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场自 6 0年代建立以来即坚持棉花育种育繁推相结合 ,先后育成推广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棉花新品种。1 997年农业部农业司发布的我国育种单位育成品种推广面积排行榜 ,我场育成的棉花品种推广面积在全国位居第二 ,在长江流域位居第一。育繁结合在促进新品种选育的同时还保持了新品种优良种性的长期稳定 ,从而使其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回顾育繁结合的实践 ,有几点启示。1育繁结合 ,可以提高品种改良的成效新品种选育由于比较标准高 ,因而能保证选择的有效性 ,否则就降低了选择比较的标准 ,即使育成新品种也难保证种性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我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和扩繁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吴济森,汪学凤(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选后育成赣棉5号、6号、7号、8号、9号等棉花新品种。其中赣棉6号1989年在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已育成品种的数量、育成品种的类型以及育种方法更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棉纺工业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了未来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旱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我国棉花抗旱育种现状我国棉花育种自70年代就开始了生态育种,“六五”期间棉花耐旱碱新品种选育已初见成效,中棉所选育的抗旱品种中棉11号在生产上表现良好。在“六五”基础上,国家科委把抗旱抗碱棉花新品种选育列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先后育成了86-1、中棉所12号、盐棉48等多个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与棉花有关的病虫害也有了改变,特别是90年代部分年份大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棉铃虫的育种工作得到了重视,引进和育成了  相似文献   

6.
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棉花高产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2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是以新育成的含不育基因msc1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高产抗病虫F1棉花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棉花生产从南到北有中熟棉、中早熟棉、特早熟棉。为了促进各生态区棉花生产的发展 ,经近 5 0年的努力 ,山西棉花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1 975年至 2 0世纪末 ,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并统一定名的棉花品种已有 2 9个 (表 1 ) ,这些品种各具有其适应的生态区域 ,对山西省乃至全国适宜区域的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各种选育技术的应用1 .1系统选育新品种。共育成品种 1 0个 ,占总数的34.5 % ,其中 ,2 0世纪的 70年代育成品种 3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1 0 0 % ,80年代育成品种 2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2…  相似文献   

8.
山农4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早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二棱冬性啤酒大麦新品种。根据山农4号的选育经验,探讨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如依据山东及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应用综合育种技术,将优质、高产、早熟及抗逆性强等性状综合为一体,实现品种选育性状的突破。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方法,如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攻关,“育、试、繁、推”一体化;“科、工、农”横向联合、“产、供、销”一条龙。此外,还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可以简化和加速育种程度,缩短育种时间5年左右,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中,91单2的育成填补了大麦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的空白,91单2表现出高产抗病,耐肥抗倒,抗寒等优点,已在江苏省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可以简化和加速育种程序,缩短育种时间5年左右,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中,91单2的育成填补了大麦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的空白,91单2表现出高产抗病.耐肥抗倒.抗寒等优点,已在江苏省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1.
“八五”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成绩显著刘建功,谢方灵,杨晓东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安阳455112“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85-003-01)课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持,39个单位389人事加攻关研究。通过5年的攻关,共育成棉...  相似文献   

12.
我省的棉花育种工作,五十年代育成了“洞庭1号”,在长江流域中、上游棉区推广面积700万亩。六十年代育成的“岱红岱”遍布全省各产棉县,面积达200多万亩。近七年来,育成无棉毒素棉花品种“无酚1号”,参加了长江区试;新育成的澧4016和  相似文献   

13.
低酚棉的发现及其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棉籽蛋白广泛利用开辟了道路。我国自1970年引种低酚棉以来,经过棉花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育成中棉13号、豫无2号、湘棉11号等数十个低酚棉新品种,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接近有腺体棉,可供生产利用。同时,低酚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84年的3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92.5万亩。自1987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耐旱碱育种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七五”至“八五”国家棉花育种攻关期间,共选育出棉花耐旱新品种5个,累计推广面积20.4万公顷。本文从育种和鉴定方法以及新品系的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棉花耐旱碱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棉花耐旱碱品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明棉1号(原名明棉860)系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育种组选育的棉花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采用优质棉花品种长绒3号同高产抗病品种苏棉8号杂交,然后以苏棉8号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次回交选择,于2003年育成。2004年进入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预备试验。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9~1990年度安徽省不同生态棉区的5个棉花新品种试验的有关产量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旨在对当前这几个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作出评价,从而为其合理利用和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及更高产量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近几年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要想产量超过泗棉2号10%以上,其育种目标应确定为,在保持单株结铃性、单铃重与泗棉2号相当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衣分;在选择策略上,应加强对衣指选择,以利产量与纤维品质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7.
棉花育种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所40年来育成棉花品种36个、杂交种2个。有14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16、17、19等5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公顷以上。90年代以来,中字号棉花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在266.67万公顷以上,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将近50%。棉花育种的基本经验是:紧密结合棉花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紧扣育种目标不断改进育种方法;加强生态鉴定选育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重视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良繁推广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落后,选育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作者借鉴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根据我们快速育成宝单一号的育种实践,提出一套快速选育玉米品种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山农 4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早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二棱冬性啤酒大麦新品种。根据山农 4号的选育经验 ,探讨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 ,如依据山东及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 ;应用综合育种技术 ,将优质、高产、早熟及抗逆性强等性状综合为一体 ,实现品种选育性状的突破。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方法 ,如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攻关 ,“育、试、繁、推”一体化 ;“科、工、农”横向联合 ,“产、供、销”一条龙。此外 ,还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跟上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棉花育种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立足于加速现代化,积极探索育种新途径,又要从遗传育种的现实水平出发,大力加强包括系统选择在内的常规育种,采取多兵种作战,奋力攀登育种科学新高峰。因此,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总结国内外育种实践,对棉花系统育种作一历史的、科学的分析,这对棉花育种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一、系统育种的重要性在我国当前大面积推广的棉花良种中,各地不少当家品种是系统选择育成的。据统计,从建国以来至1974年止,国内育成的148个品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成的达100个,占总数的67.6%。目前,我国自育的、推广面积在一百万亩以上的品种有:徐州1818、中棉所2号、中棉所3号、洞庭1号、鄂棉6号、通棉5号、泗棉1号、徐州142、岱红岱等九个品种,除岱红岱外,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