着与萌发,属间有一定杂交亲和性,通过常规杂交或结合幼胚拯救方法可能获得远缘杂种;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植物与菊属植物杂交不亲和,相互间亲缘关系可能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
茼蒿,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可药用,我国主要做食用。欧洲将茼蒿作花坛花卉。本文对茼蒿在西藏的日光温室的栽培技术试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7,(23):32
<正>茼蒿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叫蓬蒿、蓬蒿菜、蒿菜。南北各地皆种,以肥嫩者为佳。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又因花形似菊,所以也被称为"菊花菜"。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比较5种杂草植物在不同浓度钴污染液(0、60、120、180、360 mg/kg)中对钴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①随处理浓度增加,各植物体内钴含量均增加,野茼蒿地上部钴含量增加量最多,当浓度为360 mg/kg时是对照的433倍;②各植物地上部、根部及单株钴积累量随钴浓度增大呈增大趋势,在浓度为360 mg/kg时,野茼蒿的单株积累量最高,可达13 021.33 μg,具有较强的钴积累能力;③分析5种植物对钴的吸收转运能力、富集特征得出,高钴浓度时野茼蒿的地上富集系数最大(25.95),并且地上部提取率最高(26.24%),龙葵、牛膝菊次之;中低浓度钴处理时牛膝菊转运系数最大可达3.86,其地上部富集系数也较高,野茼蒿和龙葵的转运系数虽次于牛膝菊,但其富集和提取能力均较突出.综上所述,野茼蒿、龙葵、牛膝菊可作为修复钴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5.
茼蒿又叫蓬蒿、蒿菜、蒿子竿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绿叶蔬菜,属菊科菊属。茼蒿以嫩茎、叶及嫩花茎供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3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此外茼蒿还含有挥发性的精油及胆碱等物质。茼蒿脆嫩可口,有独特清香口味,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做汤,炖鱼更别具风味,还可用作涮锅蔬菜等,是一种优质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6.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6,(1):169-171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蓬蒿”即茼蒿。这是宋代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在《初归杂咏》中的诗句,用茼蒿来寄托自己的满腔忧愤所凝结的遁世思绪。茼蒿之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581-622年)的《千金·食治》和《唐本草》,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则称“蓬蒿”,明代兰茂《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称“蓬蒿菜”。因有蓠之清气,菊之甘香,花形似菊,所以,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又称之为“菊花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茼蒿“形气同乎蓬蒿,故名。”北京叫茼蒿为蒿子杆儿。茼蒿…  相似文献   

7.
<正>茼蒿有三个令人啧啧称赞的雅号:一是"皇帝菜"。因它不仅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还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在中国古代,它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二是"杜甫菜"。据记载,杜甫在湖北时,曾吃到以茼蒿为主,以菠菜、腊肉以及糯米为辅做成的菜。杜甫吃后大加赞赏。当地百姓称之为"桂甫菜"。难怪在桔梗目、菊科、春黄菊族蔬菜中,唯有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茼蒿,不仅占全"香、甜、脆、爽"四个名声,而且还有"可口怡人"的好口碑。三是"菊花菜"。因其所开的花朵形似野菊,故有"菊花菜"之称。茼蒿还有同蒿、蓬蒿、蒿菜、  相似文献   

8.
陈斌 《农学学报》2015,5(5):48-52
为研究不同磷肥和钾肥耦合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茼蒿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磷肥施用并配施不同种类钾肥下茼蒿维生素C(Vc),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同等磷肥施用量条件下,配施不同钾肥处理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整体上分别表现为KH2PO4>KNO3>KCl>K2SO4>CK、KH2PO4>K2SO4>KNO3>KCl>CK和KH2PO4>KNO3>CK>K2SO4>KCl;不同磷肥施用量配施同种钾肥时,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普遍表现为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配合KH2PO4施用在不同磷肥施用量条件下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其中在高水平Ca(H2PO4) 2条件下配施KH2PO4,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验证处理后的生活污泥在农作物上对产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以期为污泥实际应用积累基础。在盆栽条件下,通过7种不同的铁盐处理进行试验,从大叶茼蒿的生长情况、5种重金属积累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铁盐处理中大叶茼蒿在污泥上的干物质有显著差异。处理CK、A、B、C干物质为3.59~7.49 g/盆,D、E、F为11.75~19.27 g/盆,处理D和B大小差别可达5.3倍。在正常情况下,污泥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低于国家泥质标准。施用污泥的茼蒿重金属植株积累量Cu、As、Pb、Cd也在食品安全的标准范围内,但重金属Cr含量要超标4.98~6.66倍。施用污泥后茼蒿对某些重金属有较好的富集作用,但在产量上不同铁盐处理中以3%硫酸亚铁(FeSO4·7H2O)+2% FeCl2处理最好,3% FeCl3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溴氰菊酯在茼蒿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溴氰菊酯在茼蒿中的半衰期为3.9~4.5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4 d,药后14 d消解79%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0、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茼蒿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 mg/kg。推荐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结论]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华国 《新农业》2011,(5):30-30
茼蒿又称蓬蒿菜、菊花菜、蒿菜、蒿子秆,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茼蒿原产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名始见于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的《千金·食治》。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菊为菊科茼蒿属中以花器中供食的栽培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器中含有菊花甙、腺嘌呤、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食用菊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食用菊中的绿原酸具有抗致癌物质活性作用,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及很强的抗病毒作用;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因此食用菊是上等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3.
茼蒿,又名蓬蒿、春菊,菊科菊属,原产地中海,我国已有900余年的栽培历史。茼蒿具有特殊气味,营养丰富,具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家用微波炉(微波输出功率为900 W,额定微波频率2 450 MHz),对采后茼蒿进行11 s的微波处理,观察处理后茼蒿的营养品质及其贮藏寿命。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能有效地保持茼蒿外观品质,减缓茼蒿含水量以及有机酸、Vc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延长贮藏寿命2~3 d。  相似文献   

15.
水分和氮肥形态对盆栽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和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水分条件下,茼蒿的Fe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增加;Ca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减小。茼蒿的产量、叶绿素含量随NO3-N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同一施肥条件下,茼蒿的Ca、Fe含量,叶绿素含量,产量均以中水(W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照强度对茼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小叶茼蒿为试验材料,采用平畦栽培,利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设置4种光照处理,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产量及各项营养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茼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茼蒿在光照强度为70%时,产量较高,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而硝酸还原酶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也相对较高,是相对适合茼蒿生长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设计3个氮素配比:N1(所施氮素全部为NO3--N),N2(NO3--N∶NH4+-N=7∶3),N3(NO3--N∶NH4+-N=5∶5)和3个土壤水分处理:W1(田间持水量的75%~85%)、W2(田间持水量的65%~75%)、W3(田间持水量的55%~65%),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茼蒿株高、产量、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形态氮素配比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茼蒿株高,但茼蒿的产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水分的增高呈先增高后降低;N2和N3处理时,W2处理的茼蒿叶绿素、全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同一水分条件下,提高NH4+-N比例均能显著提高茼蒿株高、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全N含量,但茼蒿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NH4+-N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认为,最优的土壤水分和氮素组合为W2N3。  相似文献   

18.
前面陆续为大家介绍了2008年Proven Winners品种推介的花卉新品种藿香蓟‘Artist Rose’,香彩雀‘Angelface Dark Violet’和‘Angelface White’,接下来介绍的是木茼蒿‘Molimba Pink’品种,又称茼蒿菊‘Molimba Pink’。  相似文献   

19.
堆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茼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堆肥施入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后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堆肥用量下茼蒿品质、产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用量的增加,茼蒿产量、粗蛋白、Vc、P和K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而茼篙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茼蒿中Cu含量,比对照最多降低35.5%.茼蒿地上部Cd、根部Cu和Cd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又上升的趋势.茼蒿地上部Cd含量在堆肥用量为20 g·kg1时达最低,根部cu、Cd含量与对照相比最多分别降低20.1%和39.5%.对于污染地区的茼蒿种植,试验堆肥的适量施用是切实呵行的.  相似文献   

20.
王虎 《河北农业》2010,(1):14-14
<正> 茼蒿,别名蓬蒿、春菊、蒿子秆,属于菊科菊属,以嫩茎叶供食的蔬菜品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期较短,一般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这种蔬菜适应性强,耐寒性强,田间管理简单,是温室在深冬季节生产叶菜类蔬菜的理想品种。下面,介绍一下温室茼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