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红核子”、“东壁”、“十二月龙眼”等龙眼品种的胚性悬浮细胞为起始材料分离原生质体,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包埋悬浮培养等方式,进行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包埋悬浮振荡培养(50r/min)是龙眼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适宜培养方式,在含有多种生长调节剂的改良MS培养基(MP6)上,再生小克隆的形成频率可高达5%;采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诱导、成熟和萌发的优化方案,原生质体再生小克隆分化子叶形胚状体的频率达100%,萌发植株的频率一般大于45%。   相似文献   

2.
以橡胶树PR107花药愈伤组织建立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的酶解分离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酶组合为纤维素酶1.5 %+果胶酶0.15 %+离析酶0.5 %的酶解处理下,继代培养第6天、直径小于0.5 mm悬浮细胞团获得最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达到2.2×107个/mL PCV;原生质体在看护培养基上培养1周后观察到细胞开始发生分裂,培养2周后细胞分裂形成含8-10个细胞的小细胞团。看护培养45 d后原生质体持续分裂并发育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崔金杰@夏敬源@常春梅¥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延津县农业局植保站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崔金杰夏敬源常春梅①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抗性,但对棉蚜无明显影响,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4.
将松散颗粒状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基,2-3周后即可建立起优质的悬浮培养物,长时间悬浮培养后,荔权胚性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势和分化能力下降,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交替培养可使其保持稳定良好的状态。材料来源,继代时间,酶液浓度,酶液渗透压和高渗预处理对胚性悬浮培养物的原生质体分离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野生稻(O. rufipogon,O. glumaepatula 和O. latifolia)成熟胚,经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分离原生质体,利用简化原生质体培养基(SPCM),结合琼脂糖包埋,并附加看护细胞培养液,这三个野生稻原生质体均得到了成功培养,其中两个(O. rufipogon和O. glumaepatula )分化了绿色植株。看护细胞液在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中,可促进细胞分裂,提早细胞分裂始期,细胞分裂频率(3.2%)和植板率(19.0%)分别比未加看护细胞液的培养方法高出13.3%和6.2%。看护细胞液可大大减少野生稻愈伤组织在液体中培养始期的死亡率,提高建立其悬浮细胞的成功率。原生质体克隆在适当的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显著改良其结构,明显促进绿苗分化。尤其是L3培养基诱导原生质体克隆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或类似胚状体结构的频率达32.1%,显著高于MS和N6培养基,从而导致较高绿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6.
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籼稻Hu-18绿芽为外植体,在N6附加2 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加20 d后转人AA 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培养45 d左右形成了分裂旺盛的胚性细胞悬浮系。即从绿芽诱导至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仅用了65 d左右。继代后前6 d,细胞干重几乎每2 d增加1倍,而培养液的渗透压及pH 值迅速下降。取继代后4 d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产率为8.74X106/g鲜重。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KPR培养基中进行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植扳率为12.0% 。将20 d后的小愈伤组织(0.1 mm)转入 N6附加0.5 mg/L 2,4- D、1 mg/ 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上增殖,待长成直径2~3 mm 左右时,用N6附加1 mg/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 5 d后同时出现芽根生长,最终再生成绿色植株,绿苗分化率为3.5株/10000个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科学报》1991年4月30日报道,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贤等人,继1987年在我国首次完成棉花细胞悬浮培养再生植株之后,最近又从棉花胎性细胞原生质体中培养成功再生植株。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在国内外尚属第一例。陈志贤和他的同事们,从1989年开展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经过数百次的反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是进行细胞杂交与基因工程操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但至今未见从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获得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报道。我们继1987年在我国首次完成棉花细胞悬浮培养再生植株之后,最近又从棉花胞性细胞原生质体中培养出再  相似文献   

9.
无融合生殖能用来固定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可是还未发现以无融合方式进行繁殖的栽培稻或野生稻种。高粱是目前已发现具有高频率兼性无融合生殖(80%)的唯一禾谷类作物。我们试图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属间转移。 在诺丁汉大学,我们用水稻品种T309的胚细胞悬浮培养LB-1-作原生质体融合的有效受体,而供体高粱原生质体则由叶片分离。按照常规标准程序,从T309的LB- l悬浮培养分离水稻原生质体,从具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高粱系R478分离出叶原生质体。水稻原生质体用乙二酸荧光素(FDA)活体染色容易鉴定。 用电融合液把原生质…  相似文献   

10.
小麦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小麦一直是遗传工程的目标,一开始是通过原生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培育细胞悬浮系和原生地体系培养系来进行小麦的遗传操作,尽管从胚性细胞培养物分离出的小麦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植株,但该方法在转化方面的成效还有待证实,随着基因运输生物编目(biolistics)方法的发展,大家着重应用可产生器官的再生组织作为外源基因肥体,通过采用量最适的轰击条件和改良的方法使未成熟合子胚的盾片组织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小  相似文献   

11.
文摘     
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应用遗传工程新方法的先决条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被认为是植物遗传操作的最有希望的工具。作者利用可再生的植物的幼胚和其它外植体,研究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培养物的潜力。以水稻品种Yamabiko和Taipei为试材,在乳熟期(幼胚长0.8~1.2mm)切下幼胚,培养在MS,CC或N_6附加2,4-D的培养基上。在26℃暗培养3~5周,形成了胚性(质地紧密,表面光滑,白色或黄色的球状结构)与非胚性(半透明型,淡黄色或浅褐色)两种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在CC及MS附加1~2毫克/升2,4-D的固体培养基上,或在CC及N_6-1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140rpm,27℃,暗培养),可保持其胚胎发生能力。这些悬浮培养物可作为分离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诱导的高粱胚胎发生愈伤组织的开始与维持L.A.Elkonin等为了有效地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新的材料,需要有从细胞悬浮系和原生质体中培养出植株的可靠方法。在许多禾本科植物中,获得胚性细胞系的起始材料是结构紧密的胚胎发生愈伤组织。然而,...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小麦一直是遗传工程的目标。一开始是通过原生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培育细胞悬浮系和原生质体培养系来进行小麦的遗传操作。尽管从胚性细胞培养物分离出的小麦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植株,但该方法在转化方面的成效还有待证实。随着基因运输生物编目(biolistics)方法的发展,大家着重应用可产生器官的再生组织作为外源基因受体。通过采用最适的轰击条件和改良的方法使未成熟合子胚的盾片组织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小麦的转化已在世界上几个先进的实验室中完成。该项突破开创了通过分子途径进行小麦改良的新纪元。当前的任务在于采用该项新技术培育具有改良品质、抗病和其它有益性状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荔枝胚性悬浮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一些因素,建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荔枝胚性悬浮细胞的冻存程序:继代培养3 d的胚性悬浮细胞,在含有O.4 mol/L山梨醇培养基上预培养2 d后,先在室温下用60%玻璃化溶液(PVS2)装载15 min,再用PVS2于0℃下处理15~20 min,换1次新鲜的PVS2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快速化冻,用1.2 mol/L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经TTC检测,相对存活率达到27.1%.  相似文献   

15.
花生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细胞融合及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花生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细胞融合及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将花生品种鲁花14号的体细胞胚和近缘野生种A.cannadacii的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用PEG方法融合后,培养在添加1mg/L NAA和5mg/L BAP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d后,细胞开始分裂。之后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并形成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选择“桂味”和“妃子笑”两个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的花药胚性细胞悬浮系来源的原生质体作融合亲本,在优化电融合参数(排列电压5V,脉冲电压80V,脉冲持续时间45~65 μs,原生质体密度5.0×105~7.5×105个/mL,融合液Ca2+浓度0.2 mmol/L,甘露醇浓度10%~11%)条件下,可获得20%以上双元异核融合率.在亲本原生质体混合前,以0.02%中性红10 min染色“桂味”原生质体,有助于双元异核融合体的有效确认.  相似文献   

17.
大豆(Glycinemax)原生质体培养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希明  安利佳 《大豆科学》1989,8(3):301-304
试验56份大豆栽培品种。采用幼荚子叶、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幼胚悬浮培养细胞作原生质体游离材料。苗期子叶和下胚轴用酶液:1%Hemicellulase HP150,0.4%Cellulase R—10,0.1%Pectolyase Y—23;幼荚子叶用1%Cellulasc R—10,1%Hemicellulase HP150,0.5%Pectinase;悬浮培养细胞用1%Cellulase R—10,0.2%Pectolyase Y—23,2%Driselase游离,4种材料均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基均为K8P,分化培养基为MS、B5,培养基中的激素试用了2.4—D,2.4.5—T,NAAIAA、ZT、KT、BA、zip和毒莠定等不同配合和浓度。结果有12份品种的幼荚子叶。下胚轴和苗期子叶的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有不同类型的根分化和绿点出现,分化培养基B5+0.1-0.2mg/l 2.4.5-T+1-1.5mg/l·BA较好。  相似文献   

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其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CⅢ类型)为起始材料。进行了单细胞培养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由CⅢ类型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起的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经过孔径(φ)为40μm的尼龙网过筛。可以获得单细胞悬浮系:采用液体浅层培养。部分单细胞可持续分裂,并且有规则分裂和不规则分裂2种方式。前者可能直接形成体细胞胚胎,后者则先形成多细胞团再形成体胚;在液体浅层培养中.单细胞可不经转移直接形成子叶形体细胞胚胎:这些体细胞胚胎经过成熟培养后,可萌芽生根再生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AA)、抗枯1号(Kangku 1,AAA)、大蕉(Musa Paradidiaca L.,ABB)3个香蕉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胚性悬浮细胞在长期继代培养后的分化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3个香蕉品种ECS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胚性悬浮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稳定,染色体数目从6个到116个不等,各ECS均为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组成的混倍体,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比例随之增多,体细胞胚胎分化能力逐渐下降.野生阿宽蕉、抗枯1号和大蕉的ECS继代培养1.5 a后,细胞变异率分别为96.3%、93.0%和94.0%,而体胚分化能力分别为0.96×103、0.55×103、0.65×103个/mL PCV.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香蕉ECS染色体变异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析了基因型、愈伤组织类型、2,4-D 浓度、蔗糖浓度,起始接种量等各因素对相思树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淡黄色,质地鲜嫩松脆的愈伤组织作为相思树悬浮培养的材料,能较快地建立起悬浮细胞系。黑木相思细胞小,胚性强,分散性好,最容易建立起悬浮细胞系。当蔗糖浓度为 30 g/L,2,4-D 浓度为 0.5 mg/L时,适宜于悬浮细胞的保持。起始接种量对相思悬浮细胞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保持悬浮细胞系的角度看,每瓶 25 mL 培养基中适宜的接种量为 0.5~1.0 g。台湾相思悬浮细胞培养周期以 7 d 继代 1 次,卷荚相思悬浮细胞培养周期以 8~10 d 为宜。同时,通过对悬浮细胞培养的显微观察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的相思树悬浮细胞,其细胞生长状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